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呼风唤雨
时间又过去了近两个月,江南的大旱还是没有缓解的迹象,就这几个月涌入龙之团的灾民就已高达一百五十万人,相当于龙之团原有人口的近六成,即使富庶如龙之团也有点扛不住了。
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经深秋,再不下雨或者下雪的话就将严重影响来年的春耕和播种…
与此同时,寿春城也开始流言四起…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红色代表了大汉,就是因为熊晨飞斩杀了那条大赤蛇,破坏了汉家的国运,上天震怒这才降下了地震和旱灾…
熊晨飞听到这种谣言也是哭笑不得,这种荒谬之言也只有这个时代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才会相信。
不过,他暗忖这种谣言的快速传播肯定事出有因,想必就是孙权或者曹操这两个和自己有着直接利益纠葛的势力才会暗中散布。
于是,熊晨飞一方面命令巡防营和谍报营理清谣言传播的源头,加紧排查搜捕城内的敌方细作。
另一方面,熊晨飞决定利用自己从后世学习的知识尝试在这个时空搞一次人工降雨…
。◆◆◆◆◆◆
在寿春城冠军侯的书房中,熊晨飞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参加此次会议的只有贾诩、庞统、徐庶三个谋士和张郃、高顺两员大将以及自己的妻子陈艳和岳父陈仓。
而另外一个妻子左潇则有孕在身没有参会。这些都是熊晨飞绝对信任的核心成员。
熊晨飞首先表明了他想祭天祈雨的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但当他说到自己祈雨的方法时登时引起所有人的轰动。因为熊晨飞想要使用的方法有点不一样…
他想用的方法主要源自于他以前偶然在《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
“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这是我国最早的实施人工降雨的记载了。
这场“祈雨”蕴含科学原理就是降水首先需有凝结核和足够的饱和水汽。
其次,崖上,渊中,在局部较封闭地形,通过燃烧木材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
再加上,气温降低,水汽易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形成降水。
同时,熊晨飞也知道在他那个时空从皇帝到知县,每遇天旱,都要设坛祭祀。
古人的人工降雨方法首先要筑一个高台,“作法者”手持特别明亮的宝剑和八卦镜对准天空的某个方向做各种奇异的动作。
其实这是一种刺激“含水云层”产生摩擦的做法。
古人在人工降雨时请壮汉擂鼓敲锣。这方法是为了让声波刺激云层产生摩擦。
正是由于光波和声波的刺激,云层中才能产生电,正负电荷又产生水。
要知道,降雨看起来是非人力所能左右的。然而,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
如今人类也可以“行云布雨”了,这就是人工降雨。
我泱泱中华的先民在很早之前就有过人工降雨的记载,而进入现代后首次实现人工降雨的科学家,却是杰出的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
欧文•朗缪尔十分理解干旱季节时农民盼雨的心情,他经过深入地研究,终于搞清了降雨的奥秘。
原来,地面上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团便是“云”。云中的微小冰点直径只有0.01毫米左右。
这些微小的冰点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当它们遇到某些杂质粒子(称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现冰晶,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
使小冰晶长成雪花,许多雪花粘在一起成为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滚落下来,这就是降雪。
若雪片在下落过程中碰到云滴,云滴凝结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称为雹。
如果雪片下落到温度高于0度的暖区就融化为水滴,这就是雨。
但是,有云未必就下雨。这是因为云中冰核并不充沛,冰晶的数目太少了。
当时,流行着一种观点:雨点是以尘埃的微粒为“冰晶”,若要下雨,空气中除有水蒸气外还必须有尘埃微粒。
这种流行观点严重地束缚着人们对人工降雨的实验与研究。
因为要在阴云密布的天气里扬起满天灰尘谈何容易。
朗缪尔是个治学严谨、注重实践的科学家。
他当时是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的副主任。
在他的实验室里保存有人造云,这就是充满了电冰箱的水蒸气。
朗缪尔想方设法地使冰箱中的水蒸气与下雨前大气中的水蒸气情况相同,他还不停地调整温度,加进各种尘埃进行实验。
1946年7月中的一天,骄阳当空,酷热难耐。朗缪尔正紧张地进行实验,忽然电冰箱不知因何处设备故障而停止制冷,冰箱内温度降不下去。他决定采用干冰降温。
固态二氧化碳汽化热很大,在-6度时为365。 09焦耳/克,常压下能急剧转化为气体,吸收环境热量而制冷,可使周围温度降到-7度、-8度左右。
当他刚把一些干冰放进冰箱的冰室中,一幅奇妙无比的景象出现了:小冰粒在冰室内飞舞盘旋,霏霏雪花从上落下,整个冰室内寒气逼人,人工云变成了冰和雪。
朗缪尔分析这一现象,认识到尘埃对降雨并非绝对必要,干冰具有独特的凝聚水蒸气的作用。
温度降低也是使水蒸气变为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后,他不断调整干冰的量和温度高低,发现只要温度降到-40度以下,人工降雨就有成功的可能。
朗缪尔发明的干冰布云法是人工降雨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它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
朗缪尔决心将干冰布云法实施于人工降雨的实践。
1947年的一天,在朗缪尔的指挥下,一架飞机腾空而起飞行在云海上空。试验人员将207千克干冰撒入云海,就像农民将种子播下麦田。30分钟以后,狂风骤起,倾盆大雨洒向大地。第一次人工降雨试验获得成功。
朗缪尔开创了人工降雨的新时代。
根据过冷云层冰晶成核作用的理论,科学家们又发现可以用碘化银(Agl)等作为“种子”,进行人工降雨。而且从效果看,碘化银比干冰更好。
碘化银可以在地上撒播,利用气流上升的作用,飘浮到空中的云层里,比干冰降雨更简便易行。
◆◆◆◆◆◆
当然,在汉末是无法制造出碘化银(Agl)和干冰等作为“种子的,熊晨飞只能用自己的方法来人工降雨,舒缓旱情…
从这些古代和现代关于人工降雨的知识中,熊晨飞了解到要实现人工降雨需要三个方面的必要条件。
首先,含水云层”的厚度与高度﹐当干旱时万里无云﹐就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
没有“含水云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不可能人工降雨的。
比如﹐在青藏高原虽然有云﹐但薄而淡﹐含水量很少﹐很难降水。
所以,如果要在寿春实现人工降雨就是需要足够的微小颗粒,才能形成种子上附着水滴。有了足够的种子才能形成云团。
其次,就是需要用人工产生大量正负离子,才能让云层中的正负离子产生反应引发雷电和下雨…
最后,就是需要足够的温差,才能让云天里面的水滴凝结成雨水。
于是,熊晨飞首先,命令手下工匠秘密制作了一个“引雨器”,其实就是一个长三尺直径三寸的铁皮圆筒。
紧接着,他命人在寿春城附近最高的八公山的山顶搭建了一个祭天祈雨的平台。
这样做的秘密有两个﹐一是尽量缩短引雨器与云层(没有云层时也一样)之间的距离﹐因为引雨效应与引雨器到云层之间的距。
二是有在高山上才能有足够的温差凝结成雨。
当然,要降雨的关键是产生电﹐只有正负电荷的产生﹐才能导致云层中的水的积聚﹐并最终形成降雨。
所以,熊晨飞专门派人找来了大量百姓到时候敲锣打鼓产生正负电子。
同时,在山脚下焚烧大量柴草以便积累大量微小颗粒,这些微小颗粒随着热空气上升才能在山顶形成种子…
◆◆◆◆◆◆
熊晨飞找左潇算出一个黄道吉日后,连续三日,他都是焚香、沐浴、素食。
三日以后,熊晨飞率领寿春城的文武百官,前往寿春城西方的八公山祭天。
在山脚下,熊晨飞命人燃起了熊熊大火并当众宰杀了猪牛羊三牲。
祭天完毕,熊晨飞以及百官尽皆跪伏于地,恳请上苍怜悯天下百姓。
然后,熊晨飞一边让大量百姓敲锣打鼓,一边带着部分文武大臣和一些选出来的百姓一起登上了八公山顶的祭台。
在祭台上,熊晨飞手持秀水剑,似模似样的上蹿下跳手舞足蹈。
同时,口中哼哼着自己临时胡绉的一些“咒语”
果然,没过多久天空中原来的朵朵白云逐渐变灰变黑,已经成为了乌云。云层中已经有不少银蛇闪动…
现场的文武大臣和百姓看到天空上乌云密布都傻眼了,这就是即将下雨的标志啊…
紧接着,熊晨飞站在祭台中央以剑指天,运起内劲向着天空发出了龙啸…
“九天玄刹,化为神雷。煌煌天威,以剑引之!”
果然,山顶上挂起了大风,十多道闪电接二连三的从云层中钻出准确无误的劈在了祭台远处引雨器上…
现场众人都为之目瞪口呆…
就连陈艳、贾诩、庞统、徐庶这些人都只是把熊晨飞这些举动当做是安抚平百姓的手段。
却没想到他的真的呼风唤雨、召唤雷霆的神通,眼中都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有了风,有了雨云,有了雷电,下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熊晨飞为了避免发生事故,就命令陷阵营的精锐维持浩秩序…
滴答…
一滴水珠掉落在熊晨飞的脸上…
滴答……
又一滴水珠掉落在了高顺的身上,随后更是有水珠陆陆续续掉落在众人的身上。
“下雨了,天上下雨了!”不知道那个士卒大叫了一句。
大家纷纷看向天上,却是沒有发现有雨云,不过那滴落的雨滴却是告诉他们,老天下雨了。
救命雨啊!
众人纷纷跪倒在地,看着天空的云朵越來越浓密,雨滴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没过多久,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
那雨打在身上,让所有的大臣和士卒们的身体都有点隐隐作痛的感觉,不过这种痛苦,此刻让他们感到如此的宁静祥和。
“哈哈,下雨了,天不绝我大汉啊!”高顺摸了摸脸上的水珠大笑道。
这时,不知道哪个士卒带头喊出了“龙之子威武!后,整个八公山上“龙之子威武!”的呐喊声响彻云霄,竟然将天空中不断传来的雷声掩盖…
被干旱笼罩三个多月的大汉,这才彻底走出阴霾。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618247/468595893.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