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大明1805小说最新章节 > 第404章 造不如买

第404章 造不如买


第404章  造不如买

        朱靖垣听着汪莱的说明微微点头,对汪莱的判断基本认可。

        不过心中同时也隐约感觉到,汪莱为首的大明战舰设计师,对泰西人的航母设计摸索过程的预测,仍然是比较乐观的。

        大概是自己直接给出了成熟的航母设计,让汪莱等设计师们对从无到有的摸索航母设计的难度没有足够准确的认识。

        自己直接给出的大量特化设计,都是上辈子多个国家几十年不断摸索积累出来的。

        现在自己和大明不给泰西人偷师的话,他们要搞出真正成熟的设计,很可能也要几十年。

        不过,如果仅仅是搞出能用的航母,倒是应该不需要太长时间。

        传统航母最关键的设计是全直通甲板,只要在半甲板的巡洋舰改装航母上训练的时候,多摔死几个飞行员之后,他们就应该会想到了。

        要有全直通甲板,要么不要舰桥,要么把舰桥放在侧面,这里还能再错一次。

        他们无法迅速确定的事情,是舰桥的更合理结构、甲板的形状和外飘幅度、升降机的布置和规格、机库的合理规格等难以量化的设计。

        朱靖垣心中考虑了一会儿,转而问了汪莱另外一个问题:

        “现在六万吨战列舰已经动工了,咱们的六万吨航母设计迟迟不能定稿,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这种问题就是汪莱自己日思夜想的本职工作了,所以现在不假思索的直接回答:

        “一个是结构和航行稳定性。

        “更高的飞行甲板,更大幅度的外飘结构,而且是高度不对称的外飘结构。

        “这些设计,在各种航行姿态下的稳定性到底如何。

        “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实战寻求。

        “一个是弹射器的规格。

        “目前实验的蒸汽弹射器,能将十二吨的飞机,推动到两百二十公里每小时。

        “距离您要求的三十吨三百公里,仍然有很大的距离。

        “虽然蒸汽弹射器的研发组,保证能在一年内将推力提升到十六吨以上。

        “我们也相信他们肯定能够做到十六吨。

        “但是,十六吨相比三十吨,仍然可以算是截然不同的数据级别。

        “从十二吨到十六吨,应该不用改变底层设计,就能达到。

        “但是从十六吨到三十吨,就未必可行了。

        “一旦需要在将来改变底层设计,那现在就算是做出预留空间,也未必能够保证合理。

        “最后是对于使用寿命的忧虑。

        “按照您的设想,这种规模和设计的航空母舰,会是未来海军长期使用的主力。

        “他们应该能用五十年。

        “五十年这个年限,给了设计人员极大的压力,在很多地方都犹豫不决。

        “因为五十年后的事情,实在是难以预料啊。”

        朱靖垣听到这些说明,先是点头然后又摇头。

        这些问题当然的确是问题,但却是自己没办法直接解决的问题。

        自己只能给出指导思想,给出技术指标和方向,却没办法具体的实现。

        自己最多是在精神层面,帮工匠们尽可能的解放思想。

        大明的工匠是个非常宽泛的统称。

        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包括工艺开发人员,包括工程设计人员。

        还包括现场施工人员,干活的技术工程人员,还有后续的测试人员。

        最后是汪莱、李锐这种工匠出身官吏们。

        他能都习惯互相称呼为“某工”。

        某个部门或者某个项目的负责人,通常可以尊称“大工”、“总工”。

        朱靖垣稍微整理了思维和逻辑,努力向汪莱这个工匠首脑传达自己的想法:

        “六万吨的航母,和六万吨的战列舰不同,不是纯粹的规模放大。

        “六万吨的航母,仍然可以算是一型全新的战舰,所以第一艘仍然可以作为实验舰对待。

        “设计人员只需要保证理论合理就行了,不需要向施工部门保证建成后肯定好用。

        “但是他们要给出一个可行性概率,诸如在什么程度的侧倾下可能会倾覆。

        “至于弹射器的预料空间,同样也不需要太过死板。

        “预留了空间,不是只能使用这些空间,有余量可以挪作他用,不够用可以再改造。

        “实验舰建成后多次改造测试都是完全正常的。

        “我提的三十吨的重量,三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也只是一个空泛的目标。

        “不需要死卡着这个目标来,现在研发团队不是说能做到十六吨吗?

        “那第一型弹射器的设计定型标准就按照十六吨来好了。

        “实现了十六吨的指标,就能直接上舰了。

        “还有最后那个五十年,那更是我个人的一种评估,不是给设计团队下的指标。

        “如果一定要作为指标的话,那也是给工程和工艺部门的。

        “他们要保证舰体建成后,在保养得当的情况下,不会在五十年内损毁的无法使用。

        “只要不是战争损坏,五十年内至少要还能修。

        “至于舰体上的东西,五十年内估计都可以换上三轮了。

        “现在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大型战舰建造周期漫长,建成就落伍的事情一点也不新鲜。

        “让工匠们不要畏首畏尾,把自己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的技术拿出来就行了。”

        朱靖垣断断续续的说了一大堆,目的只是让汪莱相信自己的接受能力很强,让他们确定自己不会拿随口说的话当验收标准。

        汪莱对朱靖垣也很熟悉,知道朱靖垣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客气。

        朱靖垣如果提出了某些硬性指标,那肯定是耳提面命的要求必须做到。

        就像当初的三十节的航速,后来的一千三百六十公斤炮弹,搞不出来就不定稿。

        现在既然嘴里面这么说了,那肯定就是这么要求的。

        汪莱心中也是真的放松了下来。

        然后现场几人就这这个话题,继续讨论了各个方面的情况。

        在时间接近中午的时候,汪莱好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再次提到了泰西人的造舰计划。

        “对了,陛下,殿下,泰西各国的造舰活动,似乎已经进入了某种竞争状态。

        “英国人要确保他们的新战舰数量,比泰西大陆的任何一个国家要多。

        “而普鲁士人则是对准了英国人,准备把主力舰数量提升到英国相同的水平。

        “露西亚人则试图确保大口径火炮数量不低于任何一个国家。

        “法国人要在大秦海与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对阵,在大西洋与葡萄牙人对阵,对英吉利海峡与英国人对阵,似乎是压力最大的一个。

        “法国人的造舰计划,也不得不跟着英国人走,也要保证主力舰数量不少于英国。

        “意大利人似乎正在与普鲁士人沟通,可能会用他们的三联装的炮塔设计,交换普鲁士的更大口径的火炮技术,同时并共同防御法国人和奥地利人。

        “奥地利人在海军上似乎相对轻松一些,要应对的是意大利人和奥斯曼人,但是他的海上环境非常的恶劣,奥斯曼和意大利能堵住它的出海口。

        “而且奥地利的陆地环境同样恶劣,被普鲁士、露西亚、奥斯曼夹在中间。

        “奥地利其实宁愿露西亚和普鲁士把更多力量放在海上,因为奥地利与他们在海上的矛盾反而不如在陆地上那么的明显。

        “所以奥地利的目标,似乎是要求主力舰数量上不少于他们,但是单舰的吨位和火力上可以放宽要求,以尽可能的节省造舰成本。

        “奥斯曼人的工业技术最弱,但是却非常坦诚的直接向我们购买。

        “所以能够拿到的战舰水平,实际上并不低于泰西各国……”

        汪莱说到这里稍微喘了口气,朱仲梁见状插嘴说:

        “就泰西各国的局势和财政状态,能让他们在海军上这么折腾吗?

        “泰西各国在世界大战中损失严重,战后还要支付赔款,恢复建设,财政本来就不宽裕。

        “那些新锐高速战舰,泰西各国全都要自己独立研发,自己独立建设建造工厂和船坞。

        “他们的研发和建设总成本应该比我们大明更高一大截的。”

        汪莱马上回应说:

        “陛下圣明啊,臣在各方面得到的消息都说明,现在泰西各国在海军建设上非常吃力。

        “就像奥地利,他想要节省造舰成本,但是这种规模的战舰,再节省能低多少?

        “研发成本是一定的,越是计划建造的战舰数量的少,单舰的成本越是难以压下去。

        “我们大明对应整个泰西造舰,技术成熟自后单舰成本反而一路下降。

        “所以就算是拿出相同的资金,最终大明造出来的战舰也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

        朱靖垣听着汪莱和朱仲梁的对话,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味。

        泰西人在造舰竞赛上可能要摔跤了,大明的工匠们似乎不怎么放在心上?

        既没有担心泰西海军对大明造成威胁,也没有为他们的吃力而有很明显的惊喜。

        反而透露着一股嫌弃和鄙夷的感觉。

        这种感觉似乎有点像是上辈子的欧洲人面对南美各国海军竞赛的心。

        可能比那稍微重视一点,但也远远达不到上辈子欧美各国,面对自己的海军竞赛的程度。

        至于普鲁士人和意大利的合作倾向,这其实非常容易理解。

        这不是什么历史惯性,而是两国的环境格局决定的。

        两国虽然距离很近,但是中间隔着泰西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还被瑞士和奥地利隔开。

        两国在陆地上基本上是互不影响的状态。

        两国的海军,更是一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一个大秦海活动,根本凑不到一块去。

        普鲁士是泰西大陆的四战之地,但是相对而言南方是最安全的。

        意大利是与普鲁士天然矛盾最少的泰西国家,也是普鲁士最适合拉拢的盟友。

        但是意大利的环境却同时决定了,他不会是普鲁士的忠实盟友。

        意大利在阿尔卑斯山环绕之下,陆地上的环境高度独立。

        但是作为一个半岛,本身没有任何战略纵深。

        海上又被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奥斯曼四面环绕。

        反而是天各一方的普鲁士海军基本没有可能直接去干涉意大利。

        对于善于望风使舵的意大利商人而言,在局势不明亮的情况下先当普鲁士的盟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策略,似乎是最理所当然的选择。

        反正普鲁士人也没办法把意大利人怎么样。

        朱靖垣本人,相对所有的大明人而言,都对泰西人更加的重视。

        听到这方面的情况,就忍不住提醒说:

        “既然得到了意大利人和普鲁士人合作的倾向,那我们就应该出手制止吧?

        “比如说,向意大利人提供三百六十毫米火炮的制造技术。

        “只要他们出钱,我们可以向他们出售成品火炮,甚至是指定标准的炮塔。

        “当然是不包括电渣重熔技术的。

        “同时向普鲁士……以及露西亚等泰西各国,出售三联装炮塔的设计方案。

        “可以跟他们讲清楚,反正他们总共造不了几艘船,总共用不了几十门火炮而已。

        “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己研发的成本太高了,反而是直接买成品更划算。

        “我们不只是卖产品,我们还卖服务,可以提供完善的保养、更换、升级服务。

        “不会卖完就不管了,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明白,对于他们这种国家而言,是有造不如买的真理的。

        “当然,如果他们愿意出足够多的钱,我们就可以提供技术甚至帮他们建设生产线。

        “当然也是不包括最新的电渣重熔技术的。

        “让泰西各国都单独与大明交易,反正大明可以算是无所不有的。

        “避免他们内部交流多了,最终出现联合倾向。”

        朱仲梁有世祖皇帝的小本本,所以对泰西人的重视程度虽然低于朱靖垣这个亲历者,但是也同时高于其他的大明人。

        听到“联合倾向”这几个词,就马上跟着点头表示赞同,然后抚着胡须笑着说:

        “有一说一,对现在的泰西各国而言,确实是造不如买。

        “直接买我们的成品火炮,能够降低他们的财政压力,能够降低造舰竞争压力。

        “关键是,以后的技术越来越复杂,研发成本在装备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大。

        “他们如果不能联合研发以摊平这部分成本,后续会始终被我们大明压在下面的。

        “避免他们出现联合倾向的预判,当然也是正确的。

        “但是你跟汪工、李工说这些没啥用啊,人家是大工匠,不搞这些勾心斗角的事儿。

        “你得给你爹和沈先生写奏章提上去。”

        朱靖垣听到爷爷的话,马上就想到了二战之后,泰西各国与美国的关系。

        到了冷战时代,泰西各国已经不得不联合起来,才能在军事技术上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了。

        这是国家体量决定的。

        单个的泰西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就很难维持完整的工业体系了。

        这不只是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数量问题。

        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产量不够导致成本摊不下来。

        如果世界上没有更大的国家,他们就算是自行研发的成本很高,但能继续勉强维持。

        关键是,当是的世界上,有能够摊平成本的美国,作为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

        泰西各国在美国面前就完全失去了竞争优势。

        在技术层面就完全被美国完全压制,沦为美国工业链条的一部分了。

        现在的大明,似乎可以取代美国的地位……应该是美国与红色露西亚的多重地位。

        既要让他们离不开大明,也要对他们保持威胁和压制。

        还不能让他们联合起来组成欧盟或者新罗马。

        这的确是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

        于是朱靖垣颇为认真的点头答应着:

        “我明白了,回去我就专门写个奏章,然后去找父皇和沈先生现场讨论一下。”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164530/116803262.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