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从百户官开始章节目录 > 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样的舰队,给朕先来两支

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样的舰队,给朕先来两支


李桓张口便是向户部讨要三百万两银钱,而且听其意思似乎只是用来裁汰老弱、招募新卒之用,身为户部左侍郎的程远几乎是条件反射起身便道:「不可,三百万两裁汰老弱,根本不可能,户部没钱……」

        以往朝廷每年向九边拨付的饷银、钱粮加起来能有二三百万两便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结果现在李桓一开口便是直接要三百万两银钱,这如何不让身为户部侍郎的程远反应激烈,张口便予以回绝。

        真当户部的银钱要多少有多少啊。

        不少官员也是皱起了眉头,在他们看来,李桓竟然要拿这么多的银钱去裁汰边镇老弱,这投入实在是太大了。李桓只是淡淡道:「诸位,我大明九边兵马在册共计五十一万三千八百余人,抛开其中吃空饷的一部分,实际人数至少在三十五到四十万之多,哪怕是按照三成老弱病残来算的话,此番九边所要裁汰的士卒便有十余万之众。」听着李桓的话,不少官员眉头狂跳不已,虽然知道九边兵马众多,可是平日里也没有人会关心九边到底有多少人马。

        现在听李桓这么一算,自然是让一众人为之震撼。就听得李桓继续道:「十余万兵卒,多了且不说,遣散一人,派发个二十两纹银不算多吧!这么一来,便需要二三百万两,还是说诸位大人连裁汰我大明将士的银钱都不肯出?」

        不少人听李桓这么一算,顿时无言以对。

        裁汰老弱自然是需要花费银钱,否则的话真当那些将士那么好说话吗?若然强行裁汰不予补偿的话,鬼知道这些从边镇退下来的士卒回干出什么事来。

        所以说不管如何,但凡是想要重整边镇,那么这一笔钱那是必须要出的。

        目光落在程远等人身上,李桓轻笑道:「诸位大人现在还觉得李某请户部调拨三百万两裁汰老弱、招募新卒,花费多吗?」

        朱厚照也是看向王阳明等一众文臣。

        在天子的注视下,王阳明点了点头道:「陛下放心,这笔钱朝廷出了!」

        朱厚照含笑点头道:「如此甚好!」

        说着朱厚照稍稍沉吟一番道:「随后修缮边镇防御,打造兵甲,必然需要银钱,此事还要诸位卿家费心。」相比较裁汰老弱修缮边镇防御,打造兵甲所需银钱只怕靡耗更多,然则有天子还有李桓盯着,朝堂百官不管心中怎么想,这一笔银钱肯定是要出的。

        以往也就罢了他们还能够以国库没钱来推脱,但是如今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他们便是想要反对都没有什么理由。

        轻咳一声朱厚照看向李桓,带着几分好奇道:「李卿,先前你曾说要拿上千万两来重建昔日我大明海上舰队,这开销是不是太大了些,朕倒是突然有些理解,为何仁宣二祖会放弃那么一支庞大的舰队了。」

        显然这是朱厚照得知李桓要在那一支舰队之上投入那么多银钱下意识的发出的感慨。

        毕竟在李桓施行税赋改革之前,朝廷历年的税赋收入之中,抛开粮秣等实物,真正的税收其实也只有四五百万两。

        可以想象这种税赋收入之下,便是朝廷想要支持开海,恐怕也没有那么大一笔银钱来支持舰队重建。

        毕竟按照李桓所言,张口便是上千万两的投入,有哪个天子能扛得住啊。

        纵然是前番李桓自江南抄没所得钱财数以亿计,朱厚照也是忍不住为之感慨。

        似乎是见天子开口感慨,边上当即便有大臣笑着道:「陛下,既然重建大明舰队靡费甚巨,不若不建或者缩减舰队规模,毕竟如今我大明水师也不是不堪一用。」

        只是不等此人将话说完,便听得李桓冷笑道:「周大人真的认为我大明水师可堪一用吗?」

        周凌不禁皱了皱眉头,他不过是一介

        文臣,自然不清楚朝廷水师是什么状况,所以面对李桓的质问,要是以往的话,他自然会予以反驳,但是现在他可不敢肆意妄言。而这会儿一旁的成国公朱辅轻咳一声上前道:「我大明水师太祖之时可谓鼎盛,战船数千艘,及至文宗皇帝,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动辄出动大小船只数以百计,可以说其时我朝水师之实力为历朝历代之最,然则岁月悠悠,百年过去,我大明水师已经鲜少补充舰船,所用船只许多都是数十年前所造,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皆无法同以往相比,若然开海,单凭如今我大明水师,或许近海之地可护我大明商队安危,然则海上却是堪忧,势必要大造新船以增强水师战力。」

        朱辅这一开口,朱厚照看了御书房中众人一眼,微微颔首道:「成国公所言甚是。」

        此时李桓则是开口解释道:「启禀陛下,臣曾查史料,据史料记载,昔日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公七下西洋,打造舰船无数,许多舰船更是沿用至今,其中尤以大明宝船为最,单单是一艘造价便几近万两之多。」

        朱厚照显然是没有具体了解过这些,闻知一艘舰船便足足价值万两之巨,便是朱厚照也不禁生出几分惊讶来。别看他们议政之时,涉及钱粮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之巨,可是大明一朝,银两价值可是相当之重。

        民间四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也不超过十两,有此可见一艘宝船单单是造价竟然需要近万两,可见其造价之贵重。

        李桓将天子神色反应看在眼中,心中浮现出关于大明舰船之中宝船的具体介绍。

        只听得李桓颇为感慨道:「陛下可知我大明宝船其中最大者,长达四十余丈,宽近二十丈,船高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帆一十二张,锚重上千斤,单单是要开动宝船便要二三百人。船上装载火炮数十上百门,兵卒近千,完全就是一座海上堡垒。」

        说实话,李桓查阅关于大明宝船的记载,真的是为大明宝船的庞大而感叹,其数据如果换算成现代数据的话,便是一艘长达一百四十余米,宽六十余米,排水量近万吨的庞然巨物。

        相比百年后的哥伦布舰队,其旗舰最大的圣母玛利亚号排水量也不过百余吨,单论排水量而言,大明宝船几乎是其百倍之多。

        朱厚照不由睁大了眼睛,惊愕的道:「我大明竟有如此巨船?」

        拜大明禁海之策所赐,朝堂之上官员可以说是对大明水师鲜少关注,便是身为天子的朱厚照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以至于堂堂天子竟然对于自家水师一无所知。更不要说水师所拥有的船只大小、数量了。

        做为数朝老臣的成国公朱辅这会儿听了天子的感慨不禁上前道:「陛下可知昔日三宝太监下西洋规模何等之大,单单是这般的宝船便足足有数十艘之多,其余辅助大小船只有二三百艘之巨,军卒等人员最多之时可达三万余。」

        说着朱辅一脸神往的道:「要知道我朝军功于永乐一朝达至鼎盛,其他且不谈,单臣听家父所言,在永乐一朝鼎盛时期,我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400余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糟船,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执法船和传令船。」

        说话之间,朱辅带着几分自傲道:「而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我朝水师的一支海上舰队而已,真的要说起来的话,像郑和船队这样的海上作战舰队,我朝若是愿意,甚至可以同时武装三四支之多。」

        朱辅话音落下,御书房之中一众人皆是面露惊骇之色。

        如果说这话是其他人所言的话,他们肯定以为对方在胡吹大气,可是不要忘了,成国公朱辅历经数朝,其记事之时也不过是距离永乐一朝十几二十年,所以说对于许多永乐朝的事情

        ,朱辅所言有着极高的可信度。

        况且这等事情如果说真的是有心去查的话,说实话还真的不是什么难事,毕竟过去也不过是近百年时间,完全可以查出当年大明水师的具体规模到底有多大。

        李桓深吸一口气向着天子一礼道:「陛下,先辈尚且能够有如此之魄力,何况我等!」

        朱厚照一时热血为之沸腾,无比激动的道:「建,必须要建,朕要建造一支可以纵横大海,横行无敌的海上舰队。」

        说实话,朱厚照真的是被刺激到了,不了解也就罢了,可是现在朱厚照已经了解到大明水师以往到底有多么的辉煌过往,他这位天子又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如果说真的是受限于朝廷财政问题的话,那倒也罢了,可是现在朝廷有着充裕的财政,他要是没有心思去建造一支海上舰队的话,那也太不符合朱厚照喜好武事的性子了。

        就见朱厚照看着李桓,带着几分期冀道:「李卿,给朕说一说,你要建造多少舰船,是不是能够超越文宗皇帝一朝的鼎盛之势。」

        李桓深吸一口气道:「陛下,以臣估算,若是建造大明宝船,一艘从造船到配备火炮、火铳、火药,乃至士卒所需盔甲等兵器,一艘舰船下来人员、兵器等便需耗银三四万两之多。」

        说着李桓又道:「一支舰队需要宝船数十艘,然后辅以其余补给船、运兵船、侦察船等大小船只数以百计,所需银钱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听李桓这么一说,朱厚照倒是稍稍松了一口气道:「这么算的话,打造一支舰队差不多要耗费数百万两,倒也不算贵。」

        一旁的一众文臣闻言不禁咧嘴不已,一支舰队靡费数百万两,这要是不算贵的话,那什么叫贵呢。

        天子也不想一想,如果说是以往,为了打造一支舰队便要花费掉大明一年几乎大半的税收,他们要是能答应那才怪。

        不过想一想李桓如今手中所掌握的几近两千万两之巨的金银,再对比打造一支舰队所花费的银钱,似乎也没那么吓人了。

        心中念头刚刚升起,不少人便连忙摇头将心中升起的诡异念头赶出去。什么鬼,什么时候他们觉得数百万两的花费不多了。

        就见天子眼中闪过一道精芒,大手一挥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打造两支舰队出来,朕要大明的海域自此太平无事。」

        大明正德六年,新年过后,大明百姓便明显感受到了这一年的不同之处。

        尤以毗邻黄河、淮河等大河之地的州府百姓看着朝廷所贴出的花钱招募劳役的告示,他们第一次发现为朝廷服役,朝廷竟然会给他们派钱派粮,这简直是亘古未有啊。除开这些地方,各地官府也趁着农闲时节拿着上面拨付下来的银钱开始招募百姓大肆修缮水利设施。

        许多地方的水利设施、官道等基础建设可以说荒废了十几二十年之久,已然成了摆设,但是这一次朝廷显然是下定了决心,不单单是派出了数以百计的巡察御史,更是出动了锦衣卫巡查地方,全力督查各地官员是否懒政惰政,贪污受贿。

        就在大明几乎大半国土之上,无数百姓开始大搞水利、官道修缮等基础建设的同时,毗邻沿海之地的宁波、广州、泉州、华亭等九处朝廷设置的市舶司也各自开始履行其职责。

        其中宁波、广州、泉州等几处本身边曾设市舶司,虽然后来被罢黜,可是终归是有基础,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市舶司重设,至于说譬如华亭、青岛等几处市舶司则是一边构建机构一边建造市舶司衙门。

        随着朝廷一道开海大兴海贸的旨意下达,东南沿海之地为之震动。

        正德六年三月

        李桓率领数十名工部吏员以及自工部、皇家内务府所抽调

        而出的大匠乘船抵达南京。

        渡口之上,魏国公徐、南京留守太监冯泰等数十名南京勋贵、官员齐齐出现在码头之上相迎。【有月票的给砸下月票呗。】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004313/750490282.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