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日朝
这一次的册封大典,从根本上确定了朝廷新的统治体系。
虽然还没有行登基大典,但是既然已经在文武百官面前宣布了此事,那么接下来就是程序性的仪典了。
而对于寻常的朝廷官员来说,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在担心站队,可以专心公务了。
于是,大明这座因为土木之变而停摆的强大机器,终于又重新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一晃数日而过,距离册封大典已经过去了七日的时间。
大明的朝会制度,大致可分为大朝,常朝和日朝。
大朝一年只有三次,分别在正旦、冬至和皇帝生辰的万寿节举行。
常朝一月两次,又称朔望朝,固定在每月初一,十五举行。
这两种朝会,都是大规模的朝会,一般都在奉天殿内举行,在京文武百官,无论是掌事官,佐贰官,还是待选官,凡七品以上者,皆需参与。
相对而言,大朝属于纯粹的礼节性朝会,常朝同样礼节性很强,但是也会处理一些朝务,不过因为参与的人数过多,常朝用于宣布已经商量好的政令诏书。
像这种常朝,一般都会由礼部提前敲定好所有的程序,然后群臣在礼官的指引下,板板正正的走完所有的流程。
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撇去没有天子这一条,那天的册封大典,勉强可以比拟为一次特殊的常朝。
至于一般老百姓认知当中,皇帝和臣子商讨政务的朝会,称之为日朝,又叫早朝,也就是戏文中常常出现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场景。
早朝和常朝不同,因为是真正处理政务的朝会,所以无论是议事的氛围,内容,还是参与的人员,都相对自由一些。
通常情况下,有资格参与早朝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除此之外,六科给事中,十三道掌道御史及翰林院七品以上的官员,也可列席。
如果有时候,部分政务涉及到三品以下的衙门时,其掌事官也可特许列席。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朱祁钰第一次主持这样的日朝。
之前的时候,他虽然总柄国政,但是并非君主,所以更多时候,依靠的是奏疏批答,若有大事,则召集那寥寥几个文武重臣合议。
但是须知,单靠奏疏批答,效率不高,而重臣合议,通常情况下都是军国大事。
这也就是这些天来,朝臣一直所说的,政令难以通畅。
没有君主,就没办法举行正式的日朝,朝廷上下的效率,也就很难完全发挥出来。
而现如今虽然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但是名分已定,因而日朝和经筵就基本上都恢复了。
集义殿内,朱祁钰高坐上首,背后是金英和成敬,底下是侍立的一干群臣。
日朝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更多的是由朝臣奏事,所以待众臣行完礼,他便直接开口道。
“诸位免礼,今日乃是日朝,有事尽可奏来。”
话音落下,头一个出来的,是户科给事中李侃,道。
“殿下,臣奏三事,所谓战守之法在用将得当,如今局面下,当不拘一格降人才,臣请殿下命兵部于武臣及官军行伍内,精选勇猛才智之人,不拘品阶高低,问其方略,试其弓马,若得用者,可委以重任。”
“我官军此次大败,源于军备废弛,官军嬉游之故,臣请殿下准京官若干,分别前往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选操民壮,每府以五千名为宜,待操习可用,选二千名赴京,听调杀贼。”
“贼虏善骑战,若要制其奔突,则宜用车战,京城内外约有骡车千辆,可取为战车,战时与我步兵配合,以铁索连之,藏神铳于内,每五人为一队,手持刀斧,以战车为掩护,成阵迎敌。”
朱祁钰点了点头,应该说,这个时候的文臣,还是颇有一些知兵之人的,这李侃提出的几条建议,都是颇适合当前的局势的。
不过……
侧了侧头,朱祁钰对着武臣这边,问道。
“五军都督府,尔等以为,此三议可行否?”
自从上次大朝会之后,五军都督府这边总算是有了话事人,郭晟资历最老,分管中军都督府,其次是赵荣,负责左军都督府,最后是石璟,分管后军都督府。
刚刚李侃的奏疏当中,提到了派遣官员前往附近各地操练民壮,其中北直隶归属中军都督府,山东归属左军都督府,而山西等地则归属后军都督府。
所以朱祁钰没有具体点明哪一个人,而是直接问五军都督府。
不过他的话问出口,底下几个九卿的大臣,却是瞥了一眼于谦,但是都没有说话。
最终出来答话的是郭晟,五军都督府虽属平级,但是平常也是以中军都督府为核心。
“殿下,臣以为此三议当中,挑选将才之事,五军都督府已在准备,战车之法亦可行之,但各地已有都司卫所管辖官军,故臣以为,不必另行派遣官吏出京,可由各地都司就地招募民壮操练即可。”
说到底,文武之间还是存在冲突的,即便是有了朝会之上的弥合,也只是明面上不起冲突,但是暗里的斗争,还是会持续的。
朱祁钰心里跟明镜一样,李侃的这几条建议,可用是可用,但是都是从文臣的角度出发的。
尤其是前两条,第一条是想要继续在五军都督府打开口子,第二条则是想把手伸进地方的官军当中。
作为武臣这边的郭晟,也理所当然的要反对。
于是李侃继续道:“殿下,低阶武将的任命,向来由兵部负责,何况如今京师防备倚重京营,若要挑选将才,当自京营而出,于尚书提督京营,由他来负责遴选将才,最合适不过。”
“至于操选民壮之事,各地武备废弛已久,各地官员懈怠生弊,若交由各都司卫所操选,恐一段时日内难有效果,故臣以为,当选京官以钦差之名,前往各地,从速从精练兵。”
朱祁钰皱着眉头,不得不说,李侃摆出来的理由还是过硬的。
京师官军大多出自京营,既然如今京营是于谦负责,那么由兵部主持遴选自然挑不出错。
至于另一条,也是实话,大明如今的武备情况,着实不容乐观,如今需要的,是快速练出一批可用的人马,若是让那帮都司的官员来做,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
因此只短暂犹豫了下,朱祁钰便道:“既然如此,遴选将才之事,由五军都督府协同兵部进行,至于操选民壮之事,亦由兵部负责,命各地方官配合。”
于是这桩事情处理结束,五军都督府这边,虽有不甘,也只能退下,毕竟京营如今在兵部的手里,殿下能让五军都督府参与到里头,已经很给面子了。
接着出来的是礼科给事中李实。
李实上奏,建议砍掉九门附近的树木,避免影响守城将士视线,同时加强各个关卡严加盘查,有身份不明,口音陌生之人,就地抓捕。
这一条,朝臣们倒是没什么意见,朱祁钰也便准了。
随后再出来的,则是山西道掌道御史金达,他禀奏的,则是和铨选相关的。
“殿下,我北直隶,保定等府,为畿甸藩篱之地,然如今各处正堂官多庸弱无能之辈,臣请命吏部将京察提前,同时考选直隶各府正堂官,查究平日政绩无闻者,令其致仕,速于听选,各处所出之缺,由吏部择刚果能干者补任。”
金达说完,底下顿时生出一阵议论之声,朱祁钰听完,也没有立刻回答。
要知道,京察可不是小事!
所谓京察,是指吏部主持,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京师官员举行的大型考核活动,优者拔擢,劣者裁撤。
上一次京察是两年之前,距离原定的京察之期,原本还有一年之久。
此事本是吏部执掌,故而朱祁钰转过身,开口对王直问道。
“大冢宰,金达提议将京察提前,吏部何意?”
王直倒是没怎么犹豫,出班道:“殿下容禀,土木一役,我朝廷文武损失惨重,多处空缺尚未考选,况如今大战当前,当以稳定为主,臣以为,京察牵涉过大,不宜在此刻举行。”
既然王直这个吏部天官也不同意,朱祁钰沉吟了片刻,道:“既然如此,吏部尽快安排各空缺官职选官,京察虽不宜举行,但金达所言亦有道理,吏部可对京畿之外,北直隶以内诸衙门正堂官进行考选,若果有庸弱不堪者,可一并考选。”
限制到京城以外,北直隶以内的正堂官,那范围就小多了,动荡不会太大,故而王直便拱手领命而下。
再往后,顺天府上禀了最近京师的治安情况,户部上禀了各地的粮草运输情况,以及国库可调用的银两粮食,倒是没什么难处理的,朱祁钰快刀斩乱麻就给定下了。
直到礼部尚书胡濙出列,道。
“殿下,礼部已备好登基大典仪注,经钦天监测算,拟于九月朔日,行登基大典,请殿下过目。”
这场早朝进行到这,已经是将近一个多时辰了,太阳都升的高高的,说实话,老大人们都有些累了,也饿了,盼着能早点结束。
礼部向来清贵,所说的事情大多也都是程序化的,所以胡老大人出列奏事,基本也就快要结束了。
于是群臣都忍不住开始有些走神。
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份仪注,郕王殿下却看了许久,直到底下的朝臣都有些忍不住,偷偷的朝上首望去。
朱祁钰才放下奏疏,道。
“今日议事许久,暂且到此结束吧!七卿,内阁及五军都督府都督留下,另有事议。”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130270/633745484.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