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人总有多重身份。往往,隐秘的身份比外显的身份更有趣。
说远一点,那个叫作嵇康的铁匠,还能写一手不错的文章;那个叫黄公望的卜者,还能画几笔淡雅的水墨。说近一点,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其实是一流厨师,一个天天上街买菜的邻居大妈居然是投资高手。
辛卯年秋日的一天,深圳举办“新生代普洱茶”品鉴会,近二十年来海内外各家著名茶场、茶厂、茶庄、茶商提供的入围产品,经过多次筛选,今天要接受一批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品鉴专家的终极评判。
一排排茶艺师已经端坐在铁壶、电炉、瓷杯后面,准备一展冲泡手艺。一本本精致的品鉴书,也已安置在品鉴专家们的空位之前。品鉴书上项目不少,从汤色、纯度、厚度、口感、余津、香型、气蕴、力度等等方面都需要一一打分。
众多媒体记者举起了镜头,只等待着那些品鉴专家在主持人读出名字后,一个个依次登场。
品鉴专家不多,他们的名字,记者们未必熟悉,但普洱茶的老茶客们一听都知道。突然,记者们听到一个十分疑惑的名字,头衔很肯定:“普洱老茶品鉴专家”,却奇怪地与我同名同姓。仔细一看,站出来的人竟然也长得与我一模一样。
不好意思,这是我的一个秘密身份的无奈“漏风”。
本来,我是想一直秘而不宣偷着乐的,没想到这次来了这么多“界外记者”。这次和我一起“漏风”的,还有我的妻子马兰,她在文件上标出的头衔也是“普洱老茶品鉴专家”。但她觉得我们两人既然一起“漏风”就不必一起亮相了,便躲在茶桌、茶客的丛林中低头暗笑。其实,几乎所有的高层专家都知道,她在普洱茶的品鉴上,座次还应该排在我的前面。
人们一旦沉浸于自己的某一身份,常常会忘了其他身份。如果不忘,哪一个身份的事都做不好。每当我进入普洱茶江湖,全然忘了自己是一个能写文章的人。当然也会看一些与普洱茶有关的文章,那也只是看看罢了,从来没有以文章的标准去要求。这次在深圳“漏风”之后,就有很多朋友希望我以自己的文笔来写写普洱茶。
这就要我把两个身份交叠了,自己也感到有点不知所措。
想了半天后我说,本人对文章的要求极高,动笔是一件隆重的事。当然,隆重并不是艰深。文章之道恰如哲学之道,至低很可能就是至高,终点必定潜伏于起点。如果谈普洱茶谈得半文半白、故弄玄虚、云遮雾罩,那就坏了,禅宗大师就会朗声劝阻,说出那句只有三个字的经典老话:“吃茶去。”这就是让半途迷失的人回到起点。因此,如果由我来写一篇谈普洱茶的文章,一定从零开始,而且全是大白话。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756659/41500750.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