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一世富贵小说阅读 > 第227章 超市

第227章 超市


  不多时候,小厮领了一个中年人到了徐平面前,躬身行礼:“小的程本章,见过官人。”

  徐平见这程本章四十多岁年纪,额下一络黑髯,颇有些文质彬彬的气质。记忆里有一点点印象,应该是当年徐昌的手下,这两年提起来做了这里的主管。

  徐平指着不远处桌子上的那一大排菜肴,问程本章:“你是怎样想起来这个样子卖菜的?总不能是异想天开,有来由吧?”

  程本章道:“回官人,小的一是听说现在好多衙门这样卖饭菜给官员,再加上受前几个月张大尉家开的铺子启发,才想了这个法子出来。”

  徐平不明所以,问身边的王拱辰:“张太尉就是前枢密使张元弼?他不是还在襄州任官吗?他家里又开了什么铺子?”

  王拱辰道:“京城里还能有哪位张太尉?正是他。他是在襄州任官,但家业还是在京城里面。他家里子孙无数,虽然俸禄优厚,这两年没了其他进项,不少子孙还是觉得手头不便。自从三司铺子开起来,京城里面卖各色杂货的商铺开了不少,生意最好的就是张太尉家里半年多前开的那一家了。要不是三司铺子货色最全,生意还真比不过他家。”

  新场务出来的商品并不是只卖给三司铺子,其他商铺也是可以去批发贩卖的。三司铺子就只有那么几家,对偌大的京城来说显然不够,随着里面的商品被京城百姓熟悉,跟着做起来的商铺也有不少。但若说能跟三司铺子比生意好,徐平还是觉得有些惊奇。

  看了看周围坐着的同伴,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徐平不由问王拱辰:“君贶,张大尉家的铺子有什么手段?竟然能够有这么好生意?”

  说起此事王拱辰就笑:“别家的铺子,都是学着三司铺子的格局,货物在柜台后面,客人想买要让铺子里的人拿过来看。而且是买一件付一件的钱,人多了相当不便。张太尉家里的铺子,把柜台拆掉了,多雇了几个小厮看着店里。货物随便挑拣,看中了什么就只管收起来,到时一起算钱。如此一来,可不就比别的铺子方便许多,生意怎能不好?”

  徐平张了张嘴,最终没有把要说的话说出来。这是——超市?张耆的儿子,怎么正经本事没有,在这方面倒是有天分。在现在宰执这一层次的人物中,张耆和陈尧佐两家是子孙繁衍最多的,陈家儿子十几个,张耆的儿子则是二十多个,孙子就没法数了。这样一大家子,张耆虽然俸禄优厚,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锦衣玉食,子孙难免要动其他脑筋。特别是赵祯亲政之后,张耆失宠,少了大笔的外快,大家更是花样百出。

  愣了一会,徐平才问王拱辰:“不知是张太尉家里哪位衙内,想出这种古怪法子?”

  “张家的子孙,哪里有这么出色的人物?这法子是张太尉自己想出来的!”

  徐平越发惊奇,问了同来的几人才清楚了缘由。

  张耆在刘太后当政的时候,做到使相兼枢密使,讲收入到了官员的顶峰了。可这个人贪财到了一种极致,不说别的,家里雇佣的奴仆女使他要发工钱,发了之后就千方百计的从这些人手里把钱赚回来。想一想,堂堂枢密使,掌全**政,为了家里的奴仆女使手里的钱不花到外面去,有病他亲自给这些人看,家里开着药铺,连医带药他跟外面的医生一样收费。这还不算,为了赚这些人买日用品的钱,他在自己家里做生意。每到固家日子便在家里的走廊里,摆开各种货物,让家里的奴仆女使姬妾购买,他好赚钱。

  自己家里做生意,自然不用跟外面铺子那样防得严,这就是超市的雏形了。京城里的商业由三司铺子带动了起来,他的子孙便就把张耆的这个方法拿到外面来,竟然就真地一炮打响,生意红火了起来。

  徐平只觉得自己的思路都快跟不上了,这个世界实在变化太快,或许再过几十年,会有许多自己想也想不到会在这个年代出现的新事物冒出来。

  说来张耆也是个怪人,他从记事起便就跟在当时还是太子的真宗皇帝身边,等到真宗登基,他作为藩邸旧人青云直上。未登基前宋真宗被太宗逼着把刘太后送出来,张耆恭恭敬敬在自己家里帮着真宗养了十几年,刘太后当政的时候地位无人可比。这位一辈子跟在皇帝身边的人,偏偏爱财如命,什么样的赚钱方法都能想得出来。

  徐平只能啧啧称叹,感叹人的智慧真是无穷。不要以为什么新事物都要去教他们,只要自己打开了一扇门,这个时代的人们就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让主管回去忙自己的,徐平感叹良久。由此心中也明白过来,其实只要自己把握住大方向,指出了路在哪里,并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每个时代都不乏才杰之士,他们只是阴差阳错没有走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这段日子一直沉闷的心情豁然开朗,把整个时代的责任都扛在自己的肩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如果少了那一千年的见识,自己还真未必比得这个年代的多少人强。路已经指明,现在自己只要找出探路的人就好。

  取了酒菜来,徐平领着喝了三巡,放下酒杯,对王尧臣和韩琦道:“刚好你们两人正在一起,有一件事情我正要与你们商量。自从范希文离了国子监去知开封府,国子监便就由谏院兼领,没有主持的人,长此下去不是办法。我这里有一个人选,欲要举荐他去勾当国子监公事,不知你们觉得如何?”

  韩琦道:“不知云行要举荐哪位?近几年饱学之士倒也不少。”

  “这人年纪不大,是景祐元年的进士,方城知县李觏。”

  李觏跟在徐平身边的时候,韩琦也见过几次,不过只是泛泛之交,了解不深。听了徐平的话便转头对王尧臣道:“伯庸在西京的时候跟他接触得多,你意下如何?”

  王尧臣点头:“京西路编《富国安民策》,能够有理有据,自成一家之论,李觏当居首功。他虽然年未满三旬,但经学精深,既满肚诗书,又有独到见解,倒是个合适人选。”

  大的改革方向已经定下来,徐平也要开始自己的人事布局了。第一个要占住的,就是国子监这个意识形态阵地。实际上银行制度一定下来,整个政治结构已经大变,为了使改革能够顺利推行下去,意识形态的建立一定要跟上。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310920/356036885.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