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豪门的强势
孔颖达的酒量还真是有山东人的底蕴,杨崇在现代社会八两白酒的量,也只能和孔颖达不分伯仲。两人喝到夜深才作罢,长安街上已经宵禁,孔颖达就在客房住下;杨崇洗完睡下,刚睡的迷迷糊糊,被韦雷敲门叫醒,太子卫率来人,赵国公有请。杨崇无奈,醉醺醺地起来,洗了把脸,就随太子卫率的人来到太子府,独狐篡和周谦正在等待。
杨崇上前行礼道:“赵国公真的为国操劳,这么晚喊下官过来,不知有何差遣?”
独狐篡挥挥手说:“不要惺惺作态,我是听延寿说你想见我们,所以特地和周大人抽了个空闲。杨崇,有什么话可以对我们说了。”
“周大人。”杨崇重复了一句道:“老爷子,恭喜了。”
“从七品绥德尉,一个虚衔罢了。小子,孤地藏我也安排到了明光寺,只不过。”周谦想想,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瞬间转了口风:“不说了,杨崇,你也是聪明人,还是说说你心里的打算。”
无论周谦有多难,不外乎是豪门给予的压力,杨崇应声道:“我找史蜀胡悉到长安,是因为我怀疑他是东突厥的人,这点单福单英可以作证,所以真要做葡萄酒生意,你们还要在高昌国重新找人合作。当然,如果你们证明了史蜀胡悉没问题,或者把他变成大隋的一份子,也可以按照原计划不变;至于葡萄酒的处理方法,我交给你们俩,玉海斋内部的事情我不想掺和。”
周谦悠悠地说:“两千两银子。”
杨崇毫不在乎地说:“老爷子,不用谈钱,等你们赚到了再说,不过话说在前面,你们要是以后管理出了问题,和我无关。”
周谦肯定地说:“杨崇,你不需要担心这个,裴家、独狐、萧家都是顶尖的家族,要是这点事都做不好,还给人笑死了。这么说吧,只要你一开始试验的酒达到要求,就可以了;两千两银子,你回去的时候就带走,我们之间有这个信任度。史蜀胡悉就交给赵国公了,你现在告诉我们怎么开始。”
周谦只是皇族杨氏的传话人,说话时其实已经考虑到杨崇的感受,但杨崇听了就是不舒服,毫不犹豫地回答:“其实没什么,葡萄酒变质,主要是木桶和土陶酒坛漏气,改用玻璃瓶装酒,或专门烧制的瓷坛装酒就可以,用缠扭布或皮革塞上,加蜡密封。”
周谦和独狐篡相视而笑,杨崇的答案果然如众人预测的一样,很简单,而且有效;玻璃就是琉璃,太过珍贵;但是瓷器就简单多了,兰陵萧氏在江南有大量的瓷窑,裴家也控制着河北邢州的三分之一民窑。在西域,瓷器是高价的工艺品,西域商人不舍得拿来装葡萄酒,独狐三家门阀却可以专门来烧制装酒的瓷坛,周谦和独狐篡更想到可以把运输垄断在手中。
周谦迟疑了一会,又问道:“很多刚酿出的葡萄酒不是变质,就是味道发涩,有没有办法解决?”
杨崇一听就想到,在长安或关中,肯定有葡萄酒的酿坊,要不然周谦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后世提倡橡木桶储存葡萄酒,就是因为橡木本身含单宁酸,可快速催酒成熟,短时间内使酒变得更加香醇,更接近琥珀色。而其他植物中,含有单宁酸多的,提取容易的,莫过于漆树和五倍子,漆树的树皮和树叶、五倍子树的瘤子都含有大量的单宁酸。
杨崇的心中还是有点生气,决定让这伙人吃点不大不小的亏,杨崇缓缓地说道:“南海中有两个国家,叫狼牙修和赤土,他们那里有一种白橡木,做成酒桶就可以让酒便于保存,提高品质。所有做酒桶的橡木都必须要直,且没有树眼,切割成木板后风干两三年,做成酒桶,再明火对木桶进行烘烤,直到把橡木桶内壁烧焦,才能使用。”
独狐篡一听,工艺复杂,时间上最起码要三到四年才能看到效果,狐疑地问道:“真有狼牙修和赤土这两个地方?”
杨崇笑道:“赵国公可以安排人到广州先问一声。”
广州从汉代开始,就是南海郡的州治所在;周谦点点头,表示同意杨崇的建议。杨崇走的时候还是不肯收银子,直到周谦暗示杨崇空手回去会影响玉海斋的信誉,杨崇才醒悟过来,是皇族中人怕落一个强买强卖的把柄,立即收了银子走人;独狐篡还是让接杨崇的马车送杨崇回去。
杨崇走后,独狐篡和周谦还是连夜去见了观王杨雄,史蜀胡悉的事关系到东突厥,没有朝中大佬的支持,两人还真拿不定主意,怕不小心捅了一个马蜂窝。观王杨雄根本没睡,上了年纪的人睡眠少,闻讯接见了两人,听完周谦的汇报,杨雄便断定是真的,高颎和裴矩都说过,东突厥有多条从中原走私的渠道。
独狐篡说出自己路上想好的计划,就是对史蜀胡悉这一百多人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杨雄暗暗摇头,独狐篡安逸日子呆久了,反应不够。杨雄想了想说:“如果一百多人全部跟踪,很容易被对方发现。杨崇的想法应该是把史蜀胡悉控制在长安,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抓起来,这说明史蜀胡悉这个人重要在本身,有些事不会对手下人说。让史蜀胡悉去邢州,周谦和裴翊相陪,路引上做点手脚,他就不可能带太多的人。”
周谦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个方法,但是一直不准备提,因为邢州瓷窑是裴家的产业,要是史蜀胡悉在那里弄出事来,出主意的人是要承担后果的。不过观王杨雄不一样,别说出事,就是那些瓷窑全部被毁了,裴家也只有干瞪眼;独狐篡同样心中大定,立即告辞回去安排。
杨崇带着银子回家,安安心心地睡到第二天中午,把韦横带去了宇文工坊,说了和崔家的事,然后到市场上转了转。杨崇费了老大的劲才问清楚,现在茶叶是在药铺卖,到各家药铺看了一遭,终于在两家药铺买了十斤保存得比较好的茶叶,一种是陕西大巴山的毛尖,一种是从江南运来的湖州茶叶。
到了家里,杨崇安排韦横去买了一口新铁锅,支起来,让杨六和杨九用手抄茶,自己在一旁观察;每次炒半斤,遇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一直炒到第十五次,茶叶才炒得有些样子,杨崇泡了一杯,感觉不错,比那些茶汤好喝多了;杨崇便让杨六把剩下的茶叶都炒掉,用竹筒装了起来。不过考虑到隋朝大众的消费习惯,杨崇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只是杨崇也没办法,因为崔弘肃到了。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421238/394605651.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