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节 日本幕府维新(1)
巴拿马运河是40年底开始修建的,当初预计工期是10年,谁想到竟然真的用了十年,甚至略微超过了三个月时间,到了1851年春天才完工。
工程建设标准很高,因为修建的时候,英国人已经开始建造万吨巨轮,施工要求保证万吨巨轮能够通行,所以水闸足以容纳目前主力吨位在5000吨左右的远洋商船,也足以容纳目前中国最大的8000吨级铁甲舰的通行。
军舰通行极为敏感,中国海军一旦可以通过运河进入墨西哥湾,意味着将在美国人的后院,取得制海权,这让美国十分担忧。但运河施工谁也无法阻挠,在中国的强烈推动下,任何破坏行为全都失败,运河还是成功贯通。
在阻挠中国运河问题上,英国跟美国走的越来越近,刚刚在黑海海峡问题上吃瘪的英国,看到巴拿马运河开通,跟美国协议之后,迅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摆了中国一道。
英美联合照会中国,要求建立巴拿马管理委员会,由巴拿马利益相关方一起管理这个运河,运河的利益依然属于全体投资人的,但在行政上,必须接受委员会的管理。
“唉,堂堂大英帝国啊!”
看到英国人的外交攻势,周琅不由得叹息一声,当真是黔驴技穷了。
因为为了逼迫中国在巴拿马问题上让步,英国人真的是费劲了心机,他们对东亚国家也进行拉拢,外交活动都做到日本去了。
东亚的情况很特殊,中国是在周琅的强权干涉下,引入了工业革命的力量,然后慢慢打造出了一个商业社会和商业文化,但目前依然是一个以农业文化为主体的国家,社会精英的思想依然带有浓厚的重农特点,基于这些思想民本主义文化依然是统治文化主流,不同于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的民本主义,只是高喊的口号,大周是真的能够惠及民众的,因为国力和管理能力都远胜历朝历代。
跟历史上任何时候一样,由于中国是地区文明中心,一旦在中国确立的任何事务,很容易就在周边国家传播和推广,从西方引入,经过中国消化吸收后,又向外传播的商业文化,已经带着浓浓的中国味道了。
比如同样的大工业主义,在西方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加强国家力量等等说法,到了中国就成了发展工业是因为工业是小民生计来源,吸纳了马尔萨斯人口论思想的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并不把兴办工业看作是商人发家致富的手段,而是上升到国家层面。马尔萨斯理论认为,人口是几何级增长的,而技术发展和土地开发带来的食物增长,则是算数级增长的,如果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长。
马尔萨斯理论被法国人接受,被认为是法国人降低生育率的理论依据,结果造成了拿破仑战争后法国人口开始长期停滞不前,最终先后被奥地利、德国和英国超越,沦为欧洲二等强国。马尔萨斯理论有可能只是一个巧合,有些国家和民族在重大民族血液流失后,会出现这种人口长期萎靡的状态,法国人在拿破仑战争中损失太大了,也许产生了中国古代那种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的忧虑,同样的例子还有二战后的苏联,大量新鲜血液流失,让苏联生育率瞬间下降,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中国人对马尔萨斯理论的反应是,对外扩张和发展工业,后者得到了一些新兴学术力量的支持,他们认为工业也是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只有工业才能容纳人口的增长。而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并没有完全退去,学者阶层对同样是生产性的工业更容易接纳,而对于充满铜臭味道的商业,继续鄙夷。就好像历史上,士农工商,商为末业,工的地位比商要高一样,现在依然是一等人才做官,二等人才务农工,工的地位被提倡到更农业平齐,商业依然是末业。
这些思想至少是进步的,是接纳工业化的,因此可以看作是中国式的工业文化。
中国人提出的观念,迅速传播到了朝鲜和越南,两国在中国商品的冲击下,也开始走上大工业道路,朝鲜形成了造纸业、木材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越南形成了碾米业、榨糖业等优势产业,在中国经济体系上占据了一个环节。
但日本相对滞后,尽管日本也十分重视吸收中国思想,从中国采购书籍,是一个长期的官方行为,日本上层开始慢慢接受工业思想。但相对保守,主要原因还是日本没有受到朝鲜和越南那么强的经济冲击。
日本的手工业也被中国商品打击的濒临崩溃,但日本一直有一些龙头产业,比如贵金属一直是东亚地区最大的生产国,日本的白银在明朝时期支撑了中国的货币白银化,其实还有他们的铜矿也是东亚国家铸钱的主要原料。
后来随着金银矿枯竭和铜矿资源开发殆尽,日本开始限制白银和铜料的出口,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乾隆时期大规模开发了云南铜矿,而越南缺乏替代资源,甚至开始从中国进口白铅(锌)来铸造白钱。
中国商品涌入是无法阻挡的,日本一直在闭关锁国,主要担忧是白人的宗教文化渗透。贸易白虎是第二目的,但并不是为了发展本国工商业,而是仅限于担心贵金属外流,让日本无钱可用。这种落后的经济思想,让日本开始跟中国出现频繁的贸易摩擦。而每一次都是日本让步,因为他不可能也不敢跟中国发生冲突。
结果商人在利润的刺激下,不断的走私,跟各地大名进行私下贸易。让日本白银、铜等金属大量外流,陷入了长期的通货紧缩状态。表现的是物价不断下跌,政府财政不断萎缩。事实上就是因为流通的货币减少了,对应的商品却增加了的一种经济现象。经济的平衡效应下,渐渐的中国商品出口会发现无利可图,因为日本的物价变得太低了,低到中国工业品干不过他们的手工业产品了。就好像工业化的英国发现无法向印度和中国出口纺织品一样。
但日本能否撑到这时候都不一定,因为伴随着通货紧缩的,是失业、是财政危机等社会危机,老百姓没钱买粮是要造反的。
日本就这样在中国工业革命的冲击下走到了传统社会所能容许的尽头,要么改变,要么社会崩溃。
于是日本也开始引入中国技术,开始出现了缓慢的工业化。一开始集中在金银铜矿的开采行业,因为那些矿藏对日本来说是开发殆尽了,可事实上矿藏还有富裕,只是技术上不具备开采条件,引入新技术让原本无法开采的矿山焕发生机。住友等百年豪族继续延续辉煌,石见银矿、别子铜山等世界级矿藏继续发挥余热,产量激增。
但此时白银的购买力在中国已经下降了很多,尤其是金本位之后,白银价格爆跌,日本继续出口白银依然无法扭转贸易不平衡问题,然后在中国商业势力的渗透下,另一项颇有前景的产业在日本发展起来,那就是伐木业。
日本的国土山地众多,覆盖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发展伐木业最重要的劳动力日本也不缺乏,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具备,日本不想发展这项产业都不合理。
大量日本木材出口中国,在造船业方兴未艾的时候,确实平衡了日本的贸易。但也只保持了十年的美好时光,随着钢铁造船的发展,木材,尤其是优质木材不再是必需品,大商船也不再受制于千金难求的龙骨木料,结果木材价格爆跌。日本经济再次陷入困境。
历史上,片战争前后,日本的社会矛盾也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在中国被洋人侵袭的刺激下,以及后来日本开国,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下,日本爆发了强烈的反幕府运动。
这个历史上,虽然日本也遭受了中国的强势商业冲击,但文化冲击并不强烈,可是倒幕运动还是开始出现,主要是各番国对幕府限制贸易的政策越来越不满,对这些西南强藩来说,尽管在中国商品的冲击下,他们的产业也十分凋敝,日本只是一个小国,却分为两百多个各自为政的诸侯,幕府以强权压制这些诸侯,却没有对诸侯领地进行直接管理。这是类似于欧洲的日本封建制。
这种体制下,很难出现一个全国市场,也就无法诞生出日本本土的大企业和大工业。所以西南强藩们也无法对抗中国商品入侵,手工业大量破产。可他们能够进行转口,不但能弥补损失,还能大赚一笔。日本幕府无法杜绝中国商人的走私,就压制这些强藩的转口,因此矛盾越来越大。
在贸易中积累了财富的西南沿海强藩,将自己的武士用先进武器武装起来,对抗幕府。继续进行走私,双方矛盾已经积累到了战争边缘。幕府多次威胁西南大名,西南大名也围绕在长州、萨摩、肥前、土佐等四强藩周围,形成了倒幕派势力。战争随时都可能发生。
紧急时刻,周琅迅速对此进行了调停。
邀请日本使团访华,要求使团包括幕府和倒幕派大名的代表,日本人从朝鲜和越南哪里了解到中国皇帝好色,使团还特别准备了一批日本美女进贡,让周琅忍俊不禁。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465091/404539750.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