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 203.朱元璋夸人的目的

203.朱元璋夸人的目的


  【这章明天换到第三卷。】

  或许朱元璋就是看中了夏原吉这个人,朱元璋和其他皇帝最大的区别,那便是他对自己儿子和孙子不设丝毫的防备。

  而且朱元璋身边也没有多少可相信亲近的大臣,他看重的都安排给了儿子和孙子。

  开国时期的刘伯温,李善长,徐达他们,这些时常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出谋划策,

  自胡惟庸案后,他并没有倚重的大臣,都是皇权一手抓。

  最近一年反而好多了,之前能够劝慰陛下的是发妻马皇后,太子殿下有时也劝不住。

  但这两年有一个人能劝住,那就是长孙朱雄英,这也是翰林院大臣和六部认可的事实。

  儿孙都在的朱元璋,到现在反而变成了没那么重戾气的皇帝。

  今日早朝上,当朱元璋提出关于农学院,民技院,汉明军校,国税寺和城管寺这些时,群臣并不敢提出意见,也没反对和质疑。

  他们确实看到了皇长孙做这些后得到的效果。虽然身为大臣,但他们连其中的过程都没有资格去知道,因为这些根本与他们无关。

  洪武的文臣地位不如武将,自杨靖和詹徽死后,文臣大多数只有服从,除非实在不信的才敢质疑,毕竟现在的文臣还有骨气。

  其他的,他们从来不会去质疑。

  尤其是朱元璋说出来的话。

  谁敢质疑,莫不是最近这段时间脖子痒了,看陛下少了戾气,就以为陛下手中的刀生锈了。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众文臣没有什么理由质疑。

  农学院,百姓们的农学社,一起交流种地遇到的问题。

  民技院,都是些民间工匠,这几日还发现了许多的矿。

  国税寺收的银子多了,他们官员的俸禄也涨了不少,日子至少过得十分滋润了。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沿海抓到的倭寇,都是汉明军官学校的水师分校新军做的,谁敢说本事不行?

  凡是资格老的官员,都记得那年朱元璋要废丞相,官员死奏。

  官员在奉天殿被两箭射瘸双腿,随后朱元璋让人拖下去命御医救治。

  这次没有谁反对,即便是最有骨气的御史,也不敢在朱元璋宣布事情的时候去指手画脚。

  如今御史能搞的事情,就是指责陛下吃饭呼噜,不称朕爱称咱,有时候想请唱戏的进宫唱出戏,被那个周御史给怼回去的。

  这种事朱元璋不会过多犟。

  些御史不涉及朱元璋原则和逆鳞的提问题,都会听劝,毕竟御史就是朱元璋搞得,他不会傻到在自己小毛病上打自己脸。

  如果开了口子,御史就震慑不住百官了。

  但关于朝政,御史也是见好就收。

  在六部旁边,修建农学院,民技院和城管寺这些后,朱元璋告天下的诏书早就在洪武二十五年末告诉天下。

  但今天他又重新说一遍,就是为了做个铺垫。

  “咱给大家重复个事,农事就是一国之根本,咱大孙做的好啊,给咱把农官集合到一起,琢磨一亩地种出三亩地的大米。怎样让蔬菜更多更肥,怎样让百姓不饿肚子,好事。”

  “那个民技官今年大家也看到有考试进来的,打铁的,寻矿的,还有会炼丹的,木匠,烧石灰,卖木炭,制盐的都有,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国税寺?收商税,摊丁入亩,士绅纳粮,咱还给你们涨了俸禄,都别感谢咱,去感谢咱大孙子。

  城管寺也不错,往日夏天,牛粪鸡粪,咱好几次微服私访,走着走着,靴子底就沾了一块儿,气人不。”

  接着也有官员开始说起来。

  那就是翰林院的刘三吾,他早就准备好和朱元璋唱双簧了。

  “最厉害的,还是这几个设立的新衙门,这里面所有的相关规章及任职要求和俸禄,民技官的考题,都是他自己做出来的。

  凡是朝中的许多事,要拟规章制度是什么的,都是许多同僚一起,也就是人很多。

  最后便是送到陛下这里,在进行小规模推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乎是虞王殿下一人干了十几个人做的事,但虞王的出发点都是为朝廷为百姓的法子。”

  朱元璋道:“咱大孙办了这么多的事情,咋不见你们夸夸,你们都表示表示。”

  众官员都脸带笑意。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说话没什么文绉绉的,都是通俗易懂的,这是大明朝所有官员熟悉的习惯。

谷烏</span>  武将听的很好,文官有的听着虽然不舒服,但也不反驳什么,反驳了也没用啊。

  朱元璋说这番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这些厉害的事情都是大孙自己做出来的,他从大明朝土地召收这么多的工匠出来,又严格选拔。

  说明什么?说明大孙厉害。

  这是一个开头,当然他接下来才要说到正题以及自己的想法要求。

  “这么好的孩子,咱不能伤了孩子的心,咱决定将虞王朱雄英在万寿节时,正式册为皇太孙。”

  皇太孙,大明洪武年第一位皇太孙啊。

  这道旨意的出现,也就意味着整个大明要被历史的马车拉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朱雄英活着,还做了太孙,他的到来以及册封,可以推动大明帝国往后的走向。

  ……………………

  “陛下早朝,已经宣布册封虞王殿下为太孙,说明虞王已经完全得到陛下与太子的认可。”

  海务衙门顶楼内,道衍看着浙江方向喃喃自语道。

  如果大明有武侠小说的千里传音。

  那么朱棣绝对会听到道衍此刻说的话。

  道衍洪武八年,便从僧录司入天界寺,随后洪武十五年因马皇后病逝,才调了出来随诸王回藩地。

  但历史总会出现意外,从周乾将他调到海务衙门后,道衍这种能人的威力实则已经是在造反的路上削弱了。

  他曾经跟着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之后,被举荐。

  被朱棣出漠北,做事热血,为人果断多智而折服,也因为心中要做一番大事。更因为和燕王朱棣相谈甚欢,便强烈自己主动跟随。

  历史上,道衍确实帮朱棣成就一番大事,最后朱棣称帝,还恢复了他的俗家名字,姚广孝。

  大明朝,道衍见到了八十分的燕王朱棣,自然不会再去跟随那些低于八十分的人。

  朝廷上的文臣,藩王,没有哪个再入道衍的眼睛。

  道衍纵观古今历史,他笃信大明不会出第二个高于燕王的人,燕王最适合干一番大事。

  可现在,他打脸了,打脸的事情真真切切发生了。

  这个人,是周乾。

  通过这次新军的事,道衍更加对周乾刮目相看。

  一旦心里有了这个想法,那就意味着他动摇了,甚至还在心里给周乾打了分数。

  多少分,道衍不敢很准确,

  因为他还没有和这位虞王好好的畅谈一番。

  他能看到的是,虞王井井有条的做了农,匠,国税寺,新军这些。

  道衍总感觉,这些规章制度似乎是早有人准备的一样,因为很少有缺陷。

  除了国税寺那个先开凭证,再交银子的有些问题,其他的没有问题。

  这一次,陛下坚定不移的选择虞王做太孙,自有他的道理。

  朝中没人反对,胆敢反对者,那便是和陛下作对。

  得知这个消息,道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失落,反而显得比较从容,甚至只是站在顶楼上对朱棣说了几句话。

  “王爷,贫僧虽然还未和皇长孙彻夜的聊过,但是皇长孙的才能贫僧已经感受到了,这两年来他做的事情,也就意味着皇长孙的能力远超于你我。”

  “非但如此,贫僧笃定,虞王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新东西出来。”

  道衍望着远方淡淡的说道。

  自从来到海务衙门后,道衍就像是求贤如渴的学子,迅速的吸收着他几十年来没有接触过的学问。

  道衍最开始本来还有不服,但待的久了,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有句话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民间回来的周乾给了道衍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贫僧以为,皇长孙是个做大事情的人,明日贫僧便要进宫去,贫僧将去拜会皇长孙。”

  道衍对着浙江方向继续说道,眼神中较为平静,对于周乾胜过朱棣本事的事实,他发自肺腑,完全接受。

  说到这里,道衍微微一叹,而后向浙江方向拱手道:“王爷,贫僧到时候与皇长孙探讨,便能断定了。”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1689503/709842589.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