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家兄朱由校完整版 >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


最新网址:        “卖报卖报!绍庆新政执行,大家伙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武昌街头,当报刊下的一个中年男人打开卷帘开始吆喝,四周等待买报的人便纷纷一拥而上,将报纸抢购一空。

        武昌,这是如今大明经济发展最好的十个省会之一,因此喜欢看报的人不在少数。

        经济好的地方,往往百姓都喜欢关注政治和经济的新闻,而按照大明历代皇帝的行为,似乎每任皇帝在上台后都会执行一套新政。

        如今已经是大明立国的第三百五十八年,即便经过天启、乾圣、永昌、咸嘉四代明君的治理,大明朝的民间却还是无可避免的产生一些阶级矛盾。

        正如眼下,在抢购到报纸后,那四散的人群也显露了他们的身份和阶级。

        骑自行车的基本都是工人和平民,而能开车前来的,则是当地的富商,或者回乡养老高官、勋贵的府中下人。

        “呜隆隆……”

        一辆大明牌白色汽车被一人点火,那轰隆的发动机声音吸引了四周人的目光,所有人都羡慕不已。

        尽管他们都知道,开车那人只是高官府上的下人,但他们却还是止不住的羡慕。

        坐在驾驶位上的下人感受到目光,当即也骄傲的挺了挺胸膛。

        他系上安全带,随后驾驶着车辆向着远处的晴川阁赶去。

        在路上,他可以看到一些放寒假的学子,以及赶着上班的工人。

        不管路过多少人,他都能感受到四周向他投来的目光。

        哪怕他知道,这些目光都是在看这辆车子,但他却依旧觉得自己混进了上流人群。

        片刻后,他停在了一个十字路口,而十字路口正中央的站式红绿灯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腕表,自我呢喃着:“应该还有二十秒。”

        说着,他看了看车内的装饰。

        实木的内饰和皮质坐椅,以及金属的各类机械都让他血脉喷张。

        “三百两银子,也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买得起一辆。”

        他呢喃着,随后吧唧了一下嘴,在红灯变绿的时候驾车离去。

        路边都是穿着丝绸的行人,服饰大多以运动起来比较方便的曳撒、圆领袍为主。

        由于民间经济兴起,因此许多人都喜欢在自己的衣服上纹上各种花纹和刺绣,这让开车的男子嗤之以鼻。

        他将车开进了一个加油站,一个穿着短衣的男子便走了过来。

        “加满。”

        男子开口说了一声,随后就观察起了加油站。

        加油站内有四个加油桩,左右则是进出口,口子有四名持枪的兵马司士兵站哨,旁边有一个可以休息的岗亭,亭内有一名坐着休息的士兵。

        “好了,三两五钱三!”

        车窗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男子被吓了一跳,反应片刻后才拿出钱袋子,牙疼的数钱递了过去。

        接过纸币和钱币的工人数了数,确认无误后点了点头。

        男子见状,这才驾车驶出加油站,随后向着远处的晴川阁驶去。

        晴川阁,此地位于武昌三镇之一的汉阳,地处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夹江相望,互为衬托。

        此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薛禹稷行宫时增建,有“三楚胜境”之美誉,世称“楚天第一楼”。

        男子驾车驶向了长江大桥,感受长江大桥的恢弘时,也不忘抽空看了一眼长江。

        清澈的长江水面是一艘艘花船和画舫,船上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看得男子直咽口水。

        只不过当他一想到这些姑娘的价格,他便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干瘪的钱袋,面露苦色。

        不多时,他带着苦涩来到了长江对岸的汉阳,并且开车驶入了晴川阁内。

        在将车停好后,他下车环绕车子走了一圈,确定没有任何刮花后,这才拿着报纸走上了晴川阁。

        在阁内走动,他无比的小心,只因为他清楚能在这阁里喝茶的都是他得罪不起的人物。

        走上顶楼,他敲响了一处雅间的房门,随后里面传出了“进”的声音。

        他推开门,随后转身将门关上,然后低着头走到了三张沙发面前,双手将报纸递出:“老爷,这是今天的早报。”

        “嗯……退下吧。”老迈的声音传来,随后男子手中的报纸被人拿走,他这才舒缓了一口气,紧接着缓缓退出了雅间。

        也在他走出雅间的时候,拿走报纸的一名身穿道袍的老人戴上了眼镜,随后仔细看起了手中的报纸。

        在他身后的窗户,一名年轻人身穿圆领袍站在窗户前,手里拿着一本书,眼睛望着晴川阁外面走动的百姓。

        “果然,有了诸藩的撑腰,万岁是一点都不害怕两党官员了。”

        老人一边看着报纸,一边摇头叹气。

        听到他的叹气声,窗前的年轻人转身走到沙发前坐下,靠着沙发轻蔑笑道:

        “爹,要我说,万岁根本就不害怕。”

        “军备院里有什么,大家都清楚,何必把事情闹得那么僵。”

        “不提诸藩,单单一个齐国就能让他们举棋不定。”

        “毕竟,军备院里有什么他们很清楚,但科学院里有什么,这恐怕只有齐王才知道……”

        青年人的话一出口,老人便忍不住皱了皱眉,但他也不可否认自家儿子说的很对。

        他将报纸合上,随后揉了揉眉头:“两党和万岁斗的太严重,就连我都不得不告病回家避避风头。”

        “只是田文镜那老狐狸看的清楚,居然让我来武昌任职。”

        “湖广按察使……”

        “这个官职可不好做。”

        老人说着,不免摘下眼镜,抿了一口茶。

        比较他的忧心忡忡,倒是他对面的青年不由笑道:“湖广的事情很难办,但总归比朝里的事情好办。”

        “我这些天看过了,湖广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环境都不错,需要的就是大办特办,把工厂都搞起来,让百姓都有营生的地方。”

        “没那么简单……”老人听儿子这么说,只能放开报纸,将“三涨”的政策拿给了他看。

        “这个三涨政策,估计是万岁对两党宣战的号角声了。”

        “涨俸禄…涨军饷…涨工价……”年轻人拿着报纸看了看内容,随后笑道:

        “这很好嘛,说明万岁心底还是有老百姓的,只要有老百姓,对老百姓好,那皇帝的政策我们就需要支持。”

        “不仅需要支持,我们还得号召全天下的有志之士支持。”

        “泽胜啊……你想简单了吧?”老人见儿子居然还那么乐观,不免苦笑道:

        “这局势复杂,谁能知道谁是谁的人?说是有志之士,但也有可能是背后捅刀子的。”

        “爹,不是我想的复杂,是你们想的太难了。”年轻人站了起来:

        “当年文王说过,谁想要和人民做斗争,那就要做好战争永远停不下来的准备。”

        “战争什么时候开始,敌人说了算。”

        “什么时候结束,是我们说了算。”

        “不管两党的官员实力有多大,军队有多少,我只知道和人民站在一边,我们就输不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年轻人的气概感染了老者,但即便如此他却还是不免苦笑道:

        “你这话在这里说还好,要是放到外面去说,那恐怕还没做官就得被打压了。”

        面对这话,年轻人却转过身来,笑谈道:

        “我不怕他们打压,他们打压我,那反而证明了我走的路是对的!”

        “今年的恩科,我要考上去,考到官场上去。”

        “不……”听到儿子的这话,老人摇了摇头:

        “今年的恩科,估计万岁会出关于怎么制衡两派的策论,你不要掺和。”

        老人很清楚,今年的恩科是一滩浑水,谁蹚这趟浑水,谁得脏一身。

        只是面对他的话,年轻人却笑着摇了摇头:

        “我要是怕被打压,那我还做什么官?”

        说罢,年轻人笑着走出了雅间,而老人看着他的背影,也止不住的摇头。

        他起身走到了窗前,在他的目光中,年轻人走出了晴川阁,走到了晴川阁对面的恩科报考点。

        “你好,我来报名的。”

        年轻人笑着开口,而坐在报名点上的一名教习也笑着点头:“籍贯、年龄、学籍、姓名。”

        “湖广长沙府人,二十二岁,湖广大学社会学,李子任,字泽胜……”

        李子任笑着开口,而教习也点了点头,为他开具了准考证:

        “你是大学生,不用参加八月初一的府试,等着九月初一在武昌恩科院的省试,通过之后去南京参加十月初一的会试,再通过就去北京参加殿试。”

        教习将一张准考证交给了李子任,拿到准考证的他也抬手作揖告谢,随后转身离去。

        他拿着准考证向人群里走去,四周的人都拿着报纸开怀大笑,在这样的气氛下,他似乎也被感染,脚步不由得更为坚定了一些。

        绍庆元年正月初一,绍庆新政正式实施。

        在“三涨”之中,大明新政规定军人军饷增加至每年二十两,兵马司增加至十五两,衙役增加至十四两。

        除此之外,人数最多的从九品官员俸禄增加至十八两,其余品级官员相对应上涨10%……

        至于工价,国内最低工价被涨至每日四十文,其中皇店带头上涨工资,两千余万皇店工人尽数享受到了这个福利,俸禄从原本的三十文到一百文,上涨至四十文至一百二十文。

        国营工厂上涨工价,民营工厂只能跟着上涨工价,但它们依旧踩着红线给四十文的最低工价。

        不过即便如此,民营的一千多万工人还是忍不住的高兴庆祝。

        只是他们的高兴在许多商贾和幕后的勋贵看来,似乎是对于自己的一种折磨。

        正月初二,群臣上疏弹劾“工价上涨”的政策,许多官员认为工价上涨致使了大部分民营工厂利润下降。

        不过对此,次辅张廷玉拿出了一份份文牍,不管哪一份,都可以证明眼下的民营工厂分配不均。

        在皇店之中,工人的工钱占皇店利润的四分之三,而民营工厂中,工人工钱只占利润的二分之一。

        如果没有皇店,或许民营工人的工钱会降低到占利润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的程度。

        三千多万工人,他们身后代表的是三千多万个家庭,是接近大明户籍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数量。

        大明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了解过市场情况的。

        这么多年以来,大明发行的货币总量高达十七亿,即便以眼下大明人口已经达到六亿三千余万,但这笔货币还是让民间的物价不断上涨。

        尤其是经历了咸嘉年间的战争过后,大明内部的物价更是上涨了10%~20%左右。

        因此,这次的工价上涨是比较符合规律的,并不会对市场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群臣之所以反对,无非就是工价上涨导致了他们及背后商贾的利润下降罢了。

        但对此,朱伯海并不打算让步,反而是针对这样的行为开始了“五反三正”运动。

        从正月初三开始,朱伯海下旨重组都察院,并任命李绂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开展为期三年的京察。

        经过重组后的都察院办事效率极高,地方上一旦出现百姓举报官员,都察院便全体出动,地毯式的在该省进行调查。

        在这样的高压调查下,许多皇店官员、民营商人贪污、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都被查出。

        对于严重犯罪人员,都察院联合三司进行会审,对其依法严惩。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依法判处大贪污犯、原广东总兵王英胤和原浙江布政使蒋祥车裂,诛三族。

        除此之外,与其结党营私的四万余名官员被下旨斩首,其三族流放波斯三省,牵连五十余万人。

        由于贪污行贿的官员太多,为避免出现缺额,因此原定七、八、九、十月初,十月中旬的县试、府试、省试、会试、殿试不得不提前到四、五、六、七月进行。

        七月,殿试策论为《何以安天下民心》题目,摘得状元的是来自长沙府的李子任。

        吏部的打算,本来是想要将李子任留在翰林院,但是李子任却要求加入都察院。

        因此,吏部在征求过他的个人想法后,将其派往都察院担任正七品湖广监察御史。

        这样的官职对于一位状元来说有些低,但李子任却干的很是起劲。

        拿到官凭的第一天,他便在京城官吏坊收拾行囊离开了这繁华的北京城,只身返回了湖广。

        他抵达湖广的时候,正是“新政”执行的高潮,而他因为其父亲担任湖广按察使的身份,因此早早被人打听过了性情。

        得知李子任是个倔强无私、爱憎分明的人后,许多贪官主动告病回乡。

        剩下一些顽固的贪官认为李子任拿他们没办法,因此继续占着位置,不断在衙门中与商人串通一气,收受贿赂。

        作为监察御史,李子任有公车巡查的权利,但是他觉得开车过于招摇,因此和湖广官场的人买了几匹马,骑着马开始了他的巡察之旅。

        同时,齐世子朱怡铭、太孙朱伯沐返回齐国。

        八月,李子任抵达了长沙,并接到了当地百姓的举报,称当地道路总是修了又修,因此李子任假扮工人前往当地做工,亲身体验了一把其中的猫腻。

        经过三个月的苦工,他收集了许多证据,并通过电报实名检举到了南京都察院衙门,同时列举了当地官员的诸多证据。

        腊月初五,长沙知府王敬尧及长沙府境内三十余名官员被检举缉拿,李子任获得南京都察院嘉奖。

        腊月二十,李子任被邀前往北京都察院廷议,与左都御史李绂相识,并得到了绍庆皇帝的接见。

        与皇帝的见面中,他当着许多官员的面,大胆提出“皇帝应该做的是监察都察院和百官,治理国家应该让群臣来做”的看法。

        对于他的大胆发言,绍庆皇帝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打击他和打压他。

        绍庆二年正月,齐王朱和埨薨逝,绍庆皇帝派太子朱仲柄、兵部尚书博策棱前往齐国吊唁,并追谥号齐王朱和埨为“齐昭王”。

        值得一提的是,兵部尚书博策棱是大明天启年间归化中原的漠北喀尔喀蒙古人的后代。

        同时,他也是眼下归化蒙古人中担任官职最高的一人。

        这也是大明第一次派归化蒙古官员参加诸藩吊唁,此时的蒙古人已经和大明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哪怕是远在东欧的蒙古国,此时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国民是汉人,并且高层蒙古贵族都以娶汉女,嫁汉儿为荣。

        不仅仅是蒙古国,外藩诸国基本都保持了这样的习俗。

        三月,齐昭王下葬,世子朱怡铭即齐王位,并册封朱伯沐为世子。

        三月三十日,都察院官员在旧港南海府进行京察时,南海舰队“王越号”舰炮炮手操作失误发射炮弹,击中载满都察院官员的“南海号”游轮,船上七十六名都察院官员身亡,无一幸免。

        史称,“南海号事件”……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004291/762857180.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