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内阁首辅胡宗宪,让英雄劝英雄
北镇抚司诏狱,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狱。
且不提嘉靖执政的四十年来,多少官员进过此地,单就这数年间……
陶仲文在这里关过,后处死。
严嵩在这里关过,后处死。
东厂终究不比锦衣卫,此时领东厂缉捕海瑞的提刑太监冯宝,走在幽深的石道中,听着自己的脚步声,盯着墙上微光昏黄的油灯,背嵴发凉。
四面石墙,满地石面,顶上石板,都是清一色的花岗岩铺砌而成。
狱深地面一丈,常年不见日光,干燥如京师都常见潮湿,人关在里面,就是不受刑,时日一久也必然身体虚弱,百病缠身。
冯宝看着都受不了,但到了最深处的牢门前站住,外面的灯笼光洒进去,影影绰绰看见那海瑞戴着脚镣手铐,居然箕坐在散乱的稻草地上,闭目养神。
“这位真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了,怪不得敢写出忤逆万岁爷的奏疏!”
冯宝心中暗暗地道,也不知是惊是叹,亦或是潜藏着几分佩服,但无论如何,都谨记着干爹吕芳的嘱咐,开口道:“打开牢门!”
牢门缓缓开启,海瑞睁开眼睛,就着光亮,见到是个宦官进来,微微凝眉。
对于这种反应,冯宝也不恼,走近几步道:“海瑞,锦衣卫已经查出,你将家人送走,又买了棺木,再上奏疏,显是死谏!”
海瑞闻言身体虽不动,却暗暗松了口气。
他不在乎自身,但也担心自己所为,会引起天子的猜疑,牵连旁人。
因此这段时日,他不与任何同僚友人往来,果然事后追查起来,没有连累无辜。
冯宝说这话本是铺垫,眼见海瑞微微放松,才接着道:“然天子一怒,流血千里,不说主子那般刚烈的人,从古至今,摊上哪一位万岁爷,看到你这样大逆不道的奏疏能够忍受得住?今夜真是捅破天喽!”
这话海瑞就没有反应了,更不屑回答。
自古御史言官的职责,就是规劝天子所为,且不说宋朝时包拯直言,宋仁宗唾面自干,即便是许多恶名留于后世的皇帝,都是听御史劝谏的。
而今百官却逢君之恶,顺谀上意,皇室大贪,他们小贪,上下一心刮尽天下民财,才有了万马齐音的局面,不然他身为六部主事,又何必上这种奏疏?
冯宝察言观色,止住这方面的诉苦,话锋一转:“幸得圣上如天之仁,宽宏之德,海瑞,你能生于本朝,是有福之人,现在有一个机会,你且要把握住!”
海瑞眼神一动,终于开口:“妖人入宫了?”
冯宝微怔:“什么?”
海瑞目光灼灼地盯住他:“我问你,是不是那揭皇榜的妖人入宫,迷惑陛下了?”
即便是昏暗的牢房内,冯宝也被他那湛然的目光看得都是一惊,下意识地要退后。
但他终究也是太监里出类拔萃的人物,硬生生止住,不禁有些恼羞成怒起来,原先预备的节奏打破,又不敢呵斥,只能冷冷地道:“海主事好威风啊,可咱家是来救你的!”
海瑞心头愈发肯定,是那个揭下皇榜的玉净做了什么事情,才让东厂的提刑太监,都来对自己好言好语。
对此他不喜反怒,厉声道:“陛下切不可听信那妖人之言,乱江山社稷,我海瑞不要其他,只愿陛下醒悟,为天下万民,为长治久安!”
“唉!果然是油盐不进的!”
冯宝叹息,但想想对方的所作所为,又觉得正常起来,大为头疼:“此人性如顽石,脾气又臭又硬,干爹托付的事情,怕是办不成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无论冯宝说什么,海瑞都沉默不言,自始至终只有那一番话,逼得冯宝只能泱泱离去。
回宫复命。
……
乾清宫。
嘉靖正在看锦衣卫承报上来的行状,上面记录了海瑞自从入京后的行踪,虽不至于每日一举一动,纤毫毕现,但绝大部分活动,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下。
其中几页的记录,将嘉靖的目光吸住了。
“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申时,海瑞接户部急报,赴通州军粮库解粮,二十八日辰时押粮至大兴赈灾;”
“嘉靖四十年二月初七运河开航,海瑞送其母其妻搭船南下;”
“自嘉靖三十九年七月至今,海瑞除赴户部至大兴当差,未到任何官员家造访,也未有任何官员与之往来。”
再结合海瑞入京前在地方的功绩,嘉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标准的清官,更是直臣,孤臣!
只不过他疑心病极重,结合玉净的出现,又觉得不对劲。
取千秋真经,求万世治安,偏要刚刚上疏的海瑞,哪有这么巧的事?
莫不是串通好,一个上奏疏,一个揭皇榜,就是要让他这位九五之尊威严扫地?
正在这时,内侍通报:“万岁爷,蓝道长求见!”
嘉靖立刻道:“让他进来!”
片刻后,蓝道行来到面前,稽首行礼:“陛下!”
嘉靖恢复往日的澹然:“蓝神仙,朕候你多时了……”
蓝道行面孔一红,赶忙道:“小道修为浅薄,万万不敢当陛下神仙之称!”
嘉靖不置可否,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玉净仙子如何?”
蓝道行沉声道:“确有神力,更有抚平阴气,超度孽苦的伟力。”
相比起观音菩萨人尽皆知,玉净没有名气,自称真武座下,当然要予以辨认。
经过正一道符箓三宗的反复确定,这位确有仙家修为,甚至是纯正的天庭气息,令他们都喜不自胜,恨不得能攀上对方,与失联已久的祖师取得联系。
“看来是仙家临尘,神道终究复苏!”
嘉靖想到山神土地,龙神仙子,纷纷现世,心头热切起来,但想到自己仅有十年不到的阳寿,眼中又闪过凄凉之色。
三花聚顶本是幻,脚下腾云亦非真,他如今所为,却是不为长生为阴司了……
无论如何,嘉靖对于来者的动机不再怀疑,更要向真武取回那千秋之经。
“退下吧!”
既然蓝道行不再是蓝神仙,马上打发走后,嘉靖起身踱步,转了几圈,狠下心来,到了桉前,拿起《治安疏》,重新展开。
昨夜他连这本奏疏的第一篇“君道不正”都未看完,就直接砸到地上,所幸并未丢弃,现在必须完完整整地看完了。
可哪怕有了心理准备,嘉靖的脸色还是肉眼可见地阴沉下去,气得肝疼。
海瑞的言辞虽然不华丽,却极为辛辣。
奏疏内对于汉文帝也不是完全赞同的,依旧有批评之言,因为汉文帝不尊孔孟崇尚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有优游退逊之短,怠废政务之弊,但海瑞仍认汉文帝为贤君,又因文帝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为心,与民休养生息。
而嘉靖二十年不上朝,美其名曰无为而治,其实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为民。
最后的总结,就是以文帝之贤犹有废政之弊,当今皇帝更是不如汉文帝远甚!
诛心!诛心啊!
历史上,嘉靖虽然赦免了海瑞,但《明实录》将《治安疏》里面与汉文帝论高下的部分被删节了,就很能说明,到底是哪些部分破防了。
此时嘉靖也很有种将这些内容统统删去的冲动,深呼吸几下,才看起了第二篇章“臣职不明”。
这一段他本来以为能好过些,毕竟不是骂自己,但看着看着,手还是轻颤起来。
因为海瑞痛骂了百官阿谀奉承,但依旧明言,这个风气就是嘉靖造成的。
之前劝谏的臣子都什么下场,百官都看在眼里,直言的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谁又愿意来冒这个风险呢?这实在有悖人性!
不过海瑞认为,孟子曰舍生取义,百官的道德标尺和普通百姓是不同的,身为官员,必须要牺牲自我的觉悟!
历史上《明实录》这一段也被删节了,将其中的几点关键之处删去,变成完全是骂百官,用来撇清皇帝的责任……
嘉靖目光闪动,再度有了删改的想法,继续往后面看去。
第三部分,就是具体的改正措施,总结起来,莫过于十六个字:
勤于朝政,节省开支,广开言路,以民为本。
对比上面的惊天之言,这些并无出奇之处。
但治理国家,恰恰就是没有什么奇思妙想。
何为王道,历朝历代早有体现,愿意学自然能学,不愿意做的,说多少都是无用。
当然,到了大明如今的局面,只按照这样的办法,也是无法力挽狂澜的,需改革才能救世……
这就是人无完人了,海瑞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若将他与后面的张居正相比,在政局上的眼光和格局,差距一目了然,但并不影响海瑞的评价。
后世有些观念,因为海瑞在政务上不如张居正,就将之定性为空谈家,当真毫无道理,海瑞既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又有直谏中枢的勇毅,是毫无疑问的能臣,《治安疏》的出现,更当得起“千古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倒也难怪,得仙家看重……”
此时嘉靖完完整整地看完了这本奏疏,怒火之后,冷静下来,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小的六品主事,确实有一股敢为天下先的浩然正气。
以其刚正,镇住枉死城内怨魂恶念,不是无稽之谈。
如果骂的不是自己就好了……
嘉靖默默叹了口气。
鬼使神差的,拿起《治安疏》又看了一遍。
然后转向关中大震的情况,翻看后,终究陷入了长长的沉默。
他这位万民的君父,是真的如奏疏所言,那般的不合格,天下鄙视其久矣了么?
吕芳走入殿中时,所见到的就是这一幕,轻轻唤道:“主子!”
嘉靖回过神来,手掌压了压,神情恢复正常:“如何?”
吕芳在听了冯宝所言,也感到异常棘手,却在经历了被怀疑后,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将海瑞的反应禀告。
嘉靖听完,眉毛勐然扬起,表情怪异:“朕予机会,他竟不愿,是不是还要朕去求他啊?”
吕芳只能低声道:“此人自绝于君父,自绝于朝廷,主子不值得为他动怒!”
“呵!”
嘉靖嘴里挤出怪笑两声,觉得无比荒谬。
如果没有玉净,他即便不杀海瑞,也不过是弃之不理罢了。
况且这等直臣用得好,倒是能对付那些贪臣墨吏,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留给下一任天子便是,裕王性情绵软,倒是适合用之……
可现在,神仙的选择,却将他逼到了墙角。
海瑞的正气,可取回真经,超度亡魂,偏偏这位对于修玄不屑一顾,即便以生死逼迫,也是不予理会的,更别提荣华富贵诱之……
如何是好?
“主子要保重龙体!”
眼见这位面色发白,身形微颤,吕芳心痛之余,鼓起勇气道:“海瑞做教谕时,就有海笔架之称,能入户部为官,则是得了胡部堂的赏识……”
“胡汝贞!”
嘉靖眼睛一亮,终于想到了那位同样忤逆上意,被顺势打发去了蓟镇,巡视九边的胡宗宪。
此时即便是他痛陈厉害,也难以让海瑞心服口服,担起神仙托付的重任,倒是胡宗宪,能否加以说服?
“他们都是直臣,都是英雄好汉……”
“那便让英雄去劝英雄!让好汉去劝好汉!”
有此一念,嘉靖如拨云见日,心头一松,稍稍迟疑后,又有了一个决定。
内阁不能再如此无为了……
此次变数中,阁老吕本的无能,着实让嘉靖已经失望透顶。
严嵩和徐阶各有各的败坏之处,但至少勇于任事,遇到变数能有所应对,吕本的唯唯诺诺,是真的撑不起统领百官之责。
当年应下的承诺,终究要履行,大明朝如今的状况,也唯有胡宗宪才能担起扶危振颓、扭转乾坤的重任……
“唤回胡汝贞,进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自此。
自严嵩倒台至今数年,大明终于有了新的百官之首,内阁首辅!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753/747194185.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