第2章 安史之乱刀刀暴击
一口气说完差点把李世民当场直接送走。
简单的几句话交代,他是怎么样做到句句出口暴击?
霎时间,李世民听完头晕目眩,差点栽倒在地。
古往今来,王朝更替是常有的事,李世民也做好了顺应天命的准备。
但是,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努力开创的大唐盛世,会在曾孙时候到来,难道大唐气数已尽了吗?
这边李世民捂住胸口痛心不已,另一边的李隆基看着"企鹅"没有动静,也继续哭诉起来。
唐玄宗李隆基:“曾祖父,虽曾孙有愧于先祖,但自从曾孙继位以来,一直勤勤恳恳,治理朝堂不敢有半分懈怠!”
“为了大唐荣耀,曾孙励精图治,识人善用,重用贤才姚崇、宋璟为宰相,采用张九龄建议改革吏治,提倡文教,发展经济,实现国库充实,百姓安康,对外军事采用张说建议募兵制,边疆设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和巩固边防措施,把大唐地位推送到了巅峰。”
唐玄宗李隆基叹了口气继续说:“就在曾孙以为大唐巅峰盛世长久之际,沉迷美色,放权于节度使,过于亲信权臣杨国忠、李林甫谗言,苛政兼并农民土地,又遇天灾人祸,造成百姓四处逃亡。”
“奸臣当权,重用亲信,排除异己,只手遮天,腐蚀中央朝廷文武大臣,致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天宝十四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趁朝廷空虚发动兵变,中央朝廷无力抗衡,丢失长安、洛阳等地。”
“如今曾孙仓惶逃窜四川,兵变之后曾孙民心尽失,中央朝廷军队损失惨重,朝臣哀怨,可悲可叹,曾孙悔之晚矣!”
……
‘企鹅’不断涌现出信息,却看得李世民血压飙升!
识人善用,重用贤才?
你刚才提到的那些人说过的那些建议那些话,你不好好思虑,好好重用!偏偏后面却沉迷美色,放权封疆大吏,听信奸臣、权臣谗言?
你是安逸太平日子过多了吧!不明辨是非,致使民不聊生,越想越生气,自己这么聪明睿智的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愚钝的后人!
你还好意思说把大唐推送到了巅峰,过渡放权给封疆大吏,让朝廷无力制衡。还说什么民心尽失,你心里没一点逼数吗?
苛政猛于虎,还兼收农民土地,天灾人祸不处理,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生怕人家饿不死吧!
说你这是应该,都不带一丁点儿冤枉的!
李隆基明面上诉苦,试图引起李世民的同情,减少愧疚。却不知在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面前那是错漏百出!
李世民强捂住胸口,紧紧的闭上眼睛,强压住一拳打死李隆基的冲动。
他是打死都不会想到,大唐的落魄居然是曾孙沉迷美色,过度自信放权封疆大吏,听信谗言造成的!
身为天子,为搏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国破家亡。你不吸入教训,反而引以为荣效仿,将大唐基业毁于一旦,简直就是李家奇耻大辱!
这小子还好意思哭诉。不气,不气,气坏身子无人能替!
李世民心里默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随后,看着‘企鹅’开启强烈输送模式!
唐太宗李世民:“你个小王八蛋,你要是想要我活的长久点,可别再委屈说下去了!”
“你自己沉迷美色,听信奸臣谗言,苛政施与百姓,天灾人祸不处理,百姓不反你,还想民心,还沉静美梦中没醒过吧!”
“对内任用奸臣当道,致使中央朝廷官吏腐蚀,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设置兵镇大营本是好事,但你过渡放任权利给边疆大吏,朝廷无法节制,使其膨胀兵变。”
……
李世民已经很克制了,要是李隆基在自己眼前,早拿大皮鞭抽过去了!
唐玄宗李隆基:“……”
“曾祖教训的是,曾孙的确是独自享乐,自私了些!”
“但现在中央朝廷战败,国库空虚,叛军作乱,曾孙现在又失民心,该如何是好啊?”
……
看着‘企鹅’不断弹出的消息,李世民陷入了一阵沉思!
朝廷战败,长安、洛阳丢失,民不聊生,百姓也蠢蠢欲动,国库空虚。
这可怎么办?
没钱,怎么打仗,怎么收回失地!
可是,现在又不能触动百姓利益,不然更会激起民变,而且又要筹集军饷,组建新的军队。
这个难题,的确让李世民有些束手无策。
想到这里,李世民突然起身,看向不远处的太监道:“摆驾文华殿,去把太子等文武大臣都叫来!”
皇上口谕下达各处。
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以及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程鸟金等文武大臣接到口谕不敢有丝毫耽搁,都纷纷放下手中事物,匆匆聚集到文华殿内殿李世民面前。
“儿臣拜见父皇!”
“臣等拜见皇上!”
“大家都起来吧!无须多礼!”李世民挥了挥手道。
随即,李世民抬起眼皮,扫视了大殿众人,紧握着拳头问道。
“朕现在考你们一件事。”
“若我大唐受天灾人祸影响,国库空虚,百姓怨声载道,长安、洛阳等多地被叛乱军队夺取,当如何是好啊?”
……
众人闻言,皆是呆愣一片,一时间方寸大乱。
这是什么问题?
哪里这么倒霉,国库空虚,叛军作乱,丢失京都等地,这还加上民心不稳。
这泥马还能怎么办?直接等死呗!
素有老狐狸之称的长孙无忌,这时也变成了嫩头青,摸不着脑门,更别说其他人了,都垂着个脑袋,不敢发言。
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吗?说了主意没好处,出的注意不好,看样子还会挨一顿痛批!
谁要是开这个口,简直就是自讨没趣。
殿内一片寂静,文武大臣避之不谈,太子李承乾却从容上前一步道:“父皇,你为大唐殚精竭虑,未曾懈怠,真乃千古明君,后世也亦当铭记祖训,亦是如此!”
“上天眷顾,绝对不会辜负您的心血,又怎么会降下如此天灾人祸于大唐?”
“故,儿臣认为,此问不成立!”
此言一出,立马有大臣附和道:“太子所言极是!”
其余文武大臣也纷纷表态。
“臣等附议!”
【作者题外话】:有小票票些的大大们,能否评论支持一下小小作者,一票两票不嫌少,感激不尽!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1003469/110307202.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