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阴阳之道(第三更)
先有河渠丞李斯之语,再有河渠令郑国之语,一时间,二人之言令得先前出声承诺的河渠诸人神色尴尬无比,彼此之间,相视一眼,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虽然说不出话来,但是神情外显,明显有些许的不服气,大王亲自驾临河渠工地,庶民定然士气大增,如此,如何不能够将河渠早点修成。
郑国说完此语,便是自顾自拿着折叠铁尺在图版前停留着,无论如何,决不允许有人侵扰河渠工地要事,就算是秦王都不行。
“好好的一场论事,如今这般形态,可是不对。”
“李斯,上凉茶,为诸位去去火气,也好平静些许情绪。”
忽而,周清上前一步,挥手间,一道淡紫色的清静之气光芒掠过整个帐篷,而后将目光看向河渠丞李斯,既然是问题,解决就是。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夏种之前完工不是没有可能,郑国所言不过更为稳妥。语落,李斯闻此,拱手一礼,便是下去安排。
未几,便是四位庶民将帐篷外的两只大缸抬了近来,没有迟疑,一礼而后,将缸内的凉茶分别舀出,端至帐篷内每一人身前。
“先前诸位所言,玄清也是清楚,待在河渠这般长的时间,情形大体也是明白,秋种完工都有成算。河渠令丞也已据实陈明工地境况,以为不当抢工,最大担忧,便是急工毛糙,反受其害。”
“然而,你等的目光只是聚焦在泾水河渠之上,的确,于泾水河渠本身来说,自然秋种完工上佳,但对于整个秦国来说,却非如此。”
“大局而观,才有大王如今亲临河渠,与诸位商讨此事!”
凉茶供应了一碗又一碗,半柱香的时间很快过去,周清对着秦王政看了一眼,拱手一礼,继续言语,尤其在河渠令郑国的身上凝视许久。
对于郑国而言,他的第一要事便是修渠,其余诸般,均无需理会,要什么,秦国就得供应什么,缺什么,秦国就得补充什么。
从其观点而出,得出秋种完工不错。
然而,郑国的眼界毕竟小矣,口中言语微落,行至一侧,不再言语。而此刻的帐篷之中,历经这般长的时间,诸人心中有冷静些许,听护国法师玄清子之言,陷入沉思。
“大师所言,于寡人一般,寡人知晓修河渠之难,然而,寡人仍旧要说一句:河渠虽难,但抢在夏种之前不难!”
“不是嬴政好大喜功,要执意改变河渠令丞原定工期。所以如此,大势使然,河渠实情使然。先说河渠实情。令丞之言,自然有理。”
“然其担忧却只有一个:怕毛糙赶工,毁了河渠!也就是说,只要能精准地依照老令法度图样施工,快不是不许,而是好事!河渠令、河渠丞,嬴政说得可对?”
数息之后,秦王政走下帐篷之中,对着周清点点头,而后言语突然间激昂了起来,先是有些停顿,随即目光炯炯,浑身不自觉散发畅快之意。
“大王明断!”
听此言,河渠令郑国毅然拱手。
“于大师口中所言秦国大局,却是寡人心中所忧,去岁夏秋冬三季大旱,任谁也没想到今岁开春还会大旱。开春既旱,今岁夏田定然无收。一年有半,两料无收,关中庶民已经是十室九空。”
“上天之变,谁也料不准。阴阳家东君也说,三月之内无大雨。靠天,夏种已经无望。果真三料不收,秦国腹地何等景象,诸位可想而知。”
“更有一则,寡人派三川郡守翔实踏勘,回报情势,关外魏赵韩三国及楚国淮北之旱情,已经缓解,夏收至少可得六七成,夏种若再顺当,山东六国便会度过饥荒,恢复国力。”
言语这里,秦王政神情不自觉的凝重起来,去岁之时,诸夏之国一同大旱,然而,到了如今,可就不是这般了,非如此,自己也不会想着提前完工河渠。
“也就是说,秦国若今岁夏种无望,便会面临极大危局。其时关中大饥,庶民难保不外逃。加之大仓屯粮已经被治水消耗大半,秦国仓储已经难以维持一两场大战。”
“届时山东六国合纵攻秦,十之八九,秦国将面临数百年最大的亡国危局……嬴政不通治水,然对军国大势还算明白。诸位但说,此其时也,秦国何以处之?”
没有停下,秦王政继续言之,神色掠过无言的凝重,泾水河渠寄予了自己很大的希望,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有相当大的风险。
这或许就是道家所言的阴阳之道吧,万事均是平衡而进。
帐篷内悄然无言,清晨之时,正是凉爽之刻,再加上喝了凉茶,更是舒爽,然而,听着大王口中之言,帐篷内的诸多官吏却浑身骤然发冷。
连带着想要说些什么的河渠令郑国与河渠丞李斯都没有言语。比起帐篷内的这些县令、县长,于大王言语含义,他们更是明白深层次之道。
尤其是最后一句反问,正是表明秦王的心意,令帐篷内诸人无言以对。
假如说,此前帐内诸人还都是就河渠说河渠,此刻却是真正地理会到秦王以天下大势说河渠,以邦国存亡说河渠,其焦虑与苦心绝不仅仅是一条泾水河渠了。
“臣启我王,上天欲要难为我秦人,但秦人偏偏不信。河渠夺日之战,臣代受益二十三县请命,我等各县精壮民力,愿为河渠轻兵,死战干渠,若工程毛糙不合老令法度,毕元甘愿以死谢罪!”
豁然间,一位衣衫褴褛的青年男子站起身来,快步走下座位,行至秦王政跟前,拱手一礼,半跪在大地之上,声音洪亮无比。
轻兵者,秦军敢死之兵士。
当年秦魏少梁之战,孝公亲率轻兵冲击魏军,俘虏公叔痤,为秦国赢得一丝喘息之机。之后,轻兵屡屡在战场上立下奇功。
“轻兵决水!死战干渠!”
呼吸之间,帐篷之内,受河渠裨益良多的二十三县工、将军们一齐站起,一声吼,声势滔天,气势如虹。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又是一息,整个帐篷内的所有县令与工将军们刷地起立,秦人老誓震荡河谷。
历经秦王一语,如今的泾水河渠已经不仅仅是泾水河渠自身,而是关系秦国安危的泾水河渠,如此国难危机之际,老秦人不出面,谁还出面!
“国人死战之心,嬴政心感之至。然则,治水毕竟不是打仗,我等须得议个法程出来,才能说得死战,才能有条不紊的修渠。”
“河渠令乃天下闻名水工,嬴政今日只有一句话:我虽急切,却也不能要一条废渠。河渠令尽管说工程难处,老秦人若不能克难克险,便是天意亡秦,夫复何言!”
感老秦人如此,秦王政一时间眼眶有些微红,这才是老秦人,这才是数百年来游牧陇西,放马游猎的老秦人,这才是老秦人本色!
踏步而动,对着面前的诸多县令、县长等一礼,随即又缓步行至一侧图板之前的河渠令郑国跟前,又是拱手一礼。
那郑国神色坚毅,单手紧紧握着折叠长尺,双眼亦是瞪得混圆,看着面前的秦王政一礼,一时间,脑海中一片空白,数息之后,才徐徐恢复常态。
“治水无虚言。”
“目下最难,大匠乏人。要害工段无大匠,容易出事。”
半顷,河渠令郑国干干一语。
“赵高,于河渠令禀报预备之事!”
秦王政颔首以对,随即,挥手招过一侧的少府令。
“禀报河渠令、河渠丞,日前,巴郡丞李涣从蜀郡还都述职,李涣为昔年李冰之子,大王特意征询李涣治水诸事,又令经济十署会商并通令相关各方,为泾水河渠署预为谋划了三件事。”
“其一,当年参与都江堰工程的老工匠,无论人在巴蜀还是关中,一律召上泾水河渠统归河渠署调遣。”
“其二,咸阳营造工匠无分官营民营,就是将作少府中人,一律赴河渠署听候调遣。”
“其三,蓝田大营之各色工匠急赴泾水瓠口,悉数归河渠署调遣。前述三方技能工匠,皆可依图施工,粗计一千三百余人。旬日之内,工匠可陆续到齐。”
似是早有准备,赵高出列,行至秦王政身侧,出口而言,娓娓而道,没有办点迟疑,一切诸般之事,都已经做好完全准备。
“河渠令,这些人可够?”
秦王政拱手而语。
“眼下泾水河渠之上,民力尚可,物资尚可,若是这些人可以到位,日夜而进,倒不是不可以一争!”
郑国眼中已是有些微红,身为水家水工,治水关东六国,但从来没有一位国家的君王能够与眼前的秦王媲美,先前之所以恼怒,便是认为他们肆意承诺,是将河渠视为儿戏。
然,观先前那些县令等人的士气,观老秦人的传统英气,郑国为之动容,是了,现在的泾水河渠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河渠,而是一场丝毫不亚于长平之战的战争。
战胜了,秦国更加强大!
若是战败,秦国很有可能面临诸般危机!
如此国难,与有心焉,郑国思忖良久,终于,迎着秦王政看过来的目光,勉强为之而语。
“河渠令如此之言,嬴政此生不忘。”
“泾水河渠,夏种成渠,诸位,可有异议?”
秦王政对着河渠令郑国深深一礼,而后转身看向帐篷内全部站立起来的县令、县长、工将军等。秦人如此,秦国何以不能够一天下大势。
“没有!”
所有人异口同声,声音洪亮无比,震荡整个瓠口幕府,余韵不觉。
“哈哈哈,好,河渠完工,紧要之事在于统筹,寡人欲要重新整纳河渠人事,以利号令统一。”
“大师,宣书!”
一炷香以后,秦王政端坐在幕府上首之处,持笔墨,写就文书,将其递于身侧的护国法师玄清子,一时间,帐篷内的诸人神色再次肃然。
“秦王特书:河渠事急,重新整纳职事如左。”
“其一,擢升河渠丞李斯为客卿,总揽军民各方,统筹决战泾水。”
“其二,郑国仍领河渠令官署,总掌泾水河渠施工。”
“其三,擢升巴郡丞李涣为中大夫兼领河渠丞,襄助河渠署一应事务。”
“其四,擢升云阳县令毕元为内史郡郡守,统领关中二十三县决战四百里干渠!本王行营驻跸瓠口,决意与秦国臣民戮力同心,大决泾水!”
“此书,大秦王嬴政十一年春。”
周清持王书,行至帐前,朗声而语之。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193155/439028815.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