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大明嫡长子小说全文阅读 > 第336章 京城规划司

第336章 京城规划司


第336章  京城规划司

        “微臣,并无其他事情禀告。”

        朱厚照略作停顿,但还是没讲太多,“那便退下吧。”

        其实就先前关于盐法的话来说,顾佐已经成功引起了他的沉思。

        所谓的改革,如果不得罪既得利益者、不把他们的利益敲一点出来,又怎么会产生新的利益?

        软弱的斗争,就会带来斗争的软弱。

        这看起来像是一句废话,其实不然。

        选择一个求和式的盐法改革,不杀人、不流血……那么再多的政策,下面也会有对策,然后换个模样继续吸食。

        因为说到底,人只有在放弃生命和放弃利益之间才会选择后者,否则是不会有用的。

        朱厚照揉了揉额头,这次是他松懈了。

        正德元年三月十八日,皇帝拒绝了岐王乞盐一万五千引的请求,并且以此为契机,派户部侍郎顾佐南下两淮地区巡盐。

        天下盐业两淮占据四分之一,不仅是质量还是产量都首屈一指。万历时户部尚书李汝华给后人留下了准确的数字,他记载:两淮岁解盐课六十八万两有奇,长芦十八万,山东八万,两浙十五万,福建二万,广东二万,云南三万八千有奇。

        虽然在时间上,与朱厚照所处的当下差了很久,但是两淮一直执盐业牛耳这个大的格局应当是没有变化的。

        因为官盐实际上还有‘行盐区’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地方的盐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售卖,两淮盐的行盐区是最大的,有33府5州。

        两浙盐其次,有17府1州。

        剩余山东、四川、长芦盐行盐区往往只有几府几州。

        不仅如此,两淮地区地处平原、水网密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有做生意的常识都知道,在这里行盐肯定是最好的。

        也因为两淮盐业的重要,朝廷专门设立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就设在扬州,此外还在泰州、通州、淮安设立分司,负责管理盐引、盐场、灶丁。

        扬州又靠着京杭运河,也是漕粮北运的关键节点城市,所以明清两代,扬州的繁华就一直屡见史书。

        其实都转运盐使司和巡盐御史的演化过程,就有点像是省级的布政使、按察使与后来日渐稳定的巡抚、总督。

        原本都转运盐使司负责管理盐业的产、销,是官方机构,但实际上在正统、成化年间,朝廷就开始发现,运盐使司自己允许灶户煎煮私盐,甚至他们自己还会去卖私盐。

        也是因为运司在逐渐腐败,皇帝变得不再相信这些地方的官员,所以不停的派遣身边近臣出京巡盐。

        在此过程中运司的行政权力不断的被巡盐御史所侵夺,至后期,巡盐御史两年一任,也逐渐稳定下来。其命运也和运司一样

        ——腐化。

        但在眼下这个关节,巡盐御史还是可以发挥其作用的,

        所以正德元年的这次派遣,让现在的都转运盐使邹澄非常紧张。

        其实都转运盐使也是从三品的大员,就比正三品的户部侍郎低一级,而且都转运盐使有专门为他建造的官衙和庞大的僚属,规模能有几十人,可以说位高权重。

        这个官在扬州也是无数盐商实打实的‘亲爷爷’!

        但是正德皇帝个人的理政风格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在的政治形态。即朝廷中最为重要的官员已经不是所谓的阁老,而是皇帝经常召至身前的那些人。

        顾佐就是其中之一。

        邹澄也因此万分紧张,因为浙江、江西等前例在前,他担心皇帝是不是这是把目光又放到盐业身上了?

        作为大员、要员,大朝会之前,皇帝也曾召见过他,当时却没感觉到皇帝对盐政有特别的关照。

        不过巡盐御史在弘治正德年间还没有执法的能力,以往朝廷会让他们和锦衣卫一起行动,而这次只有顾佐和两三个僚属南下,

        这倒也是个好消息。

        盐商在京师都有耳目,这边动身,其实那边也快收到消息了。

        此次顾佐的目的主要就一个,便是搞清楚现如今大明盐业究竟是个什么状况,拍卖也得根据实际情况定个价格不是?

        不过仅就这一点来看,此行也不容易,朝廷来的人想看全貌,哪里这么容易?

        所以顾佐想了个办法,

        便是打出为了‘守支’问题而去的旗号,他要直接接触盐商,去了解盐商的守支之痛。

        而在宫里,朱厚照在召见先前提过的少府郎中,宋衡。

        “……盐场拍卖,从经济的角度看,的确是个好办法,如此朝廷的负担最小甚至于没有,产盐、销盐都不关朝廷的事,朝廷只用得一笔银子。但如此盐法最终还是会让朝廷背上沉重的负担。”

        朱厚照是在前面走,他听到这句话有些惊讶,侧过身看了这个宋衡一眼。

        他还很年轻,但胡须里有白色夹杂。

        “什么道理?”

        宋衡弯着腰,他很恭敬,但讲话一点也不恭敬,“盐铁自古都是专营,盖因其利巨大。朝廷来做这门生意,天下人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可若是换成私人,眼热者就会不服,凭什么张家可以,我徐家不可以?这样一来豪族、勋贵全会牵扯其中,根本难以阻拦。”

        “所有人在这里面相互熬斗,一切的原因便是因为朝廷离开了。到那个时候为了维持秩序,朝廷又得派官员,现如今甩掉的包袱,不是又回来了?”

        “灶户的利益得到保障也是空想,百姓也吃不到廉价的食盐,因为盐商的成本很高。真到了那个时候,盐业必定也是针扎不透、水泼不进,而且朝廷会忽然发现,在里面连一个自己人都没有。”

        朱厚照笑了笑,“你有没有想过,没有自己人,处置起来才容易?”

        宋衡语气一顿,

        “如陛下是这样的心思,拍卖法倒也可以施行。只是后世之君怕是没有陛下的魄力。”

        “后世君主若是昏庸,朕给他留什么制度都不管用。”

        朱厚照是调整了自己的斗争心态,而他仍然认为拍卖是个还不错的办法,尽管它有隐瞒产量、引发盐商争斗的坏处,但是历代盐法都是有好有坏。

        最好的开中盐法,已经在明初度过了它的美好时光。

        其实这样蛮好的,所行之法的不利后果在之前就全都考虑到,而不是施行了以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只不过他以往的想法确实要变,

        因为不去开罪那些既得利益者实际上有些想当然,如果不把盐法里的官员得罪一批,那他这个皇帝连盐场的产量都摸不准。

        因为官员们面对新的改革,很快就能够找到其中的漏洞,即把盐场的产量降下来,然后和盐商相互合作,盐商以低价取得盐场的经营权,之后再分利给官员。

        “……盐法的事,等礼卿回京以后,我们再做商议。今天宣你进宫,是为了其他的事。”

        宋衡执礼,“请陛下吩咐。”

        “恩。”皇帝负着手,“朕前几日出宫,看到因营造不夜城京师南城聚集了大量百姓,除了官府,还有商人所进行的各类营造,朕估计这两年涌进京师的有十万人不止。这些大多是穷苦百姓,他们在京师之中只能租赁而居,而且越是便宜的租住越是能够吸引他们,这样租房子的人为了多赚租金,便不停的给自家的房屋改制、加上各种隔断。”

        “若是这样的情形继续下去,京师南城很快就会变得拥挤不堪,且人畜屎尿难以清运,过不了多久皇城脚下就会变得臭气熏天,到那时一旦有个火灾、瘟疫,那就是震动天下的大灾祸。这一点,朝廷不可不防。”

        火灾还好,万一有瘟疫,离皇城这么近的地方,很容易皇帝自己也搭进去,所以这件事由不得他不重视。

        宋衡本身也走过南城正阳门外那些地方,他脑海里也有画面。

        因为人员聚集,这两年京师像摊大饼一样盖了许多房子,但那些房子也都是很简易的房屋,有的就是搭一下。

        张家搭一下、李家再跟着搭一下,搭着搭着一片聚集区就出现了。

        如果真有火灾……

        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那样数量的人员聚集,的确是不可想象。

        “陛下先见之明,臣万分敬佩!”

        皇帝摆摆手,对他的马屁之言也没有放在心上,“朕的想法,朝廷要对这些入城的百姓做个妥善的引导和安置。”

        宋衡听明白了,“陛下可有读过《太平广记》?”

        朱厚照摇头,“这本书,朕还未读过。”

        “臣记得《太平广记》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汜胜之书》也记载,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因而人畜粪便倒不是问题,臣可在少府之中专设机构,再雇佣一些人手,每日清晨沿街收取,再售与附近百姓,浇筑良田。只是京师之中,棚搭乱象,其实难解。”

        “难解也要解。以往已经搭建的,要注意分步消解,之后京师中要禁止搭建危房。为此,朕准备筹备京城规划司,隶属少府,由你任司长。”

        宋衡不谢恩,他只是不解,“陛下,不知这规划司主要做什么?”

        刘瑾在一旁翻白眼,怎么少府里尽出顾佐这样的人,皇帝重用倒是赶紧谢恩啊,谢恩了再问会怎样?

        关于这个京城规划司,朱厚照也考虑了一段时间了。

        这些机构,最主要是必要性。先前他还在犹豫,但是前几天出宫一趟就发现,这件事还是早做一点好。

        否则等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其实就有些棘手了,而他作为一个后来人,其实有条件可以把事情往前做。

        所以原因有两个,一是京师里确实已经聚集了十几万的贫民,且不仅仅是不夜城,民间的商人也在营造,另外为了给这十几万的百姓提供必要的生活所需,各类功能性建筑其实也层出不穷。

        而只要他作为皇帝,可以料想到未来几十年,京师的人口规模一定会越扩越大。

        既然如此,当然要做在前头。

        “伱在少府里也有段时间了,应该明白经济一词的含义,经济中城市经济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以营生为分,就是以后的百姓可以种田,也可以做工。”

        “做工的百姓会越来越多的。”

        宋衡忽然出声打断了朱厚照的话。

        这是君前,像他这样莫名其妙出声,而且说得如此肯定,朱厚照想知道理由,“你为什么觉得做工的百姓越来越多?”

        宋衡平静的回答说:“因为种地对于百姓来说风险太大且实际上并不能够养家糊口,而做工只需出力,不需成本,且一年四季皆可以做工,没有农时。”

        朱厚照落下眉头,“说得仔细些。”

        “陛下是否以为,没有土地的百姓才来做工。”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宋衡语气生硬,拱了拱手就开始说:“微臣去民间看过,现如今京师周遭的百姓,即便是有田的百姓也会卖掉良田,换取一笔银子到京师做工。所以微臣说棚搭乱象难解,并不是说少府没有银两营造出足够百姓居住的房屋。”

        “而是因为从此往后会有源源不断的百姓入城用工。这道理,便是因为种地实在风险太大,一年到头伺候土地,辛苦不说,即便是丰年也一样会吃不饱,要是遇上个灾荒之年,缴了粮便不剩什么了。其实以往没有京师用工时,也会有百姓将土地卖出去,主动去当佃户。因为佃户不需要购买种子、农具,不需要缴纳赋税,没有成本,只要出力即可。相比较而言,自耕农什么都需要自己购买。”

        “百姓在丰年也要饿一点肚子,更不要说不是丰年了,所以卖出土地就是一个灾年的事,或早或晚都会发生,而与其在灾荒之年、困难之时贱卖自己的良田,有些百姓就会考虑提前卖掉。”

        某种意义上,自耕农且不是很富裕的那些自耕农就像开门做买卖的小商户,自负盈亏。而佃农虽然是在给别人种地,但却是轻装上阵。

        “……朕,以往确实不知道这些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陛下愿意承认自己不知,臣为陛下贺!好在朝廷当中还有大臣知道,臣也为陛下贺!”

        朱厚照忍不住轻笑,这个家伙倒也有些意思。

        “这样的情况现在多吗?”

        宋衡回奏:“以往主动当佃户的只是偶尔见过。现在卖田入京的,十有三四。”

        朱厚照皱眉,这个比例就蛮大了。

        其实古代皇朝的土地兼并一直没办法根绝,说到底就是宋衡的那句话:种地的风险很大并且养不活一家人!

        他站起来负手转悠,脑海里也想过很多。

        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话,“两件事。一,改良农具,提高效率;二做好大城市的规划建设。这两件事不是一时,而是长期要去做的事。”

        有新的谋生手段,那么百姓涌进来,这便挡不住。

        但是粮食安全一样重要。所以这两件事都要做。

        “改良农具……臣需要工部与少府一起。”

        朱厚照拒绝了,传统的官僚机构并不具备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就你们。少府有粮商,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如何改良农具你们自己想办法。至于京城规划司,看来朕此时设置也更加有必要。”

        “京师的营造乱而无序,京城规划司就是要改出这种状态,你的职责就是要让京师的扩充变得有序,居住区、商业区、产业区这都要提前规划,找几块木板就搭个棚子的时代在京师结束了,京师要分功能区规划,并且要把控建筑的质量,每一栋新建的建筑都要经过规划司的批准,高度、宽度、产权、用途……都要在这里报备。”

        宋衡胆子很大,他问了一句,“这……有什么用呢?”

        “如果再有这样的贫民聚集,朝廷就可以提前将其分散。另外,实际上也可以对特别的功能区进行控制,比如……不符合条件的商业建筑不允许在朝廷划分的商业区内进行营造。时间长了以后功能类似的建筑相互聚集,可以形成更加聚集的商业。譬如不夜城。而它的租金也会逐步上涨。”

        这是现代经济理论。

        宋衡一开始不理解,但稍做思考之后就能够完全体会,“陛下的意思就是要让商业氛围很浓的地方更加的浓,这样百姓会到这里聚集,商铺自然也就聚集,而租金也会更加稳定。”

        “孺子可教。但其实对于京师的整体布局更为有意义,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没有规划,那么再水云间边上修筑一个垃圾场,这像话吗?”

        城市规划的意义,这个念头的人尚不能够理解。

        但朱厚照相信,在做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明白的。

        商业机构的聚集也有利于朝廷收税,否则花那么大的心思,银子在哪儿能见着啊?

        而现在,宋衡也是摸到了一些门路,他知道这样整顿以后,京师一定更加繁华热闹,于是心中不禁对未来多了几分憧憬,

        “陛下,臣明白了,臣一定不辱使命!”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136745/116870866.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