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中国名人传记大全免费阅读小说 > 第48章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48章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字希文,生于公元989年10月1日,逝于1052年6月19日。

  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及军事家。

  他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随家庭移居至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

  范仲淹的一生,是勤勉学习、忠诚为国、勇于改革的典范。

  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哲学,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后人。

  一  生平概述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以其深厚的学问、高尚的品德及勇于革新的精神,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典范。

  1  早年困苦与立志向学

  范仲淹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后,其母改嫁朱姓人家,他随母进入朱家,曾一度更名朱说。

  少年时代的范仲淹在江苏苏州的醴泉寺寄读。

  生活条件艰苦,他每日只以稀粥为食,两餐之间以冷水浇面,以驱除饥饿与困倦,专心致志于学业。

  这段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也激发了他为国为民的宏大志向。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高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同时也恢复了原姓,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生父的尊重与怀念。

  2  政治生涯与改革尝试

  范仲淹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先后在多地担任地方官职。

  无论是在广德军、兴化县,还是后来的苏州等地,他都以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着称。

  在苏州任上,他主持修建了着名的“范公堤”,有效防御了海潮侵袭,保护了农田,改善了民生。

  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西北边疆任上,与韩琦共守边疆,成功抵御了西夏的侵犯。

  提出了“屯田久守”的战略,稳定了边疆局势,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他借机提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

  这是一份全面的政治改革方案,涉及官员选拔、财政管理、军事制度、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

  核心是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减轻民众负担。

  这场被称为“庆历新政”的改革,虽然因触及既得利益集团而遭遇重重阻力,最终未能彻底实施。

  但其主张的“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十项措施。

  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  文学成就与道德典范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尤以《岳阳楼记》最为着名。

  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描绘了洞庭湖壮丽的自然风光,更通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展现了超越个人得失的崇高理想,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范仲淹的诗文,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既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有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家风传承与社会贡献

  范仲淹在个人生活中极为简朴,他强调“以俭养德”,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家庭教育之中。

  他四个儿子在他的教诲下,成年后才出仕为官。

  个个都以廉洁自律着称,体现了范氏家族良好的家风。

  范仲淹还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创办书院,鼓励读书风气,为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  主要功绩

  范仲淹,作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其一生的主要功绩广泛体现在政治改革、军事防御、文学创作、教育事业以及道德典范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政治改革:庆历新政

  范仲淹最为人称颂的政治功绩莫过于他主导的“庆历新政”。

  面对北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冗官冗兵、财政危机等问题。

  范仲淹在宋仁宗的支持下,于庆历三年(1043年)提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改革方案。

  这份改革蓝图包括十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提升官员素质、改革科举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国防建设等。

  尽管由于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这些改革措施多数未能持久,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政府效能。

  并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军事防御:稳固边疆

  在军事方面,范仲淹同样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他曾在西北边境担任要职,与韩琦共同负责对西夏的防御工作。

  面对西夏的频繁侵扰,范仲淹采取积极防御策略。

  一方面加强军事训练,整饬军纪;

  另一方面,他提出“屯田久守”的策略,鼓励士兵屯田自给。

  既解决了军队的粮草供应问题,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了边防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西夏的攻势,为北宋争取到了宝贵的和平时间。

  3  文学创作:《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也是其重要功绩之一。

  他的《岳阳楼记》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刻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胸襟和高尚情操。

  成为激励后世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奋斗的精神坐标。

  此外,范仲淹的诗文作品广泛涉及抒情、议论、叙事等各类题材,风格多样,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其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造诣。

  4  教育事业:创办书院

  范仲淹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他不仅在家中严格教育子女,而且积极投身于公共教育事业。

  他创办了应天府书院(后改称南京国子监)。

  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求学,成为北宋时期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

  书院的设立,不仅推动了学术交流,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对后世的教育模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5  道德典范:廉洁奉公

  范仲淹在个人品行上的示范作用,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功绩。

  他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以身作则,树立了为官者应当具备的道德标准。

  即使位居高官,也不忘民间疾苦,常以百姓福祉为念。

  他的言行举止,成为后世官员效仿的榜样。

  对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官场文化产生了深远的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范仲淹通过其在政治、军事、文学、教育以及道德等方面的杰出贡献。

  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敬仰和学习的楷模。

  三  历史评价

  范仲淹作为北宋时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其一生的贡献与影响在历史上获得了广泛而深刻的评价。

  从当世到后世,人们对范仲淹的评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总体上呈现为高度赞誉与深刻缅怀。

  他在政治、军事、文学及人格魅力方面的表现,都成为了后世评价中的亮点。

  1  当代评价:改革先驱与边疆守护者

  在范仲淹生活的时代。

  他的“庆历新政”虽然因触犯既得利益集团而遭到激烈抵制,最终未能全面实施,但其改革理念和实践尝试,在当时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士大夫阶层中有许多人认同他的政见,认为他是敢于直面时弊、勇于革新的典范。

  同时,范仲淹在西北边疆的军事部署与防御策略,成功抵御了外敌入侵,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赢得了当地军民的爱戴和尊敬,被视为边疆的守护神。

  2  文学成就:《岳阳楼记》与士人精神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尤其是《岳阳楼记》,在当时就被视为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佳作。

  文章中所体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宽广胸怀,也成为了士人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无数读书人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懈努力。

  这一理念在宋代乃至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衡量士大夫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尺。

  3  历史地位:政治家与思想家的双重身份

  随着历史的推移,范仲淹的历史地位逐渐被抬升。

  明清时期的学者和史学家,如顾炎武、王夫之等,对范仲淹的政治理念和改革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他是挽救北宋衰落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们赞赏范仲淹的远见卓识。

  认为如果“庆历新政”得以全面推行,或许能改变宋朝的命运。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的历史背景下,范仲淹的勤政爱民、廉洁自律的形象,成为了理想官员的典范。

  4  近现代视角:改革精神的传承与反思

  进入近现代,随着对传统历史的重新审视,范仲淹的形象更为立体多元。

  一方面,他作为早期改革者的形象被进一步强化,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敢于挑战旧秩序、追求社会进步的代表人物之一。

  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改革精神。

  这种精神在近代中国面对列强侵略、社会变革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庆历新政”的局限性进行反思。

  指出它在制度设计、执行力度等方面的不足,但这并不影响范仲淹作为改革先驱的地位。

  5  总结

  综上所述,范仲淹的历史评价是多维度且持续正面的。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文学领域的巨匠和士人道德的楷模。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人其事进行了深入解读和高度评价。

  他的改革精神、文学贡献、人格魅力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共同构成了范仲淹在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地位,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四  结语

  范仲淹的一生,是不断探索、勇于担当的一生。

  他的政治生涯虽多有波折,但其改革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谊,至今仍为人们所铭记。

  在文学领域,他以文载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象征。

  其“先忧后乐”的思想,至今仍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不懈努力。

  ——————————

  《范公吟》

  庆历风云变,岳阳楼上人。

  一笔忧乐论,千古士魂振。

  少贫志弥坚,儒袍战沙尘。

  新政图强盛,奈何阻权臣。

  河山破碎时,挥师守北门。

  文武两兼备,英名四海闻。

  清风两袖轻,明月鉴冰心。

  范公虽远去,遗泽润后昆。

  杏花春雨里,书声伴竹林。

  先忧而后乐,美德耀星辰。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629046/11111115.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