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蜀汉我做主全文阅读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家花不如野花香

第二百九十四章 家花不如野花香


  王异眼眸微红,心中想什么,刘封与她朝夕相处,稍一细想就猜到了几分。

  不消说的,这女诸葛也不能冷落了,刘封又是奋起余勇,好一番安慰之后,才始让王异心情好转起来。

  这女人一多,忙碌也是正常。

  刘封原先对此还有担心,但最近在皇甫谧看过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恢复能力比寻常人要更快。

  或许,这才是刘封真正的金手指。

  王异懒散的伸了个腰,示意刘封从身上下来。

  两人一番折腾,彼此颇是尽兴,这也是难得,自打长沙战事起后,刘封忙着指挥作战,也没功夫想其他事情。

  “阿异,孙权又有意议和了,这事情邓伯苗、陈孝起他们是谈判的好手,等他们到后,我们再商议一下和孙权谈判的条件?”

  刘封满足的呵呵一笑,见王异脸色不善,连忙把话引到正事上。

  这女人太精明了,就这点不好。

  王异见刘封说到正事,心态也终于摆正起来。

  家花不如野花香。

  她和刘封之间,也就是偶尔兴趣来了,过一过线,其他时候皆是公事公办,这样的关系,王异心中还是满意的,要是真让她入府当刘封的女人,王异还不愿意。

  她的年龄摆在那里,与刘封后将军府中的一众女人相比,只有劣势没有优势,真到了色衰之时再想出路,那一切都晚了。

  长沙战事结束后,丞相诸葛亮派来了邓芝和陈震,充实后将军府,这两人均是文官,靠嘴吃饭的能力很强。

  刘封对邓芝、陈震的嘴皮子功夫还是相当认可的,不说其他,就说邓芝出使东吴,靠着一张嘴游说东吴上下恢复孙刘联盟,刘封就很佩服此人。

  历史上,蜀汉因为势弱,要有求于东吴,邓芝在艰难危局下只能先到江东游说,舌战江东诸臣的事迹虽然史书上、演义上均说得很精彩,但依旧改变不了邓芝心中的无奈和愤忿。

  而这一次,刘封在荆州收复长沙等地的军事动作,让蜀、吴之间的形势倒转了过来,邓芝和陈震不需要再去建业,他们只需要等在江陵,准备和即将到来的孙权使者谈判即可。

  有邓芝参与,刘封反而是空闲了下来。

  孙权在得悉了刘封愿意和谈的消息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江北曹刘战事焦灼,魏军大举进攻,吴军只能依靠一江天险苦守,他现在就担心刘封不管不顾的大举进攻江东,那样的话,他背刺导致江东基业覆亡的事实就确证了。

  一旦孙权的威信下降,孙家自会有人站出来,取他吴王之位代之。

  前有孙贲,后也有其他人。

  比如他的四弟孙朗,与孙尚香同是小吴国太所生,要是推举他来继任的话,刘封的态度就会大不一样。

  另外,吕壹的密报中,提到发现刘封与步练师有什么苟且之事,这让孙权妒忌之火也熄了,孙珏的相貌像刘封,这肯定是曹丕的离间之计,从步练师怀孕的日子推算,孙权记得很清楚,他那几天就留宿在步练师房中。

  谈判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完成,需要反复的试探和勾心斗角,在这些方面,刘封并不擅长,而邓芝、陈震对此却是乐在其中。

  战场上撕杀他们不行。

  舌辩外交场合上,他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

  荆州的局势渐趋稳定,发展这两个字即被提上日程。

  发展靠什么?

  最终还是靠人。

  没有优秀和合适的治政人才,这再好的地方也治理不好。

  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也是两汉至魏晋朝廷的用人方针。

  刘表治荆州之时,依托当地的蔡、蒯等大族支持,数十年间,雄据楚地,实力大涨。

  刘备称汉中王、称帝之后,基本的国策和刘封差不太多,依靠的也是荆州官员,只不过选择的面更广了而已。

  刘备的左将军府、汉中王府,除了诸葛亮、庞统等人之外,如霍峻、习珍、蒋琬、杨仪等大姓子弟,也被简拔任用。

  刘备的这个人才选拔方式,虽然解决了个别豪门大族把持朝政的问题,但依旧没有解决内部派系问题。

  刘封之前遭到排挤,就是因为他义子身份特殊,不符合士大夫的气节,同时,虽然出身长沙郡,但从刘封的成长经历来说,又不属于荆州一系。

  在北方的曹魏,曹丕在称帝之后,为了解决“唯才是举”制度上的弊病,采纳陈群的建议,以九品中正制来录用官员。

  这一方式比起“乡邑举孝廉、隐居刷名望”虽然要好得多,但骨子里还是一种不平等的选用人才方式,因为评定品级的人依旧会有不同的标准。

  经历过被杨仪、廖立等荆州士人暗算之后,刘封对荆州的士人大儒,如刘巴、许靖、谯周等人已经不再信任。

  这些人虽然学问很好,但总会有私心。

  一旦师生关系固化,则又会引起蜀汉内部的一场动乱。

  效仿后世的公办学校,推行蒙学、初学、中学、大学的教育体制,让寒门子弟有书念,有学识学,是刘封目前想到的解决“人才选拔难题”的方法。

  就穿越众来说,一般的做法,就是用科举来替代九品中正制,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经验。

  但科举制度的盛行,是建立在王朝安定的基础上,在三国鼎立的时代,要推行科举,刘封认为还为时尚早。

  现实的情况是,汉末连年动乱,在这个年头能读得起书的人太少了,要是按科举来选士,只怕最后录用的还是杨仪、廖立那些人。

  原因也简单,贫苦人家连字都认不全,自然不可能超越前者。

  就算有寒门出现一、二个神童,也是杯水车薪,最终还是会被庞大的士大夫阶层给同化掉。

  所以,刘封决定另辟蹊径,走办公学之路,这条路也就是后世普遍推行的义务教育。

  九年制,刘封现在还养不起,但三年制,刘封觉得他有这个实力。

  只要一批批适龄童子进了公学,学到了蒙学的知识,那么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对以后生活的憧憬。

  更重要的是,刘封已经把自己定义为了首任大祭酒,也就是校长的当然人选。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896900/699693145.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