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 敌我


  的确,维克托很清楚波德戈尔内的野心,也很了解他靠向自己的意图,说到底,这位同志之所以选择站在“反党员干部民族化”的一边,并不因为他真正认同这个理念,也不是因为他还顾念当初与米利恰科夫之间的交情,说到底,对方就是在进行一场政治投机。

  不,若是将波德戈尔内的选择评述为“政治投机”,显然是有些过分了,说到底,他也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做出了一种风险很高的抉择罢了,毕竟他是先对“党员干部民族化”问题提出批判之后,才又投向维克托阵营的。实话实说,若是维克托不肯接纳他,那么估计波德戈尔内同志的下场会很凄惨。

  因而,若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波德戈尔内同志的选择其实更像是选择一个政治站位,他看出来未来一段时间里,马林科夫阵营与赫鲁晓夫阵营之间的主要矛盾点和分歧点,因而率先跳出来,从这个关键点上对赫鲁晓夫所在的阵营发起了攻讦。

  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之间存在着政治分歧,这个政治分歧不仅仅在于谁能成为继斯大林同志之后的联盟下一任领导人,关键还在于两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立场存在异同——至少在对外的舆论宣传上,两人之间的矛盾是必须基于此的。

  试想一下,若是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之间的矛盾,仅仅是基于权力的争夺,但两人的政治理念和观点却是完全一致的,那么他们之间的斗争显然就失去了合理性,将来不管是谁获得了胜利,这份胜利都不光彩,因为这场政治斗争是纯粹的争权夺利,是以争夺私利为目的的。

  所以,即便是为了让这一场权力斗争看上去合理合法,具有正义性,斗争的双方也必须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异同,而他们的斗争,并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念。在将来的某一天,不管是哪一方获胜,他的主张和理念,都将成为了联盟将要推行的国策。

  而从当前来看,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两人,在联盟经济建设、党内建设两大领域,其实没有什么显著的政治异同点:为了不刺激到斯大林同志,两人都主张在斯大林主义的指导下,对过去几年联盟所实施的政策,做一些小修小补,比如说,在不改变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对农业和轻工业作出更大投入,再比如说,加强干部年轻化和集体领导制的建设等等等等。

  至于说两人之间的主要分歧,似乎就是在对待党员干部民族化问题上的意见异同。其实,即便这一点异同,也不是集中在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身上的,因为马林科夫同志主要关注的方向,还是联盟的经济建设,他对民族、教育以及文化等问题,给与的关注度并不高,在他的政治派别中,真正关注着民族问题的人,其实就是维克托,这也是波德戈尔内投向维克托的主要原因之一。

  办公室内,维克托伸手拿过一部电话,摘下听筒。不过,就在他准备摇动话柄的时候,拿着话筒的手却停在了半空。

  皱眉思索片刻,他又将电话听筒放回去,紧接着,拿过桌上的一包香烟,给自己点上了一支。

  对波德戈尔内这个人,维克托还是很重视的,当然,除了此人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也是维克托关注的重点。

  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的第一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此人也是反对“党员干部民族化”问题的排头兵,不过,与波德戈尔内不同的是,这位勃列日涅夫同志,自从由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州调往摩尔达维亚之后,便开始在该共和国内强势推行反党员干部民族化的工作,从基什尼奥夫到蒂拉斯波尔,大批摩尔达维亚族的地方一把手干部,被调往乌克兰任职,取而代之的,基本都是来自乌克兰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干部。

  当然,需要认清的一点是,勃列日涅夫与波德戈尔内的情况还不一样,后者至少是真的在反对党员干部民族化,而前者却只是将反对党员干部民族化当成一种排除异己、任用亲信的工具。

  前世的维克托对苏联历史了解不多,可他却是知道勃列日涅夫这个人的,毕竟对方是鼎鼎大名的勋章控,所谓的“苏勋宗”,联盟的一代国家领导人,而按照前世某些文章的说法,苏联走向灭亡就是在此人担任最高领导人期间。

  此时的勃列日涅夫正在快速蹿升,他是赫鲁晓夫手下最有前途的干部之一,同时,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内,颇受斯大林同志看重的地方干部之一,当初将勃列日涅夫从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调往摩尔达维亚的决定,也是斯大林同志做出的,他认为这个英俊帅气的干部,是个能力很强且能够紧随莫斯科意志前行的人。

  但,英俊的勃列日涅夫同志虽然可以迷惑斯大林同志,可以迷惑赫鲁晓夫以及布尔加宁,但却迷惑不了维克托。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反对党员干部民族化的急先锋,他在摩尔达维亚的人事调整,只是为了将这个共和国的大批干部,换成他在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时期所信任的那些干部,换句话说,他是借助这个机会打造属于他的“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帮”。

  从某种程度上讲,英俊的勃列日涅夫同志其实和贝利亚、赫鲁晓夫没有什么不同,而且相比起后两者来,勃列日涅夫同志的野心似乎暴露的更早。

  尽管能够看清勃列日涅夫同志的真面目,但维克托却丝毫都没有动对方的意思,一方面是因为勃列日涅夫在摩尔达维亚所做的一切,虽然都有着他自己的政治企图,但从客观角度来讲,他的确是打击了摩尔达维亚同样日渐泛滥的党员干部民族化现象。

  另一方面来看,勃列日涅夫的野心对谁威胁最大?在维克托的认知中,勃列日涅夫的野心,首先将威胁到的,必然是赫鲁晓夫的政治派系,此人的存在与波德戈尔内极其相似,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且没有足够的耐心。

  就像之前所说的,在赫鲁晓夫的“乌克兰帮”中,基里琴科是目前最受他信任的一个人,因此,乌克兰帮所拥有的主要政治资源,除了用在赫鲁晓夫身上之外,剩余的大部分都是用在基里琴科身上的,这也是为什么基里琴科能成为乌克兰第一书记的主要原因。

  而随着基里琴科就任乌克兰第一书记之职,他必然要在该加盟共和国内,竭尽所能的培植自己的亲信,提拔立场倾向于他的党员干部——基里琴科为什么要搞党员干部的民族化?他是打算将乌克兰从联盟的版图中割离出去吗?这里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之所以大肆提拔乌克兰族人,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所谓的党员干部民族化,只是他在培植党羽这一过程中的副产品。

  就在基里琴科竭力培植党羽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类似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这样的干部,他们在乌克兰帮内部的地位,与基里琴科相类似。若是从乌克兰帮内部来看,他们其实是竞争对手,是的,勃列日涅夫与波德戈尔内都是基里琴科的竞争对手,甚至前两者之间同样也是竞争对手。

  勃列日涅夫从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州第一书记的职务上,调去了摩尔达维亚担任这个共和国的第一书记,难道他不想留在乌克兰吗?波德戈尔内经过一番拼搏,才拿下了哈尔科夫州的第一书记职务,难道他不想就任基辅的第一书记吗?但作为乌克兰第一书记,基里琴科显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他需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需要尽可能提拔自己人,同时排挤竞争对手。

  我们可以将一个成长中的政治派别看做一个发展中的狼群,在头狼的带领下,这个狼群会逐渐壮大,并在壮大的过程中,淘汰掉一些比较弱的狼,或者说是将一些有可能威胁到头狼的壮年公狼赶出狼群,让它们自己去谋求生存。

  早晚有一天,狼群内会出现可以挑战头狼的公狼,与此同时,谁也不知道那些离开狼群的壮年公狼,会不会组建起一个可以威胁到狼群自身的新浪群......

  勃列日涅夫与波德戈尔内都是从乌克兰帮中成长起来的地方干部,在与基里琴科的竞争中,他们失败了,因此,对乌克兰帮产生了离心力,对赫鲁晓夫而言,至少是对基里琴科而言,这两个人都是威胁。

  而在维克托的眼里,贝利亚也好,赫鲁晓夫也好,对他来说同样都是威胁,因此,他在对付贝利亚的同时,很乐意顺手对付一下赫鲁晓夫。不过,考虑到赫鲁晓夫同志如今的地位,直接对他下手显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因此,对付基里琴科就成为了一个很不错的方向。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111559/110537744.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