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最新 > 第一百六十章 国仇家恨

第一百六十章 国仇家恨


  话说在穆栩的命令下,梁山大军将云州城团团围住,其后又开始大张旗鼓的在城外,组装起投石车等攻城器械。

  这般时刻准备大举进攻的架势,着实令城内达官显贵一日三惊。

  尤其是在接下来的三天,当雪花般的劝降信,被投石机送入城内之后,原本就很脆弱的胡汉关系,更是变得岌岌可危。

  以契丹人为首的异族高层,虽然在表面上安抚城中汉人,但私下却动作频频,对汉军中的将领采取分化、拉拢、或明升暗降等策略,试图度过难关。

  那些汉人将领也不是吃素的,在这种关键时刻,怎会愿意轻易交出手中兵权?

  于是,这些人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以黄氏、刘氏等家族为首的本地豪强旗下,与契丹人分庭抗礼。

  认真说起来,此时的云州城内,不是没有明白人,像是萧察剌、黄铭等人,都看出来这是敌人的离间之计。

  可看出来却未必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此乃不折不扣的阳谋。

  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辽国自占有幽云十六州以后,就面临着和后世蒙古、满清一样的难处,那便是以寡民而凌大族。

  正是因为如此,为了维系自身的统治,他们不得不将各民族分个三六九等。这样一来,民族之间的矛盾,就像暗藏在火山下的汹涌岩浆,但凡一个火星,就有可能轰然引爆。

  当然,世事无绝对。若是将中原的汉家百姓换成阿三哥,那就另当别论了。人家可能会满心欢喜的去跪舔征服者,世世代代做一个顺民。

  而汉人却不同,自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一天起,大部分人骨子里就深埋着反抗意识,一旦将他们逼上绝路,那定然是要闹个天翻地覆的。

  如今虽还没有到活不下去那一步,但穆栩却在劝降信里许诺,说一旦打破城池,就将契丹等异族占有的田地,公平分给城中汉家百姓,也会为多年饱受异族欺压的他们申冤做主。

  一面是同族的许诺,一面是异族的弹压,面对这两种抉择,朴实的百姓会如何选,根本就不问可知。

  其实按照许贯忠的计策,穆栩此次的劝降目标,应该是放在城内那些地主豪强身上,只是事到临头之际,穆栩却忽然改了主意,将目标换成了城内百姓。

  从后世而来的穆栩,可太清楚人民群众的力量了。而且他这般做,还有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便是借此,给城里兀自观望的豪强们传递个讯息。

  那就是告诉那些墙头草,尔等最好识相一点,主动开城来降,否则城破之时,休怪本人不念同族之情。

  穆栩坚信,这些人既然能够在辽人治下,混的风生水起,那肯定都是聪明人,必然可以读懂他的言外之意。

  要是彼等继续待价而沽,那穆栩也能接受。某种程度上讲,他甚至巴不得其如此作为,这样他才能找到借口,清除这些毒瘤。

  是的,在穆栩看来,这种人就是毒瘤,有时候他们的作为,比那些侵略者还要可恨。

  就像明朝末年,要是没有辽东那些汉人军阀的支持,就凭借一个个小小的满洲,怎能入主中原,鲸吞天下?

  以区区百万人口,统治汉族亿万之众。期间所造杀孽,更是罄竹难书。每每读史看到此处,便让人气愤难当,不吐不快。

  或许幽云的地方大族没有那般可恨,但只要他们胆敢阻止穆栩的大事,那没什么好说的,他绝不会手下留情。

  穆栩所料不差,就在他的劝降信送入城中不过两日,那些本地豪强们就坐不住了,重新在黄家汇聚,商量起对策来。

  前番就曾经建议,主动与城外宋人联络的张至,第一个开口抱怨道,

  “我之前就说,这回的宋人与以往不同,大有不达目的,誓不摆休的势头。我们就该早些放下身段,去与他们合作的,可有些人偏偏顾虑重重。

  这下好了吧,若是城里的那些百姓被煽动起来,与宋人里应外合开了城门,那咱们在坐的各位,可就呜呼哀哉喽!”

  听到张至含沙射影的针对自己,刘海峰立时反唇相讥道,“是,我是主张静待时机,可你扪心自问,难道我说的就是假的不成?

  宋人自开国起,两次北伐皆被辽人打得丢盔弃甲,其后这百余年,更是要送岁币才能换取平安。如此种种,无不证明宋人不是辽人对手。你怎么就能保证,辽人不会卷土重来?”

  “哼,我虽不知辽人会不会卷土重来,但我却知道,在那一天来临之前,咱们要是还站在辽人一边,怕是坟头草都两米高了。”

  二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之间谁也不肯相让,争的是面红耳赤。

  不得已之下,黄铭只好打圆场道,“二位仁兄,且息了怒火,静听我一言,如何?”

  见二人总算止住了争吵,黄铭急忙说道,“归根到底,两位都是为了我等日后的富贵,说的又都极为在理,所以老夫建议,咱们莫不如两头下注。”

  “如何两头下注,请黄老明言?”

  听到有人询问,黄铭得意道,“那也简单的很,萧察剌不是让我等出人出钱吗?好,给他就是,咱们各自派出自家心腹,带人去协助耶律九斤守城。

  且先守上几日,若是发现敌不过宋人,就暗中在战场反水,偷偷放宋人进城便是。”

  刘海峰眼前一亮,忍不住赞道,“秒啊,如此施为既堵住了辽人的口,又不得罪宋人。哪怕将来辽人复夺此地,咱们也有话说,分明是萧察剌等人无能,我等可是出人又出力的,西京失守,须怪不到我们头上。”

  听了刘海峰的言辞凿凿,大伙皆觉得这个主意不差,便都出言赞成,只有郭亮提醒道,

  “黄老的法子,自然是极好的。但我有些担心,如果有人提前挑起城里百姓暴动,先一步放宋人进来,又当如何?”

  黄铭捋着胡须的手一顿,脸上笑意逐渐隐去,换上一副阴冷的表情,恶狠狠的说道,

  “此事倒也好办,从即日起,大家多派人手散于城内,时刻监视那些泥腿子,只要发现有任何风吹草动,就立刻掐灭其苗头,绝不能让人坏了我等好事!”

  “好,就这么办!”

  “黄老高见!”

  …房中众人闻言,纷纷附和起来,却都没有注意到,此时张至眼里浮现的异色。

  却说张至从黄府归家,始终心事重重,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将其长子张辉唤至书房,开门见山的问道,

  “为父听下人说,你和西城守门官杨涛有些交情,此事可是真的?”

  张辉以为父亲是在兴师问罪,便赶忙回道,“有的,父亲也知儿子素来喜爱打猎,有时难免错过宿头,所以为了在夜间进城,就…”

  不想张辉话还未说完,就见父亲挥手打断了他,只听其道,“不用多作解释,我只想知道,你和那杨涛交情怎样,他是否值得信任?”

  张辉先是一怔,随即就道,“这点父亲可以放心,杨涛与儿子交情莫逆,绝对值得信任。”

  “你为何这般肯定?”

  “父亲有所不知,杨涛虽只是个小小的守门官,但为人却很有义气,更兼侍母极孝。旧年他母亲得了急病,需要一味五十年以上的灵芝救命,是儿子慷慨解囊,才替他解了这个难题。所以,只要儿子有事相求,他绝不会推辞!”

  听到儿子这番话,张至面泛喜色道,“好,真是天助我也!”

  接着,他便低声交代儿子道,“你即刻派人去见杨涛,请他过府一叙。记住,不可走漏一点风声,不然我们全家都有性命之忧!”

  张辉见父亲说得这般郑重其事,自不敢怠慢,急忙退下去督办此事。

  当夜天色昏暗,杨涛小心翼翼的来到张府后门,被张辉亲自接进府里,在书房见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张至。

  甫一见面,杨涛正要行礼,就被张至一把拉住,说道,“贤侄与我儿关系匪浅,不用如此多礼。”

  杨涛拗不过去,只得行了半礼,口中询问道,“不知大人找小人来,所为何事?”

  张至一面请杨涛坐下,一面故作不悦道,“贤侄莫非看不起老夫,连叔父都不愿叫一声?”

  “这…”杨涛看了眼张辉,见其轻轻颔首后,他迟疑了下,到底还是妥协道,“是小人不对,还请叔父休要见怪!”

  张至满意的笑了,接着就不着痕迹的开始东拉西扯,关心起杨涛家里情况,待发现与儿子说的差不多后,他冷不丁问道,

  “不知贤侄对契丹人怎么看,是否真心为其效力?”

  杨涛心里一惊,不解张至为何有此一问,自不敢轻易开口,谁想又听张至说道,

  “如今城外宋人大兵压境,若贤侄不早做打算,怕是要沦为炮灰,到时谁照顾令堂?”

  这话说得已近露骨,杨涛哪里能听不出张至的话外之音,于是老实答道,

  “涛虽不才,但祖上算起来,可追溯到弘农杨氏,乃堂堂汉家苗裔,又怎愿为契丹蛮夷卖命?只因家道中落,才不得不如此行事尔,但家母自小就教导小人,不可忘了自家来历。”

  张至听到此言,又看杨涛一脸诚恳,不禁赞道,“令堂真乃深明大义,改日定当亲自拜访。”

  杨涛自谦了几句,试探的问道,“叔父找小侄来,可是为了城外宋人之事?”

  张至也不藏着掖着,点头承认道,“然也,我打算拨乱反正,向城外宋人投诚,贤侄可愿一同行事?”

  杨涛听后尚未表态,张辉就忍不住反对道,“父亲,黄氏等家族都在观望,我家又何必做这出头鸟呢?”

  “砰”,张至狠狠拍了一把桌子,声色俱厉道,“混账!我且问你,你可还记得,你祖父如何死的?”

  张辉吓得跳将起来,期期艾艾的回道,“孩、孩儿不敢、相忘,祖父乃是被契丹人、所害?”

  “你既然知道,为何还有此一问?当年你祖父不过是与南京来的契丹贵人看上同一匹马,就被其当众殴成重伤,以至不治身亡。”

  说到这里时,张至眼含热泪,情绪显得尤为激动,继续慷慨陈词,

  “就因为此事,你祖母伤心欲绝之下,也一并去了。从那时起,我就发誓和契丹人势不两立。今宋人来攻,正是天赐良机,不管是为家仇还是国恨,我一刻也不愿等了。”

  言罢,他起身朝杨涛拜道,“贤侄可愿助我?”

  杨涛赶忙扶起张至,正色说道,“还请叔父吩咐,小侄万死不辞!”

  “好,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张至高兴的拍了拍杨涛的肩膀,向其承诺道,

  “老夫向贤侄保证,此事成了之后,不管是宋人还是老夫,都绝不会亏待贤侄。”

  杨涛却道,“我与令郎情同手足,他的仇人便是我的仇人,更可况诚如叔父所言,此事还牵扯到民族大义,吾岂能奢求图报?但请叔父下令,小侄该如何去做?”

  张至也不废话,当即就直言相询,杨涛可有办法,将他送出城去。

  杨涛思考许久,才给出他的答案,“如今西城门已被契丹人接管,想要从大门出去是万万不能。

  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每夜子时到丑时之间,乃是小侄巡视城门的时间段,可以利用这个空当,用吊篮送叔父出城。”

  听到杨涛这个办法,张志大喜过望,忙不迭答应下来,随即二人又仔细商量半晌,才将行动时间定在明夜。

  计议妥当后,杨涛不敢久留,向张家父子告罪一声,便匆匆去了。

  只是杨涛不知道的是,他方一离开,张至就叮嘱儿子道,“你即刻派人秘密盯着杨涛,若是发现他有告密的可能,就立即来报,切记,切记!”

  说完,他见儿子似乎有些不情愿,遂恨铁不成钢的催促道,“你啊,为父不是不信杨涛,实在是此事关乎我们一家老小的性命,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还不快去!”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2930804/730983793.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