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修筑外城
“易州大营——”
朱翊镠嘴中重复着这个地名,而后脑海中则是在思索着易州的区域。
“这尹秉衡不愧是老将啊。”
朱翊镠其实对于这个名字并不是太熟悉,还是戚继光等人推荐。
戚继光在接手京营之后,连夜写了信,针对于京城防务提出了1个最有建设性的意见。
那就是仿着汉唐故事,也在京城之外设立4个辅郡,从而加深京城的防御深度,并且加大防务的容错率。
这4辅郡按着戚继光的设想,是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额外设立大营,防边御寇。
北边就是宣府,另设宣府大营,以京营的1枝为屯守兵力,用来策应京城内外的防务。
这宣府就是京城的北辅,乃是守国之北口。
在永平1地设永平大营,作为东辅,增派漕运兵,以及粮道的运粮兵,守住松亭1带的关隘,东通山海关,西连通州,从而保障京城漕运以及长芦盐场的安全。
以南方临清为南辅,设临清大营,临清作为河间府,能扼住河南,山东等地的要冲之地,这南辅的藩守之军,则是调拨山东的备倭军,加以填充。
至于这
对于这个方案,朱翊镠自然是赞同的,同时,戚继光也顺势提出这4座大营的镇守官,而那尹秉衡正是戚继光所提出的易州大营镇守官。
“多少兵马?都招齐了?”
“是的,殿下。”
杜桐又是1个抱拳,“那易州大营现目前已经有着4千5百兵马,3千5百步兵,1千骑兵。”
“居然如此迅速啊——”
朱翊镠所吃惊地不是易州大营的建立,或是什么其他的,而是惊讶于其速度,这满打满算还没有十天吧,而且忠顺营刚刚被成建制剿灭掉,这尹秉衡居然就已经将这易州大营的框架给搭起来了。
这效率确实比其他3个大营的镇守官要高上不少啊。
“要加赏的,赏格直接顶上去,不需要吝啬,加个太子少傅吧。”
朱翊镠说到这,又突然想起来,“对了,杨文的这支兵马,赏银可发下去?”
“回殿下的话,户部郎中洪光,以及御史于化2人,已经携带现银往南出发了,每卫军士加赏两钱银,外加1两抚恤银。”
“那就好,赏罚必须要分明,不能让用命用力的将士们寒心了。”
朱翊镠得到杜桐的回复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便抡起锄头,重新开始继续锄地。
经过这两天的锄地,朱翊镠早已换了个街道,集体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
将可利用的力量给动员起来之后,这街道的整治工作,其实开展起来很是快速。
这街道整治的第1步便是先整顿道路。
先进行刨土,运土,而后铺设青石板。
整个京城,所有坊的街道都将要铺设上青石板路。
当然了,受限于时间和财力,这是1项比较漫长的工作,但是因为有着榜样的力量,因此行动起来,速度倒是快上不少。
朱翊镠抡锄头的动作也已经很是熟练了,但是取而代之的就是双手不止1次破皮。
杜桐看了看在前面锄地的潞王,想要开口劝阻下,但是下1刻他便再次想到了,潞王之前对着自己说过的话。
自己其实1开始并不能理解潞王的这种行为,包括很多文官也是如此,都不认为潞王这样做是对的。
他们的想法很单1,也很复古,那就是遵从孟子所说的,士农工商,每个行业都对应1类人,劳心者劳心,劳力者劳力。
至于这种从事体力的工作,很明显,在1些文官眼中看起来,还是属于劳力者应该要干的事情。
这种区别性的看法,哪怕是在后世也是很有市场,就比如说后世的1个朝代往往宣传同工同酬啊,或是什么所有职业都是平等的,要1律平等。
但是实际上呢,1个京城掏大粪的工人,与1个新政府的官员,他们能平等对话吗?
显然是不能的,甚至就连握个手,可能那官员都会觉得很脏,当然了,作秀的时候,或是面对镜头的时候除外。
因此朱翊镠的态度很是坚决,那就是必须要让百官知道这劳力者的处境怎么样,深入了解劳力者每日工作是如何的。
只有这样,才能这些个所谓的劳心者真正有人民的意义,心中真正能装得下人民。
面对潞王的坚定态度,杜桐,包括百官,哪怕1开始不理解,但是也最终还是屈服于威权之下。
不过,现在,杜桐看着潞王的弯曲的背影,又下意识地扫了1圈周围,大量的京城百姓,1个个都是有说有笑的,围在潞王边上,1边卖力干活,1边又看着潞王。
这1幕和谐的场面,让杜桐的心猛地1颤,那1瞬间,他有些明白了潞王的用意,可能这就是为君之道。
慢慢地,杜桐的背也弯了下去,他1脸肃色地朝着朱翊镠行了个礼。
“对了。”
正背对着杜桐干活的朱翊镠,突然开口了,其声音传入到杜桐耳中。
“本王这几天都没有去宫里。”
“不知——本王那个皇兄怎么样了?”
杜桐闻言整个身子顿时僵住了,下意识地抬眼看向朱翊镠,但随后便又重新低垂下去。
“回殿下的话。”
杜桐回答的很是小心,“殿下的皇兄——”
杜桐没有说至尊或是皇上,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时机,万历退位,潞王即将上位的空档期,叫什么是很有讲究的。
“现如今还在昏迷当中,全靠药石和参汤吊着。”
“找民间的妙手看过了?”
“看过了?”
“怎么说?”
“同宫中的太医院供奉1般说辞,最多…撑半年。”
“半年啊——”
朱翊镠闻言,才停下了1直锄地的动作,直起身子来,用手背随意摸了1把额头的汗,“有点紧啊,这时间。”
朱翊镠其实并不希望自家皇兄死掉,当然这不是因为什么兄弟情深,而是眼下的情况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
朝局能够稳定,同时自己又有着足够的精力以及威权来掌控朝政,让大明朝着自己设想的方向前行。
自己皇兄若是死掉了,那么整个国家的重心就会偏向1边,往丧葬,以及登基这些事情靠拢,所有实际上的建设工作都会被按下暂停键,这是朱翊镠最不愿意见到的。
“看来这城墙估计修到1半就要停啊。”
朱翊镠对于京城的改造,可不单是局限于街道,或是公共厕所,他是全方面对于基础设施的重新改造。
自然也包括京城的外城墙。
这从京城内部数百条街道上清理出来的大量黄土,也并不会被随意扔掉,而是打算作为修筑城墙的主体部分。
京城的城墙修建,并不是1簇而就的,眼下这京城的整体轮廓是在嘉靖晚年的时候才定型的。
那该被天诛杀的朱棣,只是修建了京城的宫殿,以及内城,大量的百姓民居其实都是在城外的。
狭小的京城,是不适合天子之都这个称呼的。
同时,北方1直存在的边患,也让继续修建城墙成为必需之务。
嘉靖年间66续续所修建的外罗城,是东南西3面城墙,整个北面并没有修建,并且其他3面城墙,其厚度啊,还是高度都没有统1,造成其根源还是在于财力问题。
这使得整个京城的平面图就像是个凸字型。
所以朱翊镠这次修筑城墙的主要任务就是两个。
1个就是北面城墙要修建起来,不然城防的弱点实在是太多了,朱翊镠最终的设想是3个巨大的方形城墙相互嵌套而成,而后每1面城墙都要多设马面,从而增加火力的交叉面。
另1个就是要统1外城城垣的高度和厚度。
而那些运到各边城墙的黄土便能派上用途,不过夯筑城墙,尤其是夯筑帝都的城墙,自然是不会直接就拿黄土来用。
而是将黄土作为基土,制作3合土。
这3合土就是煮熟后的黄土,加上石灰,以及糯米这3样,这3者按着比例混合在1块之后,其强度可不比后世的混凝土要低。
这黄土之所以要煮熟,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土当中有什么草籽1类的,1遇水就发,从而影响到城墙的耐久度。
但城墙可不单是3合土夯筑这么1个步骤而已,想要让整个城墙能够长久存在下去,就必须要内外两侧都包砖。
而且还不止1层。
内里1层是要用小砖,这层差不多筑个半丈厚的就够了,而外层则是要用大城砖,外加白灰调和出来的粘合剂,也是要半丈厚左右。
而底下则是用着从西山开采出来的大青石,每1块少说都有着7十公分厚,足足有着34层条石。
并且又在这些条石的后面埋下多层大原木,这些原木同样都是花大成本从古北口这些地方运过来的,而且还不止是1根两根的数目,是大批量的,整体的厚度起码有着1丈之厚。
这些工程下来,每1笔都不是个小数目,自然是个长期工程,也正因为如此,朱翊镠才会如此这般说。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127245/11110930.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