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小说 > 第40章 誉为樱桃进士的蒋捷何以火爆南宋河坛?

第40章 誉为樱桃进士的蒋捷何以火爆南宋河坛?


一、蒋捷其人

  在南宋词坛,蒋捷的存在感似乎低了许多。

  就连他的生平,也语焉不详。据考证,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大约于公元1245年出生于阳羡,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宜兴。29岁时考中进士,5年后,南宋在蒙古铁蹄下化为齑粉,不愿在新朝为官的蒋捷,以"一介布衣"归隐家乡宜兴的竹山,过了十多年的清贫生活;50多岁时又隐居无锡太湖之滨,过了近4年孤独的隐士生活,大约于公元1305年逝世,卒年60岁。

  就在这短暂的六十年里,蒋捿在感伤家国的更迭之下,以饱含深情的墨笔写下90多首宋词,以自己孤独的声音吟唱着南宋的终结,以"竹山先生樱桃进士"的气节抒发了自己浓烈的爱国情怀。

  其中,有三首词让人感叹至今,分别是他参加科考殿试后写下的《舟过吴江》,后来隐居武进在福善寺所写的《听雨》,以及暮年隐居在无锡太湖之滨所作的《秋晓》。

  这三首词,可谓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蒋捷凭此跻身南宋词坛,与周密、张炎、王沂孙并称"宋末四大家";亦让后世深深记住了这位静默的"樱桃进士":一个自始至终保持高洁的气节而孤独终老、一生穷苦潦倒而矢志不渝的南宋爱国词人。

  二、高中之后:舟过吴江

  1274年,蒋捷二十九岁,前往南宋的京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参加南宋皇帝宋恭帝亲临现场主持的殿试。

  他虽然幸运得中进士,但却没有当上一天南宋的官,两年后,元军攻破临安,奏响南宋灭亡的丧钟。蒋捷只好离开临安,乘船漂泊倦游思归,经过吴江县时,在伤国的无奈及内心思乡之情的交融下,以"点"、"染"手法写下有名的思归曲《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上阕吐露伤春的情绪。首句点出"春愁",用形容词"一片"突出愁绪之连绵,需借"酒"排解。

  接着用白描手法勾划船在江中行进时的状态:船在江上摇动,岸上的酒楼不时有帘子跃过。

  紧接着又用"秋娘渡与泰娘桥"两个景点渲染愁绪之凄清悲凉: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下阕以同样的手法表达急切思归、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情。首句点出"归家",借用提问"何日"表达出门在外的那份飘泊,时间长了已显疲惫,期盼早日回到家中。

  接着用白描手法勾画归家后的状态:脱去身上的客袍,把它洗干净,结束这趟远行,慢慢享受美好温馨的家庭生活"调笙"与"烧香"。这"调笙"与"烧香",其实是妻子日常生活中的两个细节,专用在此意在渲染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

  紧接着,词人笔锋一转,用樱桃和芭蕉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与前面所感叹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相呼应,用看得见的意象渲染看不见的时光流逝。樱桃成熟后颜色变红,芭蕉由浅绿变为深绿,时间并不长,一晃就到,一份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便油然而生。

  全词就通过点染和白描的手法道出舟过吴江的情景,传递出游子归家的声音,让人感叹!

  尤其是那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更是营造了诗情画意的美境。近代美术家朱宣咸由此得到宝贵的灵感,为之创作出有名的中国画《红樱桃映绿芭蕉》。

  由此,词人蒋捷荣获"樱桃进士"之称。

  三、归隐家乡:听雨

  蒋捷回到家乡宜兴后,从此,就隐居竹山,过了一辈子的隐士生活,甘愿一辈子当南宋的守灵人,以"一介布衣"孤独终老,时称"竹山先生"。

  1296年,51岁的蒋捷迁徏武进的竹山生活。大约在1299年的一个下着夜雨的晚上,路过福善寺时,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一生孤苦漂泊,痛感无奈,便写下有名的千古绝唱《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这首词里,词人蒋捷用自己三个时期不同的听雨状态,形象地勾陈了少年、壮年、晚年时的三种心境。

  蒋捷的一生其实很简单,29岁考中进士,但没有任过一天的职,后来南宋就灭亡。之后他回归家乡,在孤独而又凄凉的隐居生活中度完自己穷苦的一生。

  可以说,蒋捷的命运是悲伤的,也是深沉而又坚定的。这首《虞美人.听雨》其实就是他用心血描绘自己的一幅人生画像:

  少年时,年少不识愁滋味,下雨也给人幸福的感觉,听着下雨的声音,仿佛有佳人相伴,涌现一种浪漫的情怀。

  壮年时,责任和使命袭来,在东奔西走中感受到人生的艰难。于是,天高云淡,悲欢离合,尽涌心头。这时候的下雨就显得厚重了,听着下雨的声音,尽管"江阔云低",却又孤雁南飞,迎着风雨踽踽独行的画面徐徐拉开,显示出万般的爱恨情仇。

  晚年时,命运已尘埃落定。如今在一个萧索的晚上,自己躲在僧庐下听点点滴滴的夜雨落下,必然是凄凉的场景。这时候的听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已然随遇而安,任雨打风吹,可无动于衷了。

  蒋捿的这首《听雨》,概括了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时期的"听雨"感受,身世之痛、家国之感呼之欲出,喟叹了逝水流光的人生痛苦,读来痛彻心扉。

  因为这首词,我们深深记住了"樱桃进士竹山先生"蒋捷的孤独,他的爱国情怀,他的高洁气节,无不让人感怀。

  四、隐居太湖:秋晓

  大约于1302年,暮年的蒋捷又隐居无锡太湖之滨,《贺新郎.秋晓》就是这一时期所写的代表作: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

  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

  起搔首、窥星多少。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愁痕倚赖西风扫。

  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

  计无此,中年怀抱。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

  烟未敛,楚山杳。

  这首词,已知大限将至的蒋捷用洗炼缜密、沉郁苍凉的笔法,素描了秋天里一个孤独的隐士生活的画面。

  起句用"啼鸦"引出秋日清晨的凛冽,由远及近,写出"古道"、"嘶马"、"窥星",到所住的小院,发现牵牛花开了,小枣已渐红。

  好一个太湖之滨宁静而平淡的隐士生活!

  随后,蒋捷笔锋一转,"计无此,中年怀抱",写出"人间正道是沧桑"。通过跳脱的手法,用"旧院"追忆当年的"勾栏"生活也曾惬意,年少时"金粉屏前醉倒",而如今呢,人到中年,阅尽万般艰辛,只叹自己像当年的伍员一样到处漂泊,现流落到万里江南,身无分文,还不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在茫茫大雾中,看不见天日,看不到出路,何时才能重返故里?

  蒋捷在这首词里,很好地将写景、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以亡国之痛、身世不幸之感为主线,勾勒了一幅凄清、寥落而又充满寒意的秋景图,表达了自己虽有一颗报国的雄心,但透过秋晓的无奈,只得在愁绪、焦躁中度日如年。

  这样的亡国之痛,沦落天涯之悲,其实贯穿了爱国词人蒋捷一生的生活基调和创作风格,让人深深惋惜。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593909/11110945.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