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皇兄何故造反小说最新章节 > 第九百八十八章:赏赐

第九百八十八章:赏赐


  京城,这一日早朝上,刚一上朝,兵部侍郎李实便出列奏道。

  “启奏陛下,两日前,兵部接大同总兵官定襄侯郭登奏,瓦剌太师也先派遣精骑五百,裹挟京卫指挥同知杨杰,都指挥佥事杨俊等人,逼近阳和口。”

  “郭登得我军夜不收提前预警,于城外百里处率军设伏,成功救回杨杰等人,虏贼仓皇逃窜之下,被我军乘胜追击,此战共斩首四百余人,缴获马匹三百五十匹,其余军械另计。”

  “如今杨杰已在郭登护送下返回大同,该如何封赏,请陛下示下。”

  这份军报,应该说,并不算是新鲜的消息了。

  李实也说了,两日之前,军报便已经到京送进宫去了,只不过,并未在朝会上公开。

  但是,既然是明发的军报,哪怕没有公布,但是到兵部的时候,也就传的七七八八了。

  这两日以来,对于这件事情,朝廷上下,可谓议论纷纷。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郭登的这份军报,其中有些地方,并不合常理。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军报的描述当中,杨杰等人是被裹挟而来,可问题就在于,杨杰的身份并不简单。

  如果说,放在几个月之前,杨杰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的朝臣,尤其是文臣来说,都是十分陌生的。

  朝堂上对于这个名字唯一的印象,就是昌平侯嫡子。

  但是,恰恰是这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名字却成了整个朝堂热议的话题。

  就在不久之前,边境生乱,鞑靼各部齐聚宣府讨要说法,声称杨杰在草原上挑拨离间,害死了鞑靼大汗脱脱不花和济农阿噶多尔济,要求大明交出杨杰。

  以此为开端,引发了一系列的朝堂巨震。

  先是京城上下流言纷纷,将杨杰偷偷潜入草原,说杨杰偷偷潜入草原,凭借一己之力,合纵连横,挑拨了整个草原内乱的事迹描述的绘声绘色,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随后,宣府军报到京,天子在朝议上亲口承认,杨杰前往边境,的确身负密旨。

  虽然明面上,只是说草原乱局将起,命杨杰提前深入草原,查探消息。

  但是,联想起前些日子,天子不声不响的遣派昌平侯杨洪领兵出京,其实事实是什么,很多大臣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随后便是喀喇沁部和翁里郭特部陈兵边境,以此为开端,在朝堂之上,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从朝议上天子的表现来看,对于如今草原混乱的局面,天子明显蠢蠢欲动,想要增兵插手。

  但是,朝中诸多大臣,对此却持反对态度。

  时至今日,这件事情也依旧没个结果,虽然说,天子并未再提此事,可前段时间宫中传出的诏旨,却令不少大臣都心生不安。

  就在不久之前,身在地方主持整饬军屯事宜的兵部尚书于谦,为边境诸事八百里加急,呈递上了奏疏。

  如同大多数朝臣期望的那样,于少保同样不主张开战,并且在奏疏当中力陈了开战的种种弊端。

  奏疏一上,让许多大臣都松了口气。

  毕竟,按照往常的经验,在诸多大事上,天子还是颇为倚重于少保的,对于他的意见,至少也会详加考量。

  所以他们本以为,这一次于少保的奏疏一上,就算不能让天子彻底熄了心思,但是,至少也能让天子多加思量。

  可是没想到的是,天子对这份奏疏,并没有任何表示。

  而仅仅就是在第二日,宫中传出旨意,赏赐给了于谦金二百两,银五百两,丝绸十匹,珍珠十斛,珊瑚一座,称赞于谦办差尽心,勉励他当更加不畏艰难,为国分忧,早日结束整饬军屯之行,回京复命。

  能够在朝中立足的,个个都是人精,看事自然不能光看表面。

  旨意写的花团锦簇,字里行间都透着对于谦的信任和倚重,但是,越是如此,便越是危险。

  要知道,往常时候,于谦时常上疏谏奏,天子大多数会接受,可是,争吵总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时候,于少保还能赚一个自家府中三日游。

  看起来很惨,但是,这反而是好事,说明天子生气归生气,但是,并没有记在心里,罚过了,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

  怕就怕像现在一样,明明是得罪了天子,但是,天子只字不提,反而在其他事情上加以褒奖。

  这个时候,褒奖就并不是单纯的褒奖了,更多的,则是一种警告。

  意思是,朕如此厚待于你,你也要知道分寸!

  而且,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于谦在朝中一向以清廉著称,即便是天子所赐,他也并不取用,而是将这些赏赐都供奉起来。

  这件事情不知为何,被张扬了出来,所以自那以后,天子再赏赐于谦,往往多是以布帛,鲜菜等珍贵但是实用之物,算是对臣子的一份体贴。

  可这次看看天子所赐之物,金银丝绸,珍珠珊瑚,这些东西,样样贵重无比,岂不反常?

  除此之外,就在这道圣旨下达的同时,天子还解除了襄王和伊王的禁足,并且让二人协理宗人府事务。

  虽然明面上,是为了各家宗室进京探亲之事。

  但是还是那句话,朝堂之上,永远不能只看表面,临近年关,这么多宗室进京,宗人府固然事忙,但是,礼部也不是吃干饭的,再多的事情,有胡濙这位大宗伯坐镇,就没有搞不定的。

  天子这个时候放出襄王和伊王,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其中有一种看法,就是认为,这是天子在敲打于谦。

  要知道,当初伊王进京,就是因为对抗整饬军屯的大政,被召入京中受训。

  但是,以伊王的身份,他进京之后本不至于被禁足至今,所以,很多大臣一直都倾向于认为,伊王之所以会被天子如此冷落,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京郊和于谦发生的那场冲突。

  而现在,伊王被放了出来,从这个角度而言,天子警告于谦的用意,其实不言自明。

  当然,朝中毕竟不都是和于谦关系好的人,所以,于谦的处境如何,他们并不关心。

  真正让他们在意的是,于谦是文臣当中,对天子影响力最大的人,连他所上的奏疏,都被天子如此旁置,那么,是不是说明,天子心中开战的心思,仍旧并未熄灭?

  有土木之役的前车之鉴在,对于再次和草原开战,大多数的朝臣都表示十分担心。

  而这一切,都是由杨杰而起!

  如今,杨杰回到了大明,那么,可想而知的是,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仍旧盘桓在宣府的各个部落,必然会借此机会,再次生事。

  这种状况之下,外有这些不知死活的草原部落上蹿下跳,内有天子心生开战之意,倘若一个处理不当,大明说不定真的要再次被拖进战争的泥潭。

  这才是一众大臣最担忧的事!

  因此,在场的许多大臣,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先是欣喜于郭登再得胜仗,但是紧接着,脸上便浮起忧虑之色。

  倒是天子高兴的很,虽然早就知道了内容,但还是将兵部呈上的军报从御案上拿起来,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抚掌笑道。

  “好,好,好,郭登果真猛将也,此番追击虏贼,斩首四百余人,凯旋而归,杨杰也安然回归,着实是喜事也!”

  “传旨,郭登此战,骁勇无比,振我边军士气,命兵部按制叙功,此次参战的所有官军将士,各赐银一两,布一匹,总兵官郭登赐银甲一副,宝弓一件,以示嘉奖。”

  这番赏赐倒不算什么,但是,关键在于天子的描述。

  振我边军士气……

  这句话或许是无心之言,可却让在场的大臣们,眼中的担忧之一,更深了一层。

  于是,殿中静了片刻,便有兵科的给事中出言道。

  “陛下,此战固然是大胜,但是,朝廷自有定制,按例叙功便可,另加赏赐似乎过厚,此次若赏,此后不赏,易令边军将士心生不满。”

  “若成定例,次次皆赏,则恐朝廷靡费加重,以臣之见,下旨褒奖即可,不必另加赏赐,请陛下明鉴。”

  应该说,自从上次收拾了两个蹦跶的欢的御史之后,如今这帮科道官员,都安生了不少。

  朝廷之前贬斥降谪的御史也有,但是,这次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往常的时候,这些大臣虽然是被责罚,可都是因为敢言直谏,触怒君颜,所以才遭贬谪。

  这种贬谪,虽然一时受苦,但是,复起的机会很大,而且,在士林当中也可以获得一个为国进言的好名声。

  可是这次,张莹,李锡二人被贬,整个朝议过程当中,只讨论了他们上奏的流程问题,绝口不提他们谏奏的内容。

  换句话说,他们被贬,并不是因为具体的某件事,既然如此,那么,为国进言的说法,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这种状况之下,御史们就算不想收敛,也不行了。

  说白了,他们并不怕被贬谪降调,就算是被罢官了,起复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朝野上下,都认可他们是蒙受冤屈,被迫贬谪的。

  天子这么一弄,就算他们谏奏的内容无错,可流程上被挑了毛病,此后就算是起复,也会遇到困难。

  这种没有好处的事,御史们自然也就渐渐地不敢做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放弃了自己谏奏的权力,相反的,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在天子规定的框架下,他们依旧保持着科道的风采。

  便如现在,此事涉及兵事,那么,出言谏奏的,便是兵科的给事中。

  而一般情况下来说,天子如果不直接答应或者否决,而是询问大臣的意见的话,那么,便可视为是下廷议讨论,如此以来,其他的科道御史,便也可参与到其中来了。

  所以说,任何一种新的制度,都需要在不断地磨合当中,慢慢的取得平衡。

  虽然最初开始的时候,很多御史对于天子对科道的改革有所不满,但是实际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各自也磨合出了新的处理方式。

  当然,这种方式,终究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御史们可以自由上奏要更方便,但是,也算是能够让这些科道官员们接受的结果了。

  不过,弊端就是……

  “卿家此言,有些杞人忧天了,边境如今安宁,并无太多战事,些许激励,可以让边军将士更加尽忠职守。”

  “何况,军报当中有言,此番裹挟杨杰至边境的,并非普通的虏贼,而是也先的帐下亲卫,战力非凡,郭登虽胜,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所以,不可视同普通的胜利,加厚赏赐并无不妥。”

  “至于说担心加重朝廷靡费……”

  弊端就是,天子如果直接答应或者否决,那么,便相当于没有下廷议讨论。

  那么,他们大多数和兵事无关的科道官员,如果插手的话,就很有可能受到处罚。

  虽然说,到现在为止,天子还没有认真到这种程度,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御史来说,他们在站出来之前,就要更多的考虑一下风险和措辞的问题了。

  御座之上,朱祁钰依旧满脸笑意,说到朝廷靡费,他看了一眼旁边的户部尚书沈翼,然后笑道。

  “这些赏赐,由朕来出,不从国库出,这总可以了吧?”

  得,天子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来,再纠缠就不礼貌了。

  于是,底下的几个兵科给事中对视一眼,到底没有再继续开口,拱手道。

  “陛下天恩!”

  随后便退了下去。

  赏赐毕竟是小事,真正的问题,在于杨杰,或者说,在于边境聚集的这些部落,到底该如何处理。

  事到如今,这件事情,也只能落在兵部的身上。

  不过,看着兵部的两位侍郎,不少大臣的心中,又多了一层忧虑。

  于少保亲自上奏,都被天子如此敲打。

  现如今,兵部只有两位侍郎,想要顶住天子的压力,只怕不容易了。

  当然,再不容易,自己的活也逃不了。

  感受到朝堂上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自己的身上,刚刚呈上军报的兵部侍郎李实硬着头皮,但还是上前道。

  “陛下,先前鞑靼各部齐聚宣府,声称要找指挥同知杨杰讨要说法,至今仍无结果。”

  “如今杨同知返回大明,想必这些部族得知消息后,又会再生事端,该如何处理此事,恐怕需要提前安排……”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130270/734367270.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