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召唤之天下归一 > 第六百二十九章:蒋琬复出

第六百二十九章:蒋琬复出


  第六百二十九章:蒋琬复出

  天统四年,八月十五日,宛城,韩国公府,邓昇的内侍总管桂祥奉邓昇的之命,前来宣旨。

  “圣旨到!韩国公蒋琬接旨!”一进门,桂祥便大声喊道。

  “臣蒋琬接旨!”蒋琬带着家人,  摆上香案。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爵封韩国公蒋琬,才德兼备,老成持重,深得朕心,今加封太子太傅,任职尚理宫,辅助太子,钦此!”桂祥打开圣旨,宣读道。

  “臣蒋琬奉旨!”蒋琬接过圣旨,转身递给了家人,然后对桂祥说道:“桂内侍,你是陛下身边的老人了,不知陛下加封我这个太子太傅到底是什么意思?”

  桂祥看了看四周,然后凑到蒋琬耳边,小声说道:“回韩国公的话,奴婢也不清楚陛下是什么意思,但是奴婢听说,太子与尚书令胡惟庸之间有些不愉快,陛下也说了,韩国公是一个聪明人,会明白他的意思的!”

  蒋琬是一个何其聪明的人,虽然桂祥没有点明,但是个中的意思,蒋琬也已经能够揣摩到一二了,  太子和胡惟庸不和,肯定是太子压不住胡惟庸,  而邓昇又不好亲自出面,所以才会把自己找出来。

  想到这里,蒋琬便暗自苦笑,胡惟庸这个人,他很清楚,论能力,确实很强,但是权利欲也很强,这种人如果控制得好,将会是一把趁手的利器,可是如果一旦控制不住,就会伤到自身,以邓昇的威望,镇住胡惟庸完全不成问题,可是换做邓灏就不行了,胡惟庸是最早追随邓昇那一两批人了,在六部首设的时候,他便是户部尚书,  威望在朝中也是颇高,  对于邓灏而言,胡惟庸也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而且这么多年来,邓灏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正直、谦逊、仁厚,这样的人,胡惟庸不会怕的,所以年轻、手中没有多少实权的太子压根就压不住位高权重的尚书令。

  “还请桂内侍回禀陛下,就说蒋琬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请陛下放心,必不负陛下厚望!”蒋琬点了点头,说道。

  “既然韩国公已经明白陛下的意思了,那奴婢便先行告退了!”说罢,桂祥便转身离开了。

  桂祥离开之后,蒋琬长子蒋良向蒋琬问道:“父亲,陛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父亲不是已经退下来了吗?这个也是陛下同意的,可是现在为什么又加封父亲为太子太傅,还要任职东宫呢?”

  蒋良,乾元二十三年科举进士出身,不过排名并不靠前,但是凭借父亲蒋琬的庇荫,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位,到江夏郡安陆任职,不用像大部分排名靠后的进士一样,在翰林院等待机会,出任安陆县令,一当就是十年,由于政绩出色,刚刚被提拔为山东道东莱郡太守,回到宛城向吏部述职。

  “这些事不是你能够打听的,等你什么时候回到宛城任职,自然就会知道。”蒋琬说道,蒋良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守,朝堂上的事情,不是他能够打听了,知道多了,对他来说并没有好处。

  “孩儿明白!”蒋良知道父亲是为了自己好,既然父亲不想说,那他不问就好了。

  “你回到宛城也有一段时间了,吏部述职完了没有?什么时候去东莱郡上任?”蒋琬又关心起蒋良的仕途了。

  蒋良回道:“昨日孩儿已经完成了吏部的述职,寇尚书说了,孩儿只要在一个月之内到任便可,孩儿正打算过两天便启程,前往东莱郡!”

  蒋琬点了点头,说道:“也好,早点启程也好,东莱郡地处北境,入我大邓时日尚短,民心尚未归附,百姓中,有怀念赵国的,也有怀念前齐的,你到任之后,要用心治理,多多体恤民情,不可肆意妄为!”

  “孩儿明白,请父亲放心!”蒋良回道。

  另一方面,邓灏在离开了乾阳宫之后,便来到学部,将邓昇定下的考题告知了这一届的学部尚书王猛。

  王猛听后,若有所思的样子,邓灏觉得很奇怪,便问道:“王尚书,父皇这个题目是不是太过笼统了?”

  王猛笑了笑,说道:“殿下,恰恰相反,臣认为陛下的这个题目定得好,相当好!”

  “还请王尚书指教!”邓灏不耻下问的向王猛请教道。

  “殿下,何以治天下?何为天下?在大多数人看来,陛下所说的天下,就是指大邓之疆域,可陛下却已经放眼未来了,陛下的天下,是九州之天下,甚至远远大于九州之地,包括如今的赵地、秦地,如今天下大势,我大邓力压群雄,一统之势已经是非常明显了,朝廷往后要考虑的不单单是大邓十一道的事,更多的还有赵地、秦地,所以陛下真正想要的是,治理秦赵两地的良策!”王猛解释道。

  “原来如此,多谢王尚书指教,惭愧啊,父皇的目光已经如此长远,而本宫却只看到眼前之物,与父皇相比,本宫差得远了!”邓昇先是感谢了王猛一番,然后又自嘲道。

  王猛闻言,淡淡的笑了笑,每一个孩儿都把自己的父亲视为榜样,去学习、去追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达到父亲所在的高度,邓灏有这个想法,也很正常。

  “殿下无需如此,陛下之睿智,常人不能及也,殿下还年轻,只要用心,日后超越陛下也未尝不可!”王猛安慰道。

  另一方面,接到圣旨的蒋琬已经进宫,向邓昇谢恩了。

  邓昇屏退左右,然后对蒋琬说道:“蒋卿,你应该知道朕任命你为太子太傅的意思吧?”

  蒋琬点了点头,说道:“臣明白,臣一定会尽心辅助太子殿下处理政务的,同时为陛下看住胡惟庸!”

  邓昇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蒋琬是已经领悟到了自己的意思,于是笑着说道:“蒋卿明白就好,不过你可不能单单看着胡惟庸就行了,太子还年轻,在处理政务上,还不够熟练,你要多加教导,同时,要树立起太子在文武百官之中的威望。”

  “陛下放心,臣明白!”蒋琬点了点头,说道。

  而此时的胡惟庸也已经知道,蒋琬出山,重入朝堂的消息了,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胡惟庸的想法就是,蒋琬是冲着他来的,于是他第一时间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商议。

  不过胡惟庸的一群心腹里面,真正信得过的人并不多,就只有一个工部尚书刘健,刘健出身户部郎中,当初平定荆南四郡之后,胡惟庸便举荐刘健为长沙太守,后来设立六道,刘健又出任江东道刺史,胡惟庸上位尚书令的时候,碰巧工部尚书柳城辞官,胡惟庸便运作一番,把刘健调回宛城,出任工部尚书,但是江东道刺史可是一个重要职位,胡惟庸可不愿意放弃,于是便提拔了桂陵太守费祎出任江东道刺史,而费祎也顺理成章的成为胡惟庸的人了。

  而六部尚书里面,有一半是曾经蒋系的势力,分别是户部、刑部、吏部,可是胡惟庸虽然接手了蒋系的势力,可是却没有办法将三大部门控制住,现在的户部尚书是诸葛亮,人家是苏系的继承人,可不会买胡惟庸的帐,礼部尚书陈群就更不用求了,人家是颍川世家的代表,同时也代表着邓国各大世家的利益,刑部尚书范仲淹、吏部尚书寇准,这都是老臣了,论资历,不输于胡惟庸,没必要听胡惟庸的吩咐,兵部就更加不用说了,从三省六部设立至今,尚书省就未曾掌控过兵部,所以三省六部之中,真正听他胡惟庸的就只有工部了。

  “相爷,陛下加封韩国公为太子太傅,入东宫任职,恐怕是冲相爷来的!”刘健有些担心的看着胡惟庸说道,毕竟他现在已经与胡惟庸属于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如果胡惟庸倒霉了,他也不会好过。

  胡惟庸脸色阴沉,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蒋琬就是冲他来的,而邓昇在这个时候加封蒋琬为太子太傅,肯定是因为自己前不久与太子之间发生的不愉快,这是邓昇给自己的警告。

  “无妨,韩国公只是入职东宫,并不会对尚书省造成什么影响的,不必担心!”胡惟庸故作镇定的说道。

  “相爷,这个倒不是问题,问题是陛下,韩国公毕竟已经致仕了,现在陛下再次将他请出来,恐怕是陛下对相爷心生不满,同时韩国公一出来,相爷也很难再压得住范仲淹和寇准了!”刘健说道。

  范仲淹、寇准,是目前胡惟庸再朝堂上的最大对手,虽然胡惟庸已经是尚书令,但是中书令崔浩和门下令张宾可从来都没有将胡惟庸当成对手,而崔浩和张宾也差不多到致仕的年纪了,接替他们二人位置的人选里面,呼声最高的就是范仲淹和寇准,也就是说,当崔浩和张宾致仕之后,朝堂上就以胡惟庸、范仲淹、寇准三人之间的争锋为主了,或许还会加上一个王猛。

  这两年,胡惟庸身为尚书令,执掌尚书省,名义上统辖六部,利用大义才勉强的压住了范仲淹和寇准,现在蒋琬回来了,如果蒋琬说一句,范仲淹和寇准就会立马跳出来与自己作对。

  “陛下向来大度,有容人之量,虽然本相与太子殿下之间有些不愉快,但是这也不过是政见不合罢了,算不上什么,只要日后我们尽心为朝廷、为陛下做事,自然不会有什么事的。”胡惟庸说道。

  “唉……但愿如此吧!”刘健叹了一口气,说道。

  蒋琬的复出,牵动着很多的心,当然,这也仅限于邓国朝堂的一众高层而已,与下面的官员没有半毛钱关系。

  中书省官署,中书令崔浩、门下令张宾二人罕见的坐在一起喝茶,期间,张宾笑着说道:“崔兄,没想到陛下一个举动,让蒋兄复出,会让这久不见波澜的官场惊起了浪花,着实是有趣,依我看,尚书省的那位恐怕要跳脚了!”

  “呵呵!”崔浩冷笑道:“也该让他跳跳脚了,不然他还真以为没有人能够治得了他,太过放肆了!”

  “可不是嘛!”张宾赞同道:“这两年,他一直试图插手我门下省的事务,有些时候,我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要他做得不是太过分,我都算了,可是他居然还想打门下左右丞这两个位置的主意,那就太过贪得无厌了。”

  邓国自设立三省六部制度以来,三省主官之下,设左右丞,既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中书左丞、中书右丞、门下左丞和门下右丞,而六部尚书之下也是左右侍郎,这些都是一部副手,在主官不在的情况之下,代行主官之权力,十分重要,而一般情况下,作为主官,要做的就是统筹全局,具体负责执行的就是左右丞了。

  “我们都老了,在这个位置也坐不了多久,但是也不能让他的手随意的伸到中书省和门下省,倘若让他轻松的掌控了中书省和门下省,陛下在的时候没事,但是一旦陛下不在了,太子登基,恐会酿成大祸!”崔浩叹了一口气说道。

  他和张宾都老了,已经到了致仕的年纪了,所以这些年对胡惟庸的一些动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是奈何胡惟庸越来越过分,简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就不能忍了。

  “现在蒋兄复出,震慑住了胡惟庸,相信胡惟庸也意识到,这是陛下给他的警告,短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你我便趁着这段时间,将其在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党羽一一清除掉,为后来人肃清内部!”张宾想了想,说道。

  “张兄所言甚是,那不知张兄以为,何人能接掌中书省和门下省呢?”崔浩先是同意了张宾肃清内部的主意,随后又向张宾问到什么人能够接掌中书省和门下省的。

  张宾想了想,说道:“大邓官员成千上百,有能力之人也很多,但是论资历、论能力,现下而言,就只有范仲淹和寇准了,诸葛亮是好,但是还是比较年轻,还不足以与胡惟庸抗衡,唯有范仲淹、寇准二人方可担此重任!”

  “然也!”崔浩笑着点头应道,很显然,张宾心中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

  在邓国,能够接任三省主官之人,必定是六部尚书或者是御史台御史大夫,而御史台自成一系,一般来说不会接任的,而现在六部尚书之中,礼部尚书陈群,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奈何出身世家,邓昇暂时是不会考虑的,户部尚书诸葛亮年轻,资历不足,工部尚书刘健刚刚才出任工部尚书,更加不可能,兵部向来都只是名义上隶属尚书省而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兵部和三省还有御史台是平起平坐的。

  因此,在比较彼此之间的能力与资历之后,再平衡了各方势力,最终,希望比较大的就只有范仲淹和寇准二人了,当然,这最后的决定还是得看邓昇的,如果邓昇愿意,他可以直接任命,虽然这可能会带来些许争议,但是并没有什么问题。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1709645/720227337.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