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才不撒谎
吃饱喝足,几人开诚布公地谈了谈,讨论内容主要是霍善的身份以及去留问题。
霍去病今年二十三岁,年纪不算小了,早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只不过他少年时扬言表示“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所以一直没怎么考虑这方面的事。
如今霍去病累封五千四百户,虽然比不得卫青这个万户侯,在整个长安城勋贵圈子里却也称得上是一骑绝尘。
更别提他二十出头便与卫青同为大司马。
这职位可是刘彻去年特地从太尉改过来的,相当于全国最高军事长官,通俗点讲就是他和卫青舅甥俩共掌大汉兵权。年纪轻轻就坐到了这么个位置上,天底下除了刘彻这位天子还真没有人能被他看在眼里。
这段时间巴结他的、给他送钱送美人的自然都不少。
他舅舅卫青平日里行事滴水不漏,既不喜欢得罪人也不喜欢与人深交,他一心只想按照刘彻的意思把仗打好,旁的事大多都是不放在心上的。正因如此,许多本来逢迎讨好卫青、想从卫青这里出头的人这段时间都开始围着霍去病转。
没办法,霍去病更年轻,更容易打动,且还是刘彻目前最喜爱的新贵,自然人人都想烧他这口热灶。
有这么个爹在,霍善估摸着啥都不干也能位列公侯。这绝不是夸张,要知道卫青的三个儿子可都在元朔五年封了侯,当时年纪最小的卫登甚至还在襁褓里!现在卫登都才六七岁呢。
随着卫青军功越积越多,如今卫家一门四侯的食邑加起来已经超两万户!
要知道名将李广的儿子李敢几次跟着去打匈奴,回来后也就赐个两百户的关内侯。
关内侯这东西,名字里有个侯字,实际上根本不能算封侯,只能算“赐”,简而言之就是上头看在你有点儿功劳的份上随便赏你的,只能自己享用,不能惠及儿孙。
后世说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的就是李广打了一辈子的匈奴却始终都没能够到封侯的边。
作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娃儿运气就好多了,长安都不必出便能轻松拥有封侯的机会!
目前刘彻以“霍去病外流血脉第一发现人”自居,越看越觉这孩子讨喜,当场决定给霍善封个侯当当。作为独掌大权二十几年的大汉唯一主宰者,刘彻偏爱起人来就是这么任性、这么随意,就算霍去病舅甥俩一起开口推辞都挡不住他的兴头。
冠军侯食邑在南阳郡的宛县和穰县一带,刘彻记得那附近还有个朝阳县,便初步拟封朝阳侯。食邑么,不宜越过他几个舅叔去,且先封个一千户好了。
食邑的户数不是代表你可以管理这么多人,而是代表将来这么些人交的赋税全都用来供养你。
这代表霍善足不出户直封千户侯!
饶是李长生早便意识到霍善生父身份不简单,也没想到居然会不简单到这种程度。
全程最插不上话的就是霍善本人了。他听得一愣一愣的,完全不懂他们说的封侯是啥意思,更不懂那个朝阳侯是啥玩意。
华佗:【……】
张仲景:【……】
孙思邈:【……】
李时珍:【……】
不幸中的万幸是上次听东方朔说李广已经自杀了,李广要是没自杀说不准得活活气死。
说实话,封侯拜相这种事有时候真的挺看运气的,李广距离封侯最近的两次机会,一次因为张骞迟到耽误了,一次因为自己迷路耽误了,难怪后世那么多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都忍不住为他掬一把同情泪……
运气实在不好啊!
当然,“李广难封”也是因为老刘家本质上有着浓郁的“家天下”思想,好东西基本都先紧着自己家里人。
卫青、霍去病都是外戚,给再多个爵位出去刘彻都不心疼,而且这种给外戚的荣宠将来想收回来也很容易——朝中上下都对外戚们享受的恩荣又嫉又恨,只要刘彻表露出想收回爵位的意思,马上会有人上赶着出谋划策兼动手。
对于有功劳在身的外臣就不一样了,封侯必须要慎之又慎,毕竟这种没裙带关系的有功之臣封起来容易收回来难,一不小心就真的要让他们的子子孙孙共享大汉江山了。
老刘家:外人绝不随随便便封侯!
老刘家: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考虑到霍善年纪小,李时珍几人只简单地给他讲解了一下:封侯代表着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提前达成了无数人为之奋斗终生的伟大目标、纵享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从此以后不用干活也有吃不完的米粮布匹,每顿想烙几个大饼就烙几个大饼!
霍善听明白了,封侯就是每天都可以吃好多好多大饼。
李时珍几人:【………】
这熟悉的心累感是怎么回事。
霍善作为当事人,见几个大人聊得差不多了,立刻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够吃了,不用那么多!”
刘彻三人齐齐看向他。
霍善觉得自己坐着人太矮,没刘彻他们有气势,于是站起来对刘彻说道:“我不用封侯,我继续跟师父住在一起就好,我会经常去长安看爹爹的!”
他已经从李时珍几人口中知道刘彻是皇帝,皇帝可以做全天下人的主,所以他很认真地和刘彻商量这件事。
刘彻道:“你这样岂不是要教天下人嘲笑你爹爹养不起自己的孩子,要旁人帮他养?”
霍善还真没考虑过这件事,忍不住转头偷偷觑了眼霍去病。
霍去病并没有立刻和他讨论去留之事,而是开口说道:“你总得去长安认个门,不然以后你去哪里看我?”
刘彻看了眼霍去病,觉得这小子哄起小孩来还挺老道。只要把孩子哄到了繁华的长安城去,他哪里还愿意回来这乡野之地?
刘彻笑道:“没错,你连家门都不认识,怎么去看你爹爹?你莫不是撒谎骗人?”
霍善急道:“我才不会撒谎!”他总感觉霍去病他们好像在挖陷阱给他跳,却分辨不出到底是什么陷阱,不由转过头看向李长生。
李长生见霍善有些着急,知道霍善向来敏锐得很,已经察觉霍去病是想哄他去长安、再也不叫他回来。
他自然是舍不得霍善去长安的,可是刘彻张口就是给霍善封侯,这是多少人终其一生也求不来的好事,如果现在由着霍善拒了这份前程,日后霍善后悔了怎么办?
李长生摸着他的脑袋安抚道:“师父陪你一起去,不会让你一个人的。”
霍善听后心中大定,和霍去病商量起来:“不能去很久,我还要回来给师弟和小白讲《孙子兵书》,去太久的话小白都不认得我了。”
霍去病疑惑:“小白是谁?”
霍善道:“就是霍小白,我们家前天买回来的驴,嘴巴特别白,所以叫小白,跟我姓的!”
说到这里,他就开始给霍去病三人介绍他们是那天怎么决定霍小白跟谁姓,并且当场掏出五铢钱给他霍去病三人演示了一遍,表示五铢钱的此等妙用是东方朔教他的。
霍去病三人:等等,这里为什么会有东方朔?
刘彻忍不住多看了李长生一眼,这人和东方朔也认识?
还有,为什么这娃儿打算给一头驴讲《孙子兵书》?他自己能读懂了吗?
小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虽然过程不如刘彻想象中精彩(霍去病实在太镇定了),但是出来一趟白捡个看起来很机灵的孩子,刘彻几人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霍去病让李长生帮霍善收拾点东西,毕竟怎么都得小住几天等封侯旨意下来,绝对不可能当天去当天回。
李长生点了点头,起身去给霍善准备行李。
易知紧跟在李长生身后,有很多话想说,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埋头把霍善喜欢的东西都归拢到一起。
收拾着收拾着,易知就开始啪嗒啪嗒地掉眼泪。
他无论怎么被兄嫂磋磨都不怎么爱哭,可一想到霍善马上要被霍去病几人带走,他的眼泪根本憋不回去。
李长生心情也并不算好,瞧见易知这般情态后劝道:“别让善哥儿看见你哭。”他强忍着满心的担忧,劝说着易知也劝说着自己,“没什么好哭的,长安离得那么近,以后又不是见不到。这几天你且在家照看好小白,我很快便会回来。”
不管霍善能不能跟他回来,他们都要把家里维持原样。若是霍善在长安受了委屈,往后也有个家可以回。
他答应过师妹要照顾霍善长大成人,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会食言。
易知听出了李长生话里的意思,用力抹了把眼泪,使劲点着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谁都不知道长安城中是什么光景,他得听师父的话好好替霍善守着这个家。
另一边,霍善正独自在外头陪霍去病他们说话,这是他师父刚才进屋前交给他的重要任务。
刘彻也不急着回长安,饶有兴致地和霍善聊起了《孙子兵书》:“你这么小就开始读兵书了?记得你爹小时候我想教他读吴起、孙武的兵书,他根本不愿意学,说是打仗主要看临场应对,只会照搬古代兵法根本没用。”
霍去病:“………”
说话就说话,提当年的事做什么?
霍善道:“用来识字!”
他给刘彻三人背起了兵书,先是背“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接着又背“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最后还要背“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看到没,短短几句话就包含了数字和许多常用字,是他目前最喜欢的识字教材没错了!
其实汉代也不是没有专用的儿童启蒙教材,像《仓颉篇》《急就篇》之类的都是孩童识字的通用教材。
只可惜霍善远还没到读书的年纪,他那四个神秘老师(李时珍那几个小老头儿)又不是专业的蒙师,一般都是看霍善对什么感兴趣就给他讲什么。
最近瞧着霍善拿着五色旗蹦来蹦去,他们便琢磨着给霍善讲讲《孙子兵书》,这个比讲《千字文》《三字经》之类的安全,好歹不会冷不丁出来个还没出生的人。
不专业的蒙师碰上不安分的学龄前儿童,启蒙起来就是这么不靠谱!
霍善背兵书背得轻松自如,刘彻几人却听得惊讶极了,连全程没怎么插话的卫青都忍不住认真打量起霍善来。
好伶俐一娃儿!
他家幼子卫登已经六七岁了,背起书来恐怕远没有霍善这么流利。
这样聪明灵慧的孩子不能埋没在山野之间。
太子今年才十岁,将来有的是用人的时候……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121168/11111153.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