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音乐会(三)
也许,巴赫的音乐本身就附带了可以传递给听者感动的音律。这静静的琴声,本来并非可以打动人心,只是因为演奏者绝妙的演奏技巧,让音乐得以以他的方式述说着他的故事,以此,打动别人的心。
朴文杰静静地听着巴赫的乐曲,突然觉得音乐对于他而言,也是一种存在于心底的依恋。如今的他依旧明朗,这也是因为,自己挚爱着音乐,才因此得以让一部分音乐的记忆复原。让当下的自己,存留了一点可见的空间。
那么,该如何描绘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呢?
首先,是第一序曲:
这是一个宁静的空间,它可以大的容纳一个宴会厅的舞者,让他们尽情地舞蹈、尽情地欢唱。它又可以小得如同琴弦上的颤动声音,让人听着为之沉迷。
这是轻快的节奏,且可以配合舞者的脚步,而发出“踢踏”、“踢踏”的踏步声。他们可以在户外的草原上,聆听蝉鸣,也可以融汇在鸟鸣的音律中,体现淡然自然的色彩。
于是,琴弦可以拨动人的心弦,随着乐曲由着心里的节拍而起舞。这是音律的起伏感所带来的一种触动人内心心弦的声音,却也可以随着幻想的情形。
就让风吹拂柔发,让手触及书籍,在打开属于自己的扉页时,却由着可见的字里行间,述说属于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对于音乐的那一丝眷恋。
这样不好吗?如果承认是好的,那么,就由此静静地聆听吧!
接着是第二乐章:
音符与音符之间的曲调连接,是怎样的。它的跨度也是有其应有的节奏感,于是,巴赫的音乐让人听了之后,感觉音律的变化并不大。却总是在其间的几个音符变化中,以此,打动了听者的心。
巴赫的音乐并非以快节奏的曲调去牵扯听者的心弦,而是用不显而易见的音率,去调动人耳边的蝉鸣声。于是,听起来是快速的,而感觉是慢速的,这就达成了快与慢之间的和谐统一,让乐曲的曲调不再单一。
然而,听到的总是完美的吗?这是需要体会不同的乐曲才会有的感觉吗?巴赫在描绘这一部分的乐曲时,希望体现出演奏者和听者之间的对话情景,这似乎是想听清楚对方到底再想什么,因此,让接下来的乐调有了应有的地位。
于是,彼此间的存在,也因此存留了笑容,摆脱了哭泣。这又是带有疑问的乐章,仿佛听着听着就让人感到了忧虑,又有着对未知世界的某种感想。
于是,我们在音乐的乐曲里发现了应有的矛盾,只是这样的感觉,不会轻易显现。而是,舒缓地、淡然地,有些隐秘的音律感。这就需要听者用心去体会了。
因为,它不会显而易见地将矛盾至于音乐的乐曲中。音乐本身是不具备矛盾因子的,因为,有了矛盾,就有了绝对的对立。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但是,音乐不会拒绝合理的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是音符所拥有的构架,它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只是通过音律可能产生的思想,而进一步去阐述音乐的感想。
第三乐章:
这是归结为自然的音律,自然本身就包含了音乐的元素,风声、雨声、鸟鸣、山风,这些是自然的声音,树叶、蝉鸣、琴音、笛声,这些是融合了自然的声音。但是,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却也因为乐曲的演奏,而变得有些真实了。
于是,在这样的自然音律下,突然出现了五位身着猎户服装的少年,他们飞奔着往远处的山巅而去,却也是拥有着彼此对立和竞争的意味在其中的。
于是,听到了的音律变化,就是彼此间在对视互斗。如果切换到了低音,就是让彼此间保持应有的距离。如果听到低沉的音律,突然之间心就会沉了下来。这就是互相之间的争斗,而不容有任何的怜悯。于是,自然成为了他们安放内心深处的地方。
巴赫的曲调也是为了囊括可以包容的一切。却仅仅在于心情,在于心境。
然而,奇怪的是,当再一次回味这动人的乐曲,突然间,有幻想出了六个舞者,在草原上跳着欢快的舞蹈,他们手挽着手,轻快地跳跃着,欢愉着。于是,跟着音乐的节奏,跳着舞蹈是最好的。顺着音乐的节拍而起舞,也是最好的。那么,巴赫感动人的地方,就是音乐所在的地方。
动听的乐章就是如此,无法避免地存在着……
第四乐章呢?
于是,随着音律的变化,以及空间的转换,让原本平静的心,由乐曲变化的节奏而变得不同了。那么,巴赫为什么要通过细节上的变化,去改变整个乐曲的节奏呢?这是为了烘托接下来的曲调。
此时,乐曲似乎将我们待到了勃兰登堡外的溪湖边,有几位少女在湖边溪水玩闹,另外几位少女则是在溪水边清洗纤细手镯的玉器。
此时,欢笑声并非随着距离渐行渐远,沉默无语的字眼,也随着曲音不断地变化着。因为,我们听不到乐曲里所表达的述说者的声音,却可以体会到巴赫想传达的声音。这也许是会变得与众不同,让平凡的情景,变得不再平凡……
于是,巴赫的音乐转化为了谁都想听的曲音,只是作为听众的心声,并非因为音乐的曲调不断地变化,而失去了对于音乐空间的应有把控。这并非是在完整地述说有关音乐所代表的故事,却也是可以从中听到人与自然的某种关系。也因此感动众人,打动听者的心……
于是,快乐的必定会存留一些悲伤,这在第四乐章也有所体现。可是,为什么听到这段乐曲时,会对乐章中的音律产生应有的共鸣呢?这是因为巴赫希望通过音乐的鸣音展现音乐可能形成的幻境。于是,我们有足够多的空间,将音乐和听觉统一起来,同时,又将听到的和幻想的分离开来。于是,忘却了乐曲的节拍,即是为了旋律的存在。无法感受到巴赫所想表述的乐章,就是理解了巴赫所希望看到的那一部分乐感。
只是作为听众的人们啊!理解音乐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理解巴赫的音乐就必须静静地听着他的曲调,从中发现一些美好的瞬间。这亦或是听众拥有的声音,也是巴赫所拥有的声音……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574048/450575297.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