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回到清朝做盐商小说名字 > 第三九二章 塞瓦斯托波尔陷落

第三九二章 塞瓦斯托波尔陷落


  1587年,一个无名小卒阿恩迪特·克虏伯,来到了埃森,在这个新的城市开始了小商贩的新生活。

  不久后,黑死病席卷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阿恩迪特·克虏伯依靠敏锐的商业嗅觉,大肆收购逃难家庭的财产进行倒卖。

  很快,他累积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跻身跨入了埃森富裕阶层。从刚开始的发家史,就可以看出克虏伯这个家族的生意,注定了不那么光彩。

  当时的欧洲属于神圣罗马帝国,那是一个国王没有实权,诸侯城堡遍地各自为政的时代。这样的政权,很快在1618年爆发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的欧洲大战,共计八百万人丧生。

  阿恩迪特·克虏伯的儿子安顿·克虏伯,再次展现了一个商人逐利的本性,他为交战各方提供军火,将家族产业再次壮大,并为家族在之后数百年的历史上,打下了军火供应商的烙印。

  这便是克虏伯家族,他们的历史,传承了数百年。随后的日子,这个家族继续世代经商,做着各种丝绸和瓷器铁器的小生意,甚至有人在埃森这个小城的市政府任职。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各国对钢材需求量急速增加,大力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尤其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钢铁制造成为了一项热门生意。

  埃森,这个位于德国西北部的城市,也就是后来鲁尔区的中心城市,地下埋着丰富的铁和煤。

  于是在1811年,弗兰德里奇·克虏伯,也就是小克虏伯的爷爷,在埃森建立了德国历史上首家铸钢厂。

  然而,说是铸钢厂其实也就是小作坊,而且为了这个小作坊弗兰德里奇·克虏伯发财的美梦没有实现反而生意惨淡。39岁英年早逝,留下了14岁的大儿子,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终于,克虏伯家族的最强者,来到了台上。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他的头衔荣誉闪耀如星光,现代工业战争之父,加农炮之王。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也就是老克虏伯创造出了“罐钢”法。

  他又用这种性能极好的钢造出了优良的后膛钢炮,这种炮远远比当时欧洲流行的前膛铜炮要先进,不仅轻便,而且成本更低。克虏伯家族至此才名扬四海。

  所以说火炮是克虏伯家族崛起的一方面。实际上炼钢才是克虏伯公司的支柱产业。

  现在这个时代,炼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后世炼钢也早已分类成为各种特种钢铁行业。粗钢的炼制只是最为基础的领域。

  董书恒最早一批的炼钢设备是从美国进口的。那时炼制的只是粗钢而已。

  但是就这样已经远远比满清普遍使用的土法炼钢效率要高的多。

  清朝的炼钢技术存在很大的倒退,甚至比不上中国历史上炼钢技术的高峰时期。

  满清取代了大明,照搬了大明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实际上在各方面都在开历史倒车。

  老克虏伯真正崛起的原因就是改进了炼钢的技术。钢铁业的崛起是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的。

  工业革命之后,机器进入了生产之中,它们才是生产的主角,而人类只是配角而已。

  真正决定生产效率的是机器。

  而钢铁恰恰是机器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工业革命之后,煤铁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基础。

  目前英国的煤炭产量和钢铁产量都是世界第一,煤炭的产量达到了五千万吨左右,生铁的产量大概四百万吨。生铁的产量是普鲁士、美国和法国的总和。

  伦敦街头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雾霾,以及天上落下的酸雨就是英国工业化的直观表现。

  不要看普鲁士现在的炼钢业很发达,但是他的整体经济体量比大英帝国差远了。

  而且英国有广大的殖民地市场可以倾销商品。可是普鲁士没有啊,他的市场只在中东欧地区,所以普鲁士才会那么重视与华夏之间的关系。

  因为华夏有钱,有市场啊。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因为开辟了华夏的市场,普鲁士的经济增长是之前的数倍。

  这些数据哪怕是普鲁士国王都不得不重视。

  哪怕是现在沙俄利用与普鲁士皇室之间的姻亲关系,挑拨普鲁士的对华政策。普鲁士也不会为之所动。

  因为沙俄能够给普鲁士的市场比华夏更小。

  就比如最近沙俄在普鲁士订购了几百门的后膛钢炮以及十几万把后装线膛枪。附加条件就是普鲁士要断绝与华夏之间的军事以及经济往来。同时不能够在欧洲的外交场合给予华夏以帮助。

  但是这些附加条件全部被普鲁士拒绝了。

  董书恒这里现在每年从普鲁士进口的粗钢就达到了5万吨,这在普鲁士总产量中都到了很大的比例。而且普鲁士还可以在中欧和北欧地区经销华夏的商品。

  这些收益都是长期的,比沙俄的一锤子买卖要强的多。

  况且现在沙俄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状态,大家心中都清楚。打了两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沙俄的经济濒临崩溃。

  港口被英法联军封锁,商品销售不出去。国内消耗了大量的军费,加大了对农奴的剥削,不仅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也进一步紧缩了其国内的消费。

  因此,沙俄国内的工厂大批量地停工、破产、倒闭。

  财政赤字节节攀升,国内停战求和的声音越来越高。

  这次给普鲁士下了这么大的订单,他们也无法一次性付清款项,只能够分期付款。

  都这样了,还要附加政治条件。这普鲁士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这些欧洲的王室就是这样,大家之间亲戚归亲戚。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哪怕是打出狗脑子出来都在所不惜。

  董书恒南巡之时,欧洲人的注意力再次被克里米亚战场所吸引。

  在华夏历的七月份,西历的8月16日,哥尔查科夫集中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旅渡过彻那亚河向联军发动进攻,进攻主要针对英国人的阵地。

  英军只有一部分骑兵和炮兵参战,但是英国步兵的防线非常的坚固,他们的装备的线膛枪在几百码外形成了一条封锁线。

  最后,俄军伤亡了8000人。

  沙俄最后一次解围行动失败。

  西历,1855年9月8日11点30分,联军开始第4次猛烈的炮击。

  40分钟后,联军总攻,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各部队校对时间在同一时刻发动进攻。

  华夏的军队也分出了一半人马加入了这次进攻。红底金龙旗加杂在各种样式的军旗之间,分外地鲜明。

  战争即将结束,凡是战场上的士兵都能够感受到这样的时刻就要到来。这也许就是士兵的战场直觉吧。

  刘青南也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给华夏军队争取更多的荣誉。

  他亲自带领着四千多的士兵配合法军麦克马洪师进攻马拉科夫要塞。仅仅10分钟,要塞落入联军的手中,随后联军又打退了俄军的反击。

  在战斗中,华夏的士兵展现了自己的武勇。面对敌人的炮火,这些华夏的士兵毫不畏惧。

  虽然刚来的时候,他们是临时征召的民兵,但是在这里他们已经被战火洗礼了很长的时间。他们在战火的洗礼之下渐渐成熟起来。

  见识过了大场面之后,士兵的精气神完全就不一样了。这批远征军回国之后也是一支劲旅。他们中的很多人今后成为了华夏海外驻军的将领。

  英军对凸角堡的攻击再次失利。英军部队被俄军火力压制在凸角堡脚下的胸墙后面而拒绝前进,不久他们就转身撤退了。这让英军的指挥官颜面尽失。

  但马拉科夫要塞的失守对俄军来说是致命的,联军炮火可以从这里覆盖整个塞瓦斯托波尔,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天夜里,俄军破坏了全部工事,携带炮兵和后勤设施有计划的撤出了塞瓦斯托波尔。

  联军在围攻了11个月后终于进入已经成为废墟的塞瓦斯托波尔。

  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上总体是成功的,它是陆海军保卫濒海要塞协同作战的典范。

  尽管在军队、火炮数量上及武器质量上处于劣势,俄军夜间不断出击及大量运用地雷,和纵深梯次配置防御体系给联军很大杀伤。

  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在武器、弹药和粮食方面极端困难,他们为俄罗斯军事、经济上的落后状态付出了血的代价。

  塞瓦斯托波尔的失陷是克里米亚战争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联军尤其是法军觉得他们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

  塞瓦斯托波尔陷落后,克里米亚战场的军事行动逐渐减少。俄军进入塞瓦斯托波尔北面的高地,但贝利西埃拒绝皇帝的命令没有反击。

  巴赞将军率领一部分法军在皇帝的催促下攻占了金本,切断了奥德萨的对外运输线。

  但是此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法国本来就是要通过这场战争来破坏神圣同盟,削弱沙俄的实力,为确定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打下基础。

  但是他们又不愿意在沙俄的战场之上投入过大。

  这就是拿破仑三世,一个政治投机者的心理。这样的人缺少决断,总希望得到最大的好处,但是又不愿意承担风险。

  英国人此时却是要坚持打下去。英国人希望通过此战,彻底打破沙俄南进的意图。

  一直以来,英国都是想要将沙俄封锁在北方,而英国则想要将土耳其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要的再控制波斯,英国就相当于掌控了亚洲大陆的南部。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谁掌控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控了全世界。

  董书恒知道这一点,英国人同样知道这一点。

  印度洋已经基本上在英国人的掌控之中,如果再掌控靠近印度洋的亚洲地区。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够和英国人抗衡呢?

  因为董书恒提交的订单,英法都提前开启了自己的铁甲舰项目。

  英国海军经过测试发现,102毫米的装甲可以抵御从570米处发射的30.6千克炮弹袭击,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英国开启了装甲舰的建造计划。

  1854年,英国海军向7家海军工厂和8家民间造船工厂发布铁甲舰招标文件,并提出新舰的技术数据:

  安装36门可发射30.6千克炮弹的火炮,装甲厚度114毫米,上甲板铺设16毫米铁板,航速不低于13.5节等等。

  各家造船厂都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最终,伦敦布莱克沃尔造船厂的方案中标。

  铁甲舰命名为“勇士”号,于1854年5月开工建造,现在建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董书恒一直让欧洲的情报人员密切关注着英国人的铁甲舰建造情况。

  勇士号的火炮布置为一层甲板,不像以前的战列舰分成几层。

  这在早期木质战舰时代,是护卫舰的配置,不过勇士号火力却更加强大,其装备了四门8英寸舰炮、28门7英寸舰炮,其中重量更大的68磅炮弹,比之前战舰普遍装备的32磅炮弹,重量大了一倍多,火力也更为强大。

  但是这种铁甲舰在战术上是没有改变的的,只是在比原来的战列舰多了一层保护层而已。

  董书恒自然是不会告诉英国人,他们的思路错了。

  法国的人在进度则更快一些,他们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光荣”号的建造工作,虽然“光荣”号还是在木壳外面加上铁甲。但是,他的吨位更高,设计理念更加先进一些。

  “光荣号”的具体参数:排水量5630吨,长256英尺(77.8m),宽56英尺(17m),型深28英尺(8.4m),混和航速13节,铁甲厚度4.3-4.7英寸(107.7-120mm)。

  装8台锅炉,2500马力引擎,载媒665吨,开始装备36门6.4英寸(163mm)后膛火炮,后来改装装备8门9.4英寸(239m)火炮和6门7.6英寸(190mm)火炮,人员570人。

  这是法国人的骄傲,董书恒在法国订制了两艘蒸汽铁甲舰,都只有三千多吨,这被法国人视为华夏人没有见识。

  实际上,董书恒当初订制这两艘战舰,也只是指为了培养些一些熟练技工,学习点技术。

  法国人的铁甲舰,他是看不上的,就他们五千多吨的“光荣”号的动力都不如华夏的护卫舰。

  根据协约,华夏是可以派遣工人参加全程的制造的,这才是董书恒所看中,法国人的一些只要工艺才是董书恒所需要的。

  而且董书恒,只要求建造军舰,并没有让法国人安装任何的武器系统。

  所以这两艘军舰已经要移交给华夏了。

  这两艘军舰,将由法国派人协同造船的华夏人,以及华夏最早派到法国学习海军的留学军官一起开回华夏。

  最近一段时间,王韬就一直在协调这件事情。

  董书恒最在意的实际上,还是在普鲁士建造的那两艘铁甲舰,那四艘军舰(还有两艘是普鲁士海军的)才是按照近代海战战术打造的军舰。

  同样的,普鲁士人也非常的重视,他们的给船厂安排了最为严密的保密措施。

  集合了普鲁士最为尖端的设计人才,最熟练的工人。

  每一颗铆钉都是经过精密的测算以及严格的检测,才能够投入使用。

  为了这四艘军舰,克虏伯专门研制了一种管退舰炮,这样军舰上的火炮射速就将大大提升。

  在这一方面,克虏伯超过了他们在欧洲的竞争对手——阿姆斯特朗公司。

  不过这种管退装置只能用在军舰之上,因为这种利用弹簧的管退装置并不能将后坐力全部卸掉。在军舰上最后剩下的后坐力可以通过军舰的船身来卸掉。

  如果是在陆地上,这种使用弹簧的管退装置只能用在小口径火炮上。比如复兴军的75毫米加农炮以及50毫米榴弹炮就是使用的这种管退装置。

  所以复兴军的火炮射速很快,但是火炮的口径都不大。

  在复兴军的“江河级”护卫舰上,舰炮也采用了这样的管退结构。

  真正的管退炮还是要用后来的液压驻退复进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复兴军正在研制当中还没有成功,欧洲人更是还没有人研制。

  PS:早上五点多就起来了,中午坐在这儿改自己的稿子,好困啊。我都不知道有没有改全。有错别字的话,还请留言提醒一下。谢谢!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915505/688220632.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