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苏厨大结局 > 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

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


  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雅事

  当日下午,苏油与王克臣、洪江就抵达了孙村。

  孙村有个古名,马陵道,当年孙膑射杀庞涓,就在此地。

  这里是黄河东流北流分支的地点,黄河决内黄后,改向了北流,从泥古寨也就是如今改名为天津卫的地方入海。

  而以前经大名、堂邑、平原、德州、乐陵、无棣入海的东流故道,流量就变得比较小了。

  黄河治理难点就集中在中下游,重点分两段,一是汴京到内黄段,一是大名到天津段。

  其中汴京到内黄段主要是“堵”,如今已然修得非常坚实,滑州以下,王供埽、鱼池埽、灵平埽、大吴埽、小吴埽、商胡埽一系列堤坝工程,能够保证抗击百年大洪。

  而一是大名到天津段主要是“疏”,其中的重点就是界河、御河,以及如今的东流故道分洪工程。

  这里边,又以新完工的孙村东流故道分洪工程最重要,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工程量也最大。

  分洪嘴的堤坝叫“锯牙”,必须能够抗击洪水的冲击,将水流一分为二。

  故道需要加深,将淤塞的河道清理出来,还要加固沿岸。

  锯牙和对岸水泥堤坝之间,中间浇铸了数个水泥桥墩,桥墩上铺设了桥面,可以供人行走。

  桥下的桥柱两侧开有沟槽,沟槽里插着铁门,可以通过假设在桥上的工程机械负责升降,控制分流的水量。

  这个大工程,其实是比漳河铁路桥还要复杂的巨大理工成就,不算工程其余部分,光这座分水桥,就耗资整整五十万贯。

  但是好处也是巨大的,就是内黄以下,整个河北平原,从此不再担忧黄河水患。

  朝廷敢于提出“重振河北”的口号,就是此处工程给予的底气!

  站在阔达一百五十步的孙村黄河分流大工程主体分水桥上,苏油都不禁看着滚滚黄河长叹:“人心人力,一竞于斯!”

  这里有两百新军全副武装的看守,一人三马,还设置有电报站、航标站,还有古老的信鸽站。

  河渠司和最新的户部水利工程局的管理人员也有驻守。

  信鸽站还是当年苏油在渭州搞起来的,于是在战士的带领下,特意去参观了一下。

  这里培养出了一种颜色很深的信鸽,战士称之为“千里乌”,虽然模样很丑,但是因为身形颜色和乌鸦都很像,一般鹰隼不会去招惹它们,大大提高了生存率。

  苏油对鸽站的战士说道:“这个鸽子好好培养,到时候挑出几只来,我们送到汴京去参赛。”

  “汴京什么都能赌,除了赛马,最近又流行起来赛鸽子。到时候我们争取拿个第一名,奖金一千贯,还可以开外盘,赢得钱建十个鸽站都够了!”

  一句话就将鸽站战士们的斗志鼓起来了。

  河北路的事务很多,视察完黄河工程,苏油又轮番视察了粮仓、军营,在十月开始乘船考察漳河。

  ……

  杭州。

  大苏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偏心挨了朝廷申斥,赵煦给苏油发电报,问他柳树种了没有,然后问了这事情该如何处理。

  苏油告诉他自己将柳树种在了大名府行宫的御沟外面,争取在任期内逐渐扩成一排,然后告诉他章惇是对的,人主和臣子都是一样,应该对事不对人,不能有所偏袒。

  然而高滔滔依旧偏心,朝廷下了申斥警告了苏轼,让他将救灾粮交给叶温叟全权处理,一转身却又通过皇宋慈善基金转了一万贯,成立杭州救灾专向基金。

  得了这笔基金,苏轼开始搞人居改善工程。

  杭州频海,水泉咸苦,唐代刺史李泌,始导西湖,作六井。白居易复浚西湖,引水入运河,溉田且千顷。

  但是湖水里边多水草,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

  之后大苏做通判的时候整治过一次,苏油做两浙路转运使的时候整治过一次,到了现在,葑草再次堆积,变成沼泽。

  加上变成城中居民排污的地方,水又出不去,滋生大量的蚊虫。

  此次疟疾流行,给杭州敲响了警钟。

  苏轼考察了地理后,上奏朝廷:“运河失湖水之利而取给于江,潮水游河,泛溢阛阓,三年一浚,为居民大患,六井亦几废。”

  “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

  “浚茆山、盐桥二河,以茆山一河专受江潮,以盐桥一河专受湖水,复以馀力修治城中诸井,民获其利也。”

  高滔滔同意,苏轼便立即开始以工代赈,救荒之馀,复行工役。

  经过这次整治后,西湖最终变成了后世所见的模样,成了一个城市的大后花园。

  长堤造成,南北径十三里,植芙蓉、杨柳于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将这条堤称为“大苏堤”,将之前苏油修建的那条通往西湖书院的堤称为“小苏堤”。

  杭州的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如今也渐渐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苗头。

  救灾完成,医院修好,大苏的日子就闲了下来,将自己每天需要处理的公事写在新版挂历之上,当晚勾消,故居多暇日,可从诗酒之适。

  在京师的秦观非常羡慕,写诗夸大苏“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但是完全没事儿是不可能的,寻常坐衙当班还是要的。

  结果坐出了好多雅事儿。

  有一天都商税务押到一个逃税人,却是从南剑州来的乡贡进士吴味道。

  赃物是两个超级大包裹,上面写着封呈京师苏侍郎宅,落款是苏轼的头衔。

  大苏就问吴味道卷内何物,吴味道胆战心惊地说道:“今忝冒乡贡,乡人集钱为赴省之赆。于是花了百贯,买了三百端建阳纱;因计担心沿途扣税,到了京师不存一半。想着当今负天下重名而爱奖士类,惟使相、内翰与侍郎。纵有败露,必能情贷。于是假先生之名,缄封而来;却不料先生刚好按临杭州,露馅了。”

  大苏考证了是实情,笑呼掌牋吏将赃物退还给吴味道,换题新衔,亲笔在上面写上:附至京东竹竿巷。

  然后有写了一封给苏辙的私信交给他:“这回是真的了,麻烦前辈顺便带封信。”

  又有一天,有人诉讼负绫绢钱二万不还的,大苏呼至询之,欠账人说道:“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固负之也。”

  大苏判明情形,说道:“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不一会而欠账人将扇子取来,大苏挑选出白团夹绢二十扇,就朱红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交给扇工:“卖得钱后,先把欠人家的账还了。”

  扇工抱扇泣谢而出,才过府门,好事百姓一哄而上,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空而不得者,空懊恨不胜而去。

  扇工立马就把钱还上了。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还有与宗教界朋友打机锋,与文学界朋友论诗词,与文艺界美女们关系也是良好。

  路过京口的时候,林子中作太守,宴请苏轼,正好宴会上有营妓期满,郑容求落籍,高莹求从良。

  林子中说道:“夫子在此,风流判词,该由他来下笔。”

  大苏索笔笑道:“当年小幺叔引《诗经》在杭州为周南出籍,士林传为雅事,我也效法一回吧。”

  乃作《减字木兰花》书牒:“郑庄好客,容我楼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球肌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这词每句的首字合起来,就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个字。

  坐客尽皆称绝。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727264/642316837.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