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党项投宋的人
年刚刚过去,枢密副使李咨去世,辍朝数日,赠尚书右仆射,谥号宪成。
随着李咨的故去,枢密院进行了一些小变动。张士逊由枢密使改为知枢密院事,王德用、盛度和韩亿为同知枢密院事。紧接着,又补前两年被吕夷简排挤出京的原御史丞杜衍回京任同知枢密院事,排位在王德用之后,其他人之上。
宰执的地位排序,是宰相在前,枢密使居其次,知枢密院事再其次,然后才是参知政事,之后是枢密副使,再然后才轮到同知枢密院事,签署之类排在最后面。
枢密使和知枢密院事都是枢密院的长官,职权相同,但地位有高低,在此之前一般轮流使用。这一次改动,虽然人员和官职变动不大,但枢密院的地位比中书降低了。
自新政开始,朝廷手里有了钱,诸般政事推进得相当顺利。与之相比,去年军队出了太多问题,这种变动体现了皇帝和朝廷对枢密院前一段时间所作所为的不满。
此时大宋上下歌舞升平,一片繁华景象。立国这么多年,到现在才真正做到了用度不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政事堂终于开始习惯,不再天天愁着怎么敛财,而是开始想着减税,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逐一删减合并。徐平这两年一直说的花钱财政,到了现在才算是被慢慢接受了。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自古以来,官府都是靠着皇粮国税过日子,只有从下面向上收的事情,哪有向下面发钱的道理?可徐平就是把这种梦想变成了现实。钱监用纸就印出钱来,以三司为首的各个衙门想的就是把这印出来的钱花出去,很多官员想想就觉得神奇。
危机往往都是在盛世时埋下种子,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不能放松。跟别人不一样,徐平并不敢放松,一心想着要把现在已经证明了的好政策固定下来,制度化,形成法律。从过了年之后,他便带着三司的人整理这两年的政策,事无巨细,上到详定敕令所里。
敕令所名义上的任务是整理诏敕,进行删减合并,把整理后的诏敕编辑成册。实际上这是立法机构,除了整理出来的敕令,还会对这些敕令进行解释,合起来才是法条。换句话说,原来的敕令有可能只是个由头,真正的意图是在那些解释里。
一州一县的编敕是由地方长官主持,三司因为牵连极广,虽然编的是一司的敕令,还是要由宰执挂名提举。陈执中和韩亿两人提举管勾,实际上他们只是掌握大的方向,具体做事要靠徐平带着三司的人去办,最后由两位提举审查而已。
从宋太祖开始,为了防止子孙不肖把国事搞坏,一向注重制度的建设。理论上说,宋朝的政事要求一事一制,凡事皆有制度,没有制度则用成例,如果连成例都没有,则由朝廷集议。这种情况下编敕极为重要,一旦制度确立起来,便就形成了政事规范。
新政徐平自己也是边做边试,成功了之后把制度确立起来,才算告一段落。
去年闰年,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未出正月,阳光照在身上就暖洋洋的。徐平出了敕令所,伸了个懒腰,抬头眯着眼打个喷嚏,觉得格外舒爽。
有徐平在,三司衙门的档案整理工作比其他衙门都出色,整理敕令并不麻烦。而且日常徐平跟属下官员经常讨论,在三司内部已经形成了共同认识,对敕令的解释也并没有什么争议,整个编敕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相当顺利。当年吕夷简编《中书条例》,完成之后曾自豪地说,有了此书,虽一庸人也可为宰相。徐平希望这次三司编敕完成,自己也可以这样对人说,有了这些法令,虽一书呆子来做三司使,照样也可让天下用度不缺。
慢慢溜达回自己的长官厅,在案后坐下,让公吏上了茶来,徐平舒舒服服地喝了一大口,随手拿起案上的朝报观看。看了几眼,突然睁大了眼睛,愣愣地看了一会,一口茶就喷了出来。这突如其来把一边的公吏吓了一跳,急忙请罪,上来收拾。
把茶放下,徐平指着朝报问道:“这是什么时候送来的?怎么不早些给我看?”
公吏道:“省主,您到敕令所的时候,进奏院才刚刚把朝报送来。因为未得吩咐,小的没有急时拿给省主,是小的错,以后记住了。”
徐平一挥手:“罢了,既然是刚刚送来,便不是你的错。”
说完,徐平把朝报拿在手里,站起身来,在官厅里转来转去。思前想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徐平叹了一口气:“嫌我一个三司使管枢密院的事情,操心的事情多,若是没有这些乱七糟让人看不下去的事情,哪个愿管?唉,还是要管一次。”
说完,回到案后,提起笔来写了奏章。要交给公吏送去的时候,又收了回来,想了想道:“算了,还是我到大内走一趟,此次只怕不面奏要坏事。”
处理了一些紧急公事,看看已过正午,徐平便离了三司衙门,顺着皇城,到了大内的垂拱门外。閤门那里依例办了手续,才知道赵祯正在听贾昌朝讲经书,只好等着。
贾昌朝跟这个年代的很多学问大家一样,不是正榜进士。天禧年间真宗出城祈谷,他在道旁献颂词,因为写得好,又合真宗心意,召试学士院后赐同进士出身。贾昌朝的学问好,又善于讲解,后来任国子监说书,得到孙奭的赏识。孙奭致仕的时候,荐举贾昌朝代替自己,从景祐元年开始任崇政殿说书,专门给赵祯讲解经史典籍。
就靠着陪皇帝读书,贾昌朝一直做到了龙图阁直学士,位至侍从,多少做死做活的官员都比不上他。学而优则仕,贾昌朝才是真正诠释这句话的人。
直等了半个时辰,閤门才知会徐平,让他进殿,越次入对。
只有宰执要见皇帝的时候不用在閤门这里排班,徐平还差得远。正常来说,以他的官位今天求见,明天能够进宫就算不错了。赵祯让他现在进去,是越过了很多排在前面的人。
到了崇政殿,行礼如仪,赵祯吩咐赐座。
见贾昌朝依然在殿里面安坐,徐平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捧笏道:“陛下,臣今日览朝报,言西北党项酋长山遇惟亮因不满元昊倒行逆施,举族来投。沿边将帅没有见识,拒纳惟亮等人,怕引起党项不满,朝廷已同意了他们的奏请,不知是也不是?”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310920/371508850.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