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嫤语书年章节目录 >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未央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未央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比凉爽的秋风更加让雍都朝野振奋的,是南方平定,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

骄阳在湛蓝的天空中灼灼明亮,雍都的城墙面前,去年大战留下的满地狼藉早已不见了踪影。风吹来,城头的旗帜猎猎作响。红底日月的天子旗插在城楼正中,也插得最高,可它的周围,交龙玄底,魏氏的诸侯旗遍布各处。

“来了。”周氏忽而在我身后道。我一手遮在眉间,朝远方眺望。

只见尘头乍起,果然正有队伍出现在道路尽头。左右一阵兴奋,待得那些人马的影子变得清晰之事,城头鼓角齐鸣,得胜乐的声音雄壮激昂。

我身旁的玉莹望着远方,忍不住掩面而泣。妇人们纷纷安慰她,有人笑着说她再这么哭下去,脸上的妆粉便化了,可见不得许寿。玉莹这才紧张地立即拭净泪水,不时问婢女妆容是否难看。

“父亲……”阿谧被阿元抱在怀里,忽然将小手朝城下招了招。我随着望去,只见军士列阵而出,五匹骏马拉着一辆车,辚辚跟在后面。车上没有车盖,魏郯身着朝服端正地坐着,四周仪仗俨然。

“真是大司马呢,小女君真聪明。”阿元笑着说。

阿谧已经来过城头多次。她不怕高,不怕吵闹,也不怕军士。

“父亲!”她被阿元夸得有些喜滋滋的,忽然向魏郯大声喊道,阿元连忙捂住她的嘴。

魏郯坐在车上,一动不动。

前方,“孟”字、“许”字和绘着各色神兽的大旗已经看得清楚,军士行进阵列齐整,竖起的兵刃密密麻麻,气势赳赳。待到城前,队伍前的众将下马。孟忠、许寿以及出城百里监军的魏平上前向魏郯行礼,大声禀报归来将士之数。魏郯下车,亲手将几人扶起,置酒接风。

而礼毕之后,军士两边分开,却有一车缓缓驰出。待到百步之处,车上一人身着素白衣袍,手捧玉玺,走到魏郯面前,跪拜道:“罪人王茂携玉玺来降,伏惟请罪。”魏郯接过玉玺,将他搀起,道:“王公归顺朝廷,何罪之有,快快请起。”

王茂虽起,却仍垂头,远远望去,一脸谦恭之色。“王茂?”毛氏小声道,“不就是割据了百越,自称岭南王的那个王茂?”

“就是他。”周氏颔首。

“他归顺朝廷,倒是大堂兄先来受降?”毛氏不解地问。

“当然是大堂兄。”周氏嗤笑。“又不是天子打败了他,再说了,天子重疾,如何能来?”

毛氏哂然。

王茂曾是先帝的岭南刺史,与大多数割据诸侯一样,天下大乱之后,王茂拥兵自立,借岭南的山泽和密林裂土一方。他的归降意义重大,江东吴氏、荆州梁氏和岭南王氏,是南方最大的割据诸侯,如今,灭的灭,降的降,南方重新回到了朝廷手中。

我四处望了望。天子没有来,百官却来了不少。有的立在城上,有的在城下,像是刚从朝堂上过来,亦各着朝服。见得这般阵势,那些能被我瞥到的脸上,表情各异。

雍都的朝臣,除了迁都之后新入仕的,大多是长安的旧臣。他们出身士族,此生见过的的争战,是从何逵乱长安以及之后的军阀混战开始的。那时的朝廷,脆弱不堪,一小股千人的持械流氓都能让奔逃中的公卿们心惊胆战。

来到雍都之后,我发现这些人对行伍之人的看法十分复杂。他们需要强权,护卫朝廷,驱挡灾祸;但是,他们对这强权建立的基础有所恐惧。

那些为魏氏打下天下的人,大多出身黔和庶族,从魏傕到魏郯,任人唯才,非士族出身的将官凭着战功升迁封侯,与从前靠家族荫蔽而享受高官厚禄的士人们分庭抗礼。所以,士族们对魏氏可谓又蔑又敬又畏,而魏昭文质彬彬、与士族意气相投,便立刻成为魏氏与士族之间互相妥协的一块桥板。

魏傕当初对立嗣之事态度暧昧,现在想来,亦是此故。他四处征伐,如果能用自己的儿子拉拢拉拢士族朝臣,暂且稳住后方,那是绝对划得来的。只是恐怕连他也没有想到,他还没理顺其中的纠结,便已经重病缠身,以致酿成后患。

魏郯是个务实的人,他认为那些靠家族荫蔽而得以高就的朝臣,大多不学无术,只知空谈,尸位素餐。他觉得只要手握重兵,朝廷中的口舌之争便是浮云。所以对于朝臣们的言行,他一向不在意。

不过,去年平定乱军之后,魏郯掌控朝中军政,他的想法亦有所改变。得天下和治天下,本是两回事,朝中百官,魏郯不再放任。朝中、军中,参与、协助魏昭作乱的人,魏郯一律交与有司依律治罪;而保卫有功者,无论出身,魏郯亦一律论功行赏。而此事的意义,亦远非清除魏昭余势。大批的朝臣因此贬免,士族对魏郯的反对声亦陡然变低。

士族毕竟根系庞大,魏郯也并非打算跟他们作对。重掌朝廷之后,魏郯对士族反而温和起来。一些名望深远的家族,即便牵扯了魏昭作乱之事,魏郯只究其当事者,其余人等则加以安抚。恩威并施,士族中纵然有人对魏郯不满,失了魏昭,他们也已经难掀风浪。

而与此同时,魏郯继续致力革新,朝中空缺出来的位置,魏郯拔擢能者充任,今年的孝廉,他更是亲自问对。

我看向城楼下,魏郯虽身着朝服,两边的卫士却全副甲胄,虎背熊腰,锃亮的兵刃杀气隐隐,那般神采飞扬,与朝臣们的模样对比鲜明。我心中不禁暗笑。魏郯跟我说过什么蛇打七寸,或许在他看来,把朝臣们拉到这太阳底下,在他们面前摆出这些阵仗,便是要拿他们的七寸。

正神游之间,城下的受降已毕。魏郯登车,领着身后浩浩荡荡的将官和军士入城。城中并非圩日,可街上的民人却来了不少,熙熙攘攘地围在街道两旁,过节一般热闹。

当魏郯的车驾驰入,人群中一阵欢呼。车马将士皆威风凛凛,飞扬的旗帜,齐整的队列,引得人群争相观望,开道的武士不得不结成人墙。

“大司马威武!”我听到有人高声喊道。

“……威武!”阿谧学舌道。我笑笑,眼见着魏郯的车驾被后面浩浩荡荡的旗帜和人头挡住,也不再观望。

“公羊公子说的是隅中启程?”我问阿元。阿元颔首:“正是。”

我望望天色,时辰已经差不多了,抱着阿谧朝城下走去。

天气凉爽,出门远行的人不少。东门外的亭庐前,到处都是置酒送行的人。

我就着车窗张望了好一会,才望见公羊刿那高高的个子。

他一身行装,腰佩着那柄祖传宝剑,神采奕奕,正与送行的友人说着话。而他的身旁,若婵垂髻素钗,亭亭玉立。

他们今年二月成婚,新府离魏府并不远,这些日子,若婵常常以公卿夫人的身份过府来看我。

南方初定,事务繁杂。淮扬一带久经纷争,如今急需一位熟识情势的人担当扬州牧。正当魏郯为人选踌躇,公羊刿主动请缨。他虽年轻,却曾多次前往淮扬,对风俗民情颇有了解。扬州牧之职,乃是巡检当地政务,公羊刿为人果敢可靠,正是不二之选。

出乎我的意料,若婵对此居然一点怨言也没有,并且要跟着公羊刿一起去。

“扬州多美人,让他独自去了,到时带回几个年轻水灵的小妾怎么办。”我问她的时候,她轻描淡写地说。

这话当然半真半假,可如今看她与公羊刿站在一起,又觉得她是真心想跟去的。

驭者将马车驰前,待得停稳,我抱着阿谧下了车。

“若婵……姨姨!”阿谧喜欢若婵,望见她就叫了起来。若婵也望见了我们,露出微笑。

“阿谧也来了。”她走过来,抱过阿谧。

我看看若婵,又看看公羊刿,莞尔道:“幸而不曾来晚。”

公羊刿笑笑:“若婵说你定会来,不肯早走。”我看向若婵,她还在逗着阿谧。自从与公羊刿成婚,她的打扮也变了个样,虽仍然明丽,也仍然涂抹些脂粉,但已经全无伎馆主人那样的妖冶之气。

与公羊刿送行的人过来与我见礼,我看去,只见有朝臣、有将官,还有公羊刿的两位兄长。这些人我都算识得,皆一一还礼。

不过,公羊刿的父母没有来。他们一直不肯接受若婵做儿妇,公羊刿娶若婵的时候,他们甚至放言不会到场。幸而公羊刿是个从小违抗父母意愿到大的人,最后,终究是公羊氏的二老拗不过这个儿子,受了新人拜见。

有嫌隙在前,二人婚后,若婵在公羊家依旧待遇冷淡,从今日的情形便可见一斑。可是若婵与公羊刿似乎毫不在意,今日这送行之处,他们比任何一对夫妻都看起来更加合衬。

“大司马受降完毕了?”若婵与阿谧玩耍的空当,公羊刿问我。

我应一声,正要说话,忽然看到酒案上,放着一只酒壶。我愣了一下,道:“琼苏?”

“嗯。”公羊刿答道,“车上还有些。”

我明白过来,去那边要路过淮南,那里有二兄的牌位。

“你有心。”我轻声道。公羊刿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朝若婵那边抬抬下巴,道:“她备下的。”

我颔首。

若婵从前对二兄的感情,公羊刿是清楚的。他会不会妒忌我不知道,可是从前到现在,许多事都改变了。

“听说那边的牌位和祠堂都是新修葺的,何人所为你可知晓?”他又问。

我听着这言语,怔了怔,片刻,道:“知晓。”

那是裴潜修的。虽然没有开口问过,但是我当时在淮南遇到他的时候,立刻就明白了。而之所以没有问他,是因为傅氏的事是我们谁也不能跨过的槛,向他求证,得到答案,而后呢?

那时他希望我们能回到从前,但是我做不到,祠堂的事,不若装聋作哑。

不过,这些都是旧事。如今想起来,不过徒有些感慨。

公羊刿看着我,也没继续往下说,岔话道:“我听说季渊在胶东风靡得很,他每每从海上回来,岸边等他的女子能排出几里。”

我讪然。此言虽不知真假,可裴潜的风采我是相信的,祸水到哪里都是祸水。

“父亲!”这时,阿谧突然喊了一声。我讶然,转头望去,却见魏郯果真骑马从城门那边奔了来。他换了一身便袍,在几丈开外停住,下了马。

若婵把阿谧放下,阿谧脚一沾地,立刻朝魏郯奔去。魏郯俯身接住,将她一把抱了起来。

我诧异地看着他,他却不多解释,与众人见过礼,对公羊刿道:“准备妥当了么?”

公羊刿颔首,道:“诸事皆已齐备。”

魏郯看着他,片刻,将阿谧交给阿元,从旁边的案上取来两只酒盏,斟满酒,将其中一只递给公羊刿。

“一路保重。”他举盏祝道。

“多谢大司马。”公羊刿谢道,说罢,各自仰头饮下。

“此去,不知何时才回。”我在一旁问若婵。

“短则一两载,长则三五载,未有定时。”若婵道。

我瞥瞥四周,低声问:“你的伎馆呢?”“暂且租给了一名年长弟子。”

我不解:“租?”

“那弟子入行多年,事务熟悉,应付得来。伎馆交到她手中,不会亏。”若婵说着,望向公羊刿那边,神色悠然,“我收收租,过过两年清静日子,也是不错。”

我想了想,道:“你不怕她自立了门户,将来你想再收回来便收不回了?”

若婵不以为意:“收不回便收不回,便是从头再来,经营伎馆也无人能比得过我。”

我识相地闭嘴。她是若婵,怎么说话都能占理。

“下回再见,你怕是就不在魏府中了。”若婵忽然道。她这话提过多次,我知道她指的是什么,无奈地笑笑。

去年的雍都之乱平定之后,天子以重病为由,不问朝政。魏郯监国,代天子理政。

当然,重病是托词,真正的原因,是天子有意禅位与魏郯。此事虽然确切只有少数人知道,但朝野内外,却没有人猜不到。

想到天子,我只有欷歔。他那日挟持阿谧,我心中至今心有余悸。可是,我并不恨他。我知道他一直以来承受着什么,帝位和责任,也许把它们抛开会对他更好。

“下回再见,你们二人要带回一个小人才是。”我说。

若婵看着我,抿唇笑笑。

叙话别过,公羊刿和若婵终于登车启程。

我立在道路旁,望着若婵在车帘后探出来的头,朝她挥挥衣袂。

若婵露出笑容,未几,被后面跟着的行人车马挡去了身影。

我不喜欢离别,这二字在我的心底总会引起伤感的回忆。看着他们远去,我的眼眶倏而有些发涩。

一只手按在我的肩上。我回头,魏郯看着我,双目温和。

“回去吧。”他说。我颔首,轻轻反握他的手。

公羊刿的亲友还未离去,魏郯与他们说了好一会话,才终于命驭者启程。

“马……马马……”阿谧看到魏慈的坐骑,一个劲把身子朝车外探去。

“不可吵父亲。”我说着,便要把帏帘放下。

不料,魏郯却骑马过了来。

“来,上马。”他伸出手。

阿谧高兴地张开手臂,我连忙制止,瞪向魏郯:“阿谧怎能骑马?”

魏郯不以为然:“我抱着,不会有事。”说罢,把阿谧接过去,抱在怀里。

一路上,我坐在车里,不放心地一直盯着他们。这两人却很高兴,一个驭着马跑过这边又跑过那边,一个手舞足蹈“咯咯”笑。

回到魏府,魏郯没有进门,又匆匆往朝中去了。我知道大军归朝的事必定还未完,只叮嘱他勿误了用膳。

他这一去便是大半日,为了给归来的大军接风,魏郯在璧台设宴,晚膳没有回来。我以为他会很晚回来,跟阿谧玩了一会,正打算哄她睡觉,家人却来禀报,说魏郯带了贵客回来,请我到堂上去。

我讶然,只得将阿谧交与乳母,对镜收拾一番,走出门去。还未到堂上,我已听得有话语之声传来,待得入内,只见魏郯坐在上首,下首上坐着的人,却正是贵客——贾昱。

贾昱是我父亲的恩师,两个月前,他终于从塞外辗转回到中原,魏郯以国士之礼相待,赐以屋舍、土地和奴婢,并请贾昱主持重开太学。

这在天下的士人之中是一件鼓舞振奋的大事。自长安毁坏之后,太学没落,雍都更是未作此设。重开太学,是不少人的心愿,可惜动乱毁坏太重,主持的人选,亦一直未有着落。

魏郯之请,贾昱欣然应承,重新担任博士之职。他亲自将典籍丹书于碑石之上,让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贾昱的学问蜚声天下,听说,第一块石碑立起的那日,前往观摩的士人便已多达千余。

魏郯对贾昱敬重有加,虽事务繁忙,却也时常到他府上拜访。而今日贾昱登门到魏府,还是头一回。

贾昱今年已经七十,鬓发全白。我曾以为他这般年纪,又要从塞外长途跋涉,来到雍都也该准备后事了。可是出乎意料,他的身体竟十分硬朗,无论讲学还是会客,从无疲惫之态。

“拜见先生。”我规规矩矩地走到贾昱面前,向他行礼。

“夫人。”贾昱还礼,声音悠然,神色和蔼。

“今日行宴之时,我与先生相谈甚欢,散席仍意犹未尽,故而请先生到府中小坐。”魏郯微笑着对我道,“夫人近来不是得了新茶?”

“正是。”我亦莞尔,命阿元去取茶具。

贾昱嗜茶,天下闻名。据说他当年远走塞外时,随行的是两车书和一车茶,逃亡也逃得甚是风雅,一时竟在乱世传为佳话。

我来烹茶,其实有些不好意思。从前,父亲不肯喝我的茶,而父亲的刁钻口味,是贾昱一手带出来的。我看着贾昱架势老道地低头品茶,心底正有些发虚,魏郯却开口了:“今日奉常呈了博士人选名册,先生举荐之人,皆栋梁之才。”

贾昱将茶盏放下,道:“大司马过誉,可惜太学新立,堪为博士之人还是太少。”

“哦?”魏郯微笑,接过我递过去的茶,道,“明年察举,先生可亲自策试。”

贾昱笑笑,却不立刻接话。

“夫人烹的是晋陵霑雾青?”他抿一口茶,看向我。

我颔首答道:“正是。”

贾昱眉目平和,道:“霑雾青,烹不可过久,水沸即起,方可得其芳香之味。”

这老叟果然比父亲刁钻。我心下汗颜,谦虚地一礼:“如此,妾谨记。”

贾昱又看向魏郯,缓缓道:“余听闻,今年举荐的秀才和孝廉,大司马皆亲自问对。”

魏郯道:“正是。”

“不知大司马可有入眼之才?”

魏郯直言道:“州郡举荐之人皆出身士族,可遴选者本是不多。”

贾昱抚须:“如此,大司马便是年年亲自问对,可得之才亦寥寥无几。”

魏郯看着他,眼中闪过些微的亮光,随即一揖:“愿闻先生高见。”

“余愚钝,不过些许浅议。”贾昱笑而摇头,神色却是认真,“察举之制,兴盛之时,乃在前朝。文皇帝诏令州郡举荐秀才孝廉,由天子亲自策试。彼时朝中秩千石以上者,十有二三乃经察举而迁。而本朝用士之制不及前朝,究其因由,乃在于察举由州郡把持,举荐凭据空泛,全凭己身喜好,而举士唯门第是论,是以上品无寒门,庶族则无立锥之地。此制积弊已深,余以为,州郡举荐之时便可由朝廷策试,无论士庶,即便无人举荐亦可参试。如此,入仕之路疏通,则人才云集。”

我静静地听着,他的话不长,却句句教我心底震撼。毫无疑问,若是照此言施行,则无疑将旧制全然颠覆,至于好坏,我无从评断。

再看向魏郯,他手里握着茶盏,烛光在微微摇曳,在他的脸上投下深邃的影子。

“策试。”他缓缓道,似在细细咀嚼,片刻,看向贾昱,“某闻先帝时,先生曾奏请在将太学中的士庶合教。”

贾昱苦笑,道:“先帝亦有意革新,只是当时朝中阻力太大,故而不曾采纳。”

回到院子里的时候,阿谧已经睡着了。

我洗漱完毕之后,发现魏郯穿着单衣,饶有兴趣地坐在阿谧的小榻旁看她。

走过去,只见阿谧躺在小榻上睡得正香,嘴角弯着,似梦到了什么高兴的事。

我和魏郯皆忍俊不禁,将她观察了一会,我扯扯魏郯的袖子。他看看我,给她捂好薄被,轻手轻脚地走出来。

“夫君歇息吧。”我将明日要穿的衣服挂到椸上,对魏郯说。

魏郯应了一声,却在案前坐下。

室中很安静,魏郯四下里看看,从榻上拿起一只小铙。

“阿谧又弄坏了?”他挑眉问。

“嗯。”我走过去,无奈道,“她近来越发多动。”

“孩童么,谁不如此。”魏郯不以为意地笑笑,竟似有些骄傲。他将铜铙看了看,片刻,将灯台移前,慢慢修起来。

我坐在一旁,目光落在他的侧脸上。近来,他虽一直在雍都,奔波却仍然少不了,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却愈加显得眉峰笔直遒劲,鼻梁挺拔,唇形亦是恰到好处。

我忽然觉得好笑。新婚之时,自己怎会觉得他长相不入眼?

思绪正神游,冷不丁,魏郯抬起头来。

“垂涎么?”他问。

我愣了一下。不待开口,他伸手过来,将我揽到膝上。

“夫人方才一直在看为夫。”他的唇蹭蹭我的脖子,低低道。

我笑起来,没有否认。

呼吸起伏,蜜意在耳鬓厮磨间流淌。不过仅此而已,我没有让他更进一步。魏郯近来很忙,明天说不定要多早出门,夜里好好歇息才是。这样二人独处的空当,也是不错。

温存了一会,我静静靠在魏郯的怀里,他的手臂环抱着我,继续修阿谧的小铙。

“夫君当真有意要改察举之制?”片刻,我轻声问。

“嗯?”魏郯瞥我一眼,“夫人有异议?”

“并非异议。”我想了想,道,“只是觉得朝臣们大多不会答应。”

魏郯笑笑,缓缓道:“若丈人还在,只怕亦是不会答应。”

我愣住。

魏郯停下手中的活,看着我:“事关利益,若我家仍是朝臣,同样不会答应。先帝之时,士族架空皇权,故而先帝有心无力。如今万事皆改,百废待兴,正是变革之时。旧制沉疴累及新政,此时不改,将来则更是艰难。”

我看着魏郯,心隐隐撞着。

“夫君……”我的声音有些不定,“夫君有意问鼎么?”

魏郯注视着我,没有答话,却伸手往案上,抽起一卷长长的纸来。

我讶然,看着他将图在面前缓缓展开。只见那是一张城图,方有足有五六尺,上面,街市、城墙、宫室等等都描画清晰,而右上处,“长安”二字让我的目光瞬间凝滞。

“这是……”我转向魏郯。

“长安该重建了。”魏郯道,唇角弯了弯,“只是眼下国库吃紧,要建成这般,至少还要十年。”

我张张口,不知道该说什么,又看向城图。目光往北寻找,未几,就看到了傅府所在之处。出乎意料,那一小块地方什么也没画,空空如也。

“重建之处乃是街市、官署及宫室,私宅之地则仍归原主。”魏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抚抚我的头发,“傅府还有夫人,如何处置,自当由夫人做主。”

我看着魏郯,忽然,涩意泛起,眼前一阵模糊。

“怎又来哭?”魏郯无奈地用手指擦去我眼角的泪水,又认真地看着我,“阿嫤,重建长安,乃你我夙愿。可长安为何而建?长治久安,四方来朝,方有长安之兴盛。此事,我可担当,岂让与他人?”

我点点头,深吸口气:“嗯。”

“‘嗯’是何意?”魏郯似乎不满,用手指轻轻捏住我的下巴,“还打算挖了侧室金子,卷了李尚的钱逃走么?”

我握住他的手指,眨眨眼:“夫君曾说过妾留下离去,皆可随意。”

“那是从前说的,从前不懂事,收回了。”魏郯一副流氓相。

“哦?”我看着他的眼睛,轻声道,“买卖总要公平,夫君不许妾走,却何以补偿。”

“长安。”魏郯立刻道。

我往他手臂上捏一下:“不够。”

“加一个梅瓶。”

“那本就是我的。”

“再买一只给你。”

我啼笑皆非,嗔怒地抓他腰下痒肉。魏郯笑起来,抓住我的手,翻身将我压下。

烛光摇红,魏郯的双眸近而幽深,气息拂在我的鼻间。

“夫人想要什么?”他声音沙哑。

我看着他,一笑,低低道:“你说呢?”

那双眸深深,光亮灼人,未几,随着温热的呼吸朝我笼来,交缠间,与氤氲烛光化作一室甜蜜……

番外仙山

山石嶙峋,风吹来,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气息,凉凉的,湿湿的。

马车在道路上辚辚向前,轧过面上的细沙,发出软绵绵的声音。

“阿谧,看。”我撩着帏帘,将阿谧搂到身旁,兴奋地指着外面,“那是什么?”

阿谧望着道路旁那一片广阔无垠的水面,风一阵一阵地吹来,她细软的头发丝丝飞舞。

“海……”她艰难而稚嫩地说出一个字。

我笑起来,低头亲了她一口。

“小女君,”阿元在一旁笑道,“海里有什么?”

阿谧眨眨眼睛,片刻,嘴唇嘟起:“鱼……”

欢笑随着风,和着海水拍岸声四散而去。

我倚着车壁,望着外面。

这就是海。父亲那个属官跟我说过的,浩瀚无边的海。

它有的地方是沙滩,有的地方是悬崖。海浪比我见过的所有江河水浪都大,拍在沙滩上,会留下镜子一样光亮的水痕,拍在礁石上却凶狠无比,将大块的浪头狠狠摔碎。

我好奇地张望着。乍一看去,海面与大江也差不多,尤其是带些雾气的时候,似乎并无二致。可是再看久一些,便可看出分别。最明显的,就是海上时常能看到竦峙的岛山,一座一座,伫立其中。

“这些山竟生在了水里。”阿元初见时,咋舌道。

我想到的,却是仙山。不禁遐想更远、更深的海中,也有这样的山岛么?那些宝气霞光笼罩的仙山,不知何等壮观……

正神游之间,马车停了下来。

“夫人,到了。”驭者在车前道。

这时,却见一匹毛色油亮的黑马出现在车窗之外,马脸对着车里,喷了一个响鼻。

阿谧“咯咯”地笑。

未几,帏帘掀开,一双手伸进来,阿谧立刻扑上去。

“当心。”我一边叮嘱着一边跟着下车,外面,魏郯骑在黑马上,将阿谧放在身前。阳光灿灿洒下,他朝我看过来,嘴唇弯起漂亮的弧。

“驾驾……”阿谧满脸兴奋,“驾……”

“驾!”魏郯叱一声,腿夹马腹,黑马立刻朝沙滩驰去。

海风中留下一串清亮的笑声。

“主公一沾上小女君,就像个孩子呢。”阿元在我旁边,无奈地笑道。

我也笑,与她一道跟着沙滩上的蹄印前行。

沙地软绵绵的,有的地方踩下去,沙子会没过足背。这些沙子极细,进到丝履中我能感觉得到,却一点也不觉难受。

这般奇异的感觉,就像小时候我偷偷爬上母亲的大榻,在她那厚厚的丝棉褥子上踩着玩。

“夫人,看那边。”阿元忽然道。

我望去,只见沙滩上,一道栈桥延伸而出,尽头处,一艘大船停在那里,足有五六丈高,威风凛凛,模样崭新。栈桥上人来人往,似乎正把货物搬到船上。

“母……亲……”阿谧那口舌不清却又响亮的喊声传来,远远的,我望见黑马旁边,魏郯抱着阿谧,似乎在与人说话。

我笑笑,朝他们走过去。

“长嫂。”魏安见到我,连忙行礼。

“四叔。”我还礼,未几,看向他身旁的人。

崔珽坐在推车上,看着我,俊秀的脸庞露出微笑,在车上一揖:“夫人。”

“崔公子。”我向他还礼。

他坐着的的推车,看起来比从前的更复杂。昨日见到魏安的时候,我发现似乎变得活泼了许多,当然,话题还是仅限于机械。甫见面,他就拿着自己做的小木船跟我们说得滔滔不绝。

“试过水了么?”魏郯问魏安。

“试过了。”魏安答道。

“舟人呢?”

“大司马放心,舟人都是当地的渔人,水情熟悉。”崔珽道。

魏郯看看他,颔首,没有说话。

去年,魏安说要造海船,离开雍都来到胶东。今年年初,他来信说海船造好了,三月便可出海。

朝中无事,二月的时候,魏郯便以东巡屯田之名,带着我和阿谧离开雍都,往胶东而来。

魏安造的大船,据说很大,乘船的人也不少,舟人就要十人。至于船主人,除了魏安、崔珽,还有裴潜。

当初我听魏安说二月成船,三月出海,首先想到的就是裴潜。

如此巧合,他说他没有怂恿,恐怕无人相信。

“季渊何在?”魏郯问。

魏安举目望了望,未几,朝栈栈桥上一指:“那边。”

我随着望去,忙忙碌碌的民夫之间,有一人身着长袍,身形熟悉。望了一会,才收回目光,我发现魏郯看着我。

“妾去与季渊道别。”我对魏郯道。

魏郯望望那边,颔首:“去吧。”

我对他笑笑,朝栈桥那边走去。

栈桥不宽,我时常要让着过路的民夫,好一会,才终于走到大船边上。

裴潜正在指挥民夫安置物什,看到我,愣了一下,随即露出微笑。

“何时来的?”他从船上下来,问道。

“方才。”我说。

“我以为你不会来。”停了一下,他说。

我望着他:“你离开雍都时,还未与我道别。”

裴潜又笑了笑。许是在海边风吹日晒,他的脸黑了许多,当然,仍然比魏郯要白。不仅是肤色,他整个人都似乎与先前不大一样了。年幼时,他意气风发,青年时,他眉间时有忧郁之色,而现在,他仍然俊雅,却似乎无忧无虑,笑容如同头顶的阳光。

“要去到何时?”我问。

“去不多时,”裴潜道,“船上的水粮只够十人吃一个月。”

我讶然。

裴潜看着我,讥诮地说:“你可是以为乘一叶舢板便可出海寻仙岛?”

我赧然。自己想什么,在他面前甚少被揭得不准。

“没想到当初嚷得最凶的时候,如今成事的却是你。”我叹道。

裴潜莞尔:“若海外有赚钱的买卖,我会告知你。”

又来揶揄我。我瞪他一眼,却不禁笑起来。

“船……船……”这时,一个稚幼的声音传入耳中,我回头望去,却见魏郯抱着阿谧走了来。

“母……亲……”她看到我,立刻伸手要抱。

我上前,将阿谧从魏郯怀里接过来。

“要启程了?”魏郯看看那大船,又看看裴潜。

“正是。”裴潜道。

二人对视着,神色皆是平和。

“回来之后呢?”魏郯问。

“看到时如何。”裴潜道,“若不尽兴,再出几次。”

魏郯笑得无奈。

“若是累了,可回朝中。”魏郯道,神色认真,“我要帮手。”

裴潜唇角弯了弯。

“帮手不一定。”他说,“当年在长安,你我约过比剑,许多年了还未真的比过一次。”

魏郯眼睛一亮,笑道:“季渊若比,我就算来一趟胶郡也要比。”

“一言为定。”裴潜看着他。

“一言为定。”魏郯颔首。

舟人大声地呼喝,船慢慢地离开了水面。

“保重!”魏郯在栈桥上拱手。

船上的人望着这边,纷纷皆还礼。

我望着那大船渐渐远行,只觉心里的梦似乎在放在了那船上,如今被他们渐渐带离。

“不想崔公子这般人物,原本是死敌,如今却与四叔一道出了海。”我望着那边,轻叹道。

“什么死敌。”魏郯淡淡道,“各为其主,他比许多人都想得开。”说罢,他话头一转,“想看得更远些么?”

“更远些?”我想了想,望着大舟,笑着点点头。

风从海面上吹来,将我的衣袂吹得飘然鼓风。日头当空,万里无云,海水碧波起伏,与天边相接。

魏郯抱着阿谧,带着我来到离栈桥不远的小山上。这山生得奇特,山石高大,苍松如盖,从后面的山林里一路延伸而来,颇有几分风骨。

魏郯朝山坡上走去。坡势并不陡峭,沿着小径一步步往上,没多久,已经能看到山顶。

而尽头处,是一块石矶,像拳头一样,伸出海上。

魏郯抱着阿谧走到石矶上,风吹得他的帻巾飘飘。

“过来。”他回头对我道。

我走过去,旁边遮蔽的松树退去,视野登时开阔。

石矶下,是令人心悸的虚空。海风拂着浪涛拍打礁石,传来擂鼓一样的额声音。放眼处,蓝天深邃、碧海无垠、沙滩金黄,还有远方若隐若现的山岛。颜色极尽简单,却构成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卷。

“夫君常来?”我望着眼前的奇景,只觉怎样也望不够。

“也是第一次,阿安告诉我的。”魏郯道,“方圆几十里,此处地势最好。”

我颔首,正要再往前一步,魏郯拉住我:“当心。”

我笑笑,反握住他的手。

阳光灼灼,魏郯的脸上犹如镀着一层蜜金。不知为何,我觉得他此时的神色,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气势,那双目中折射出来的光芒,炯炯而锐利,却不乏沉静开阔。我想起了上次跟他一起在刚下过雪的雁台眺望长安,他也这样神色,像审视一盘缜密的棋局,又像欣赏美丽窈窕的情人。

“夫君在想什么?”我抓住心中那一闪即逝的悸动,开口问道。

“嗯?”魏郯看看我,莞尔,缓缓道,“想许多。登高远眺,能思考许多事。比如脚下,你因何而立足,又因何眺望于此。”

我望着他,心跳隐隐。

“如此,夫君因何立足?又因何眺望?”我问。

魏郯注视着我,阳光将他的双眸染得温和而分明。

“此时么?”他低低道,说罢忽而低头,往我的唇上啄了一下。

柔情与蜜意,像这日头下的海风一样,让我如沐温暖。

我望着那他深深的双眸,踮脚,也往那唇上回了一下。

“呜……”阿谧看着我们,神色好奇。

魏郯也吻吻阿谧的脸,搂过我的腰,再度看向大海。

“他们真能找到仙山么?”过了会,他问。

我笑笑,将魏郯的手握在掌间,缓缓道:“仙山,我已经找到了。”

“嗯?”为他讶然看我。

我却笑意越深,靠在他怀里,深深地呼吸。

天空传来几声鸟鸣,我望去,只见是两只海鸥。

它们正展翅高飞,洁白而修长的翅膀,在天幕中交叠,犹如比翼……

番外徐后

“……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宗庙的大殿上,奉常陈徵声音响亮,将禅让诏书一字一字念完。

话音最后落下的时候,只听低低的哭声淅沥一片,我看去,身着素衣的宗族人等跪在地上,神容悲戚。

而我的身前,天子神色平静,仿佛陈徵念的不过是他此生听过的所有诏书其中之一。

哦……或许我不应再称他为天子,因为禅让诏书刚刚宣读。

我望向阶下,那些密密站立在殿内殿外的朝臣,有人悲戚,有人平静,他们的脸,我从前可能见过,但是将来,我大概再也不会见了。

还有正前方的那人。

十二冕旒,玄衣纁裳,新绣的纹章斐然。不得不承认,这衣裳穿在他的身上,别有浑然的气势。

终于结束了么?

莫名的,我身上一阵轻松。

我姓徐,叫徐蘋。

我的母亲曾告诉我,在我五岁那年,曾有相士到家中来。他看我的面相,说我有贵极之气,日后可为皇后。我的父亲很高兴,给了那相士五金。

此事只在大人们的口中津津乐道了两年,因为没多久,父亲升任少府,带我们一家去了长安。

长安很大,人也很多。

当我第一次站在大路上,看到马车飞驰奔来,吓得大哭。

父亲和母亲却很喜欢这里。我家中的境况富足,几乎每隔几日,父亲便会在家中邀请同僚聚宴,母亲也会带着我到各处与长安的贵眷们相识。

我长得不错,性情也不错。这是许多人都认可的,于是,我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她们和我一样,都是些官宦家的女儿。不过,她们大多世居长安,比起来,我便并不那么出色。她们说的话,有时我听不懂,她们的架势,也总教我感到不适。

母亲曾鼓励我,不管自己从前生活在何处,如今我是少府的女儿,便不会矮任何人半分。

“蘋将来也许会做皇后呢。”姊姊笑着说。

我哂然,心中觉得可笑又疑惑。皇后是什么样?我这样么?

母亲并不理会我的这些怯懦,她仍然带我去各种地方,见各种人。我学着用她们的口音说话,像她们一样举止优雅,无论何人,高傲的、温和的、吵闹的、俏皮的,我都微笑以待,遇到争执,也从不生事。等到我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姑母从汾阳老家来到,拉着我惊叹说:“几年不见,蘋可是个长安人了。”

这话,我听着有几分自得。

她说的是确实,如今的我,已经是个正宗的长安贵女。

每到与姊妹们出游,我的马车后面总有年轻的纨绔子弟悄悄尾随。而我的那些朋友之中,也有几个曾悄悄地告诉我,她们的某个兄弟对我有意。

当然,这些事也只能藏在心里,无人之时拿出来想想觉得美。徐氏在汾阳乃是大家,我的父亲和母亲,一直盼我能嫁入长安的贵家。

“我要嫁情投意合之人。”我对母亲说。

母亲却不以为意地笑笑:“是么?那你告诉我,如何算得情投意合?”

“就是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

母亲又笑,抚抚我的头发,意味深长:“你怎知道他也喜欢你?”

我想说那还不简单,可仔细再想,却发现答不上来。

没多久,姊姊悄悄地跟我说,父亲看中了傅司徒的长子,可惜他上月已经娶妇,剩下次子,父亲也觉得不错。

傅氏大名,我当然听说过。淮南傅氏,天下响当当的大族,世居长安。到傅司徒这一辈,家中做到九卿的人已经有十几,而傅氏的家宅,就在贵胄云集的城北。

我的父亲虽是少府,但是城北对于我们而言,是可望不可即的。那里住着的都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的确是父亲的理想之选。

姊姊的话很快落了实处,过两日,我们阖家外出踏青,途中巧遇到了傅氏一家,父亲人缘不错,于是结伴同行。

我觉得羞赧,见到傅司徒的次子傅筠,也只敢隔着车帏瞥一瞥。

他长得很俊气,骑在马上风度翩翩,笑起来亦是迷人。他神情悠然,与旁人说笑,未几,却又策马奔至一辆安车边上,笑着说了句什么。

我看到车帏掀开一角,露出半张脸来。那张脸我认得,是傅司徒的小女儿,傅嫤。

傅嫤我也知晓,好几次与贵女们游苑,我都曾遇到过她。她虽年幼,却是公认的美人坯子。不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长安的这些贵女们也不例外,傅嫤的出身比我更高更好,玩伴也无一不是贵胄之家。

傅嫤看着她的兄长,似乎被逗笑了,明眸樱唇,身上穿着藕色的衣服,衬得甚是娇俏。

车马一路到了灞水边上,只见绿柳青郁。此地,已经案席俱全,锦帐叠叠。一名少年从林间走出来,见到傅司徒等人,微笑行礼。

我看到他,倏而愣住,几乎忘了女子不可直视他人的礼数。

那是裴潜。

长安中最负盛名的贵家子弟,同龄贵女们每日都要将他谈论上几次,而他每回与我们偶遇,都会引起突如其来的寂静,然后一阵兴奋的骚动……我对他虽久闻大名,也觉得他长得赏心悦目,可是我并不像一些女子那样迷恋。因为我知道,就算我也算高门,同他共处一城,对于我这样的人而言,他还是遥远得像天边的星辰。

因为裴潜和傅嫤,在幼时就已经订下了婚约。

不过,能与裴潜共宴游玩,已经是一件教人欢欣的事。

他和傅嫤的兄弟们坐在一起,谈笑风生。那般洒脱的模样,是我从前匆匆一瞥不曾见过的。我还留意到,他每说到些有趣的事,都会往傅嫤那边看看,似乎在打量她高兴不曾。

行宴小憩之后,众人到水边散步。我看到裴潜和傅嫤走在了一起。

他们其实看起来并不合衬,裴潜个子高出许多,而傅嫤还是个未长开的孩子。可是裴潜跟她说话的时候,微微低头,神色间带着几分宠溺。少顷,他像是说了什么惹得傅嫤嗔恼,伸手往他臂上捏了一下,裴潜那张被许多人称赞俊雅无双的脸上,竟笑得似得逞一般。

“真是好事都让她占了,是么?”姊姊在我耳边低语道,满是感叹。

我笑笑,面上不以为意,可一直到回家,我的脑海里还想着那两人在一起的样子。

心中并非不羡慕,情投意合,说的大概便是如此吧?

傅筠的事没了下文,不过几日后,父亲回到府中,神色却有些不快。

“魏傕要来长安。”他对母亲说。

“魏傕?”母亲想了想,道,“夫君帮过的那个洛阳北部尉?”

“正是。”父亲道,叹口气,将一封信掷在案上,看看我,“父亲亲自来信,要将蘋许给魏傕的儿子。”

此事,我感到愕然,母亲更是忿忿。

魏氏出身河西望族,与徐氏是故交。魏傕的父亲和我的祖父当年同朝为官,相交甚好。而魏傕亦与我的父亲有少年之谊。但是,这远远不够。

魏傕先前在洛阳任北部尉,曾得罪权贵,我父亲多方帮助才得免罪。如今,他到长安为官,也不过是个骑都尉,比起父亲有意结交的京城贵胄,简直不值一提。

无奈祖父毕竟是祖父,父亲再不愿意,也不敢违抗。

两个月以后,魏傕一家来到了长安。他们举家登门拜访之时,我见到了自己那个传说中的未婚夫——魏郯。

这一年,我十四岁,而魏郯与我同龄。

若论长相,他当然不及裴潜或者傅筠那样雕琢般精细。他的五官很有些棱角,却不突兀,看起来竟也十分英俊。当我第一次见到魏郯的时候,他立在魏傕身后,眉宇神气昂藏,教我眼前一亮。

我和魏郯的婚约,在我十八岁的时候定下了。父亲一直以相士说我不宜早婚为由拖延,却奈何不得祖父催促,我的年纪也已经不能再拖了。

从相识到定婚,我和魏郯已经不算陌生。

母亲告诉我,与魏郯定婚是权宜之计,若遇到时机,父亲还是会退掉。

我并没有把这话太放在心上。因为对于这个未婚夫,我觉得还算合意。魏郯来到长安之后,不到两年,就凭本事成为了少年羽林郎。每当我与贵女们到宫苑中游玩,少年羽林郎们骑马执戟奔过宫禁,总能引得不少人顾盼生辉。

而他们之中,魏郯无疑出类拔萃。同是一身的铠甲,他能比别人穿得多出几分飒爽之气;天子常常在宫中让羽林竞武或蹴鞠,魏郯也总能抢得头筹。

让我惊讶的是,他居然与裴潜私交甚好。有一回聚宴,他送我回家,路上与裴潜相遇,二人熟稔地说起话来。我询问之下,才知道魏郯早已跟他认识。

羽林宿卫官杜寅与父亲交好,他曾告诉父亲,天子对魏郯很是欣赏,此人将来前途无量。

这话,父亲微笑着听了,无多表示。

我知道父亲的心思。魏氏出身河西,世代武将,魏郯的梦想就是像他的祖辈那样到战场上去,取得军功,封侯拜相。可这样的前景,父亲是嗤之以鼻的。封侯拜相,最后还是要回到朝廷,食禄千石的大将,要比同样等级的朝官艰苦得多。当朝重文轻武,将来的升迁亦前景未知。最重要的是,父亲觉得我能够一开始就嫁王侯贵胄,那么,要一个现在才仅仅让天子“很是欣赏”的人做什么?

这是实话,我亦觉得有理。

可我已经慢慢接受了将来会跟魏郯成婚的事,对他,也比订婚前多了些关怀。我会像别的女子那样给未婚夫送一些小物件,比如一方亲手做的帻巾或者绣帕,比如时常出其不意地到他戍守的宫门去看他。

在魏郯同僚的起哄声里,我看到他会脸红,把我送的物件快快收入袖子里,心中很是得意。

不过,魏郯毕竟身在羽林,我们能够见面的次数极少。而魏郯也从不像别的小儿女那样见了面便腻腻歪歪,独处之时,他对我做过的最亲密的事也不过拉拉手。魏郯的有礼温和,让我觉得很舒服,不过,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想起傅嫤和裴潜,他们在一起,两人嘻笑打闹,像孩子,却很快乐。

那么,我和魏郯快乐么?

这样的话,我羞于想也羞于问,快不快乐又如何,我们已经定婚了。我喜欢他,即便此事还不熟悉,可将来会有很多时日慢慢熟悉。

在我们定婚将近一年之时,一日,我正好入宫去赏花,待得出来,便顺道去看看魏郯。可到了宫门处,他却不在。

“他方才有说有急事,告假去了。”与他同僚的羽林郎说。

“告假?”我讶然,“告假去何处?”

“似乎去了东市。”他说。

我听了这话,有些犹豫,但看看时辰还早,便让驭者带我往东市去了。

东市人来人往,喧闹嘈杂,我从来没有在这里待过。我坐在车车里,漫无目的地四处张望,却看不到魏郯的影子。

正寻觅间,路被一辆牛车堵住了,前行不得,这时我听到一个有几分耳熟的是声音,隔着纱帘看去,却见一个小贩在跟人讨价还价。

“……七十钱?”小贩似乎年纪很轻,气势却足,“这位公台,你可将长安东西南北都转个遍,七十钱能买我这棋盘的一个角,这棋盘我便送与公台!”

“那你说多少?”买的人问。

“五百钱。”小贩道。

那人眼睛神色不定。

“三百。”他说。

“五百。”小贩坚决道,“一钱不少。”

“你这是旧物!”

“呵,公台不知棋盘旧物更贵么?我原先想卖七百钱呢,看公台中意,便开个市,公台若是觉得贵,大可……”

我觉得那小贩眉目精致,宛若少女。很是面熟,却想不起来在何处见过。未几,他的脸稍稍转过来一些,我的心底犹如划过电光石火。

那是傅嫤,傅司徒家的傅嫤。我不敢相信,连忙再看,这时,马车却走了起来。我正失望,行出两三丈,魏郯的身影却在人群那边出现了。

我想唤他,可是人太多,只得吩咐驭者停下,自己下车去。

周围熙熙攘攘,我朝魏郯走过去的时候,却见他静静立在一处墙根下,似乎在看着什么。我好奇地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前方各色人等,唯一的特殊之处,只有那个娇嫩的声音--傅嫤还在原地,跟那买者唇枪舌剑。

而魏郯,神色专注,唇角微微扬着,竟是我从未见过的样子。

即便对我,他也没有这样。

人的感觉有时很敏锐,只是一瞥,便能感到异样。

我远远地望着他,直到侍婢出声提醒,我才回过神来。

“女君,婢子去唤公子过来吧。”她说。

我却摇摇头。

“不必。”说罢,我转身走回了车上。

这番去东市,我像是做了什么心虚的事似的。为何不去跟魏郯说话,我却谁说不上来。也许我本是个不爱管闲事的人,有的事被我窥到了,即便有疑问,我也不会直言。

特别是魏郯。

也许因为自己真把他放在了心上,行事便会小心翼翼。

傅嫤在市中做什么?一个贵女,乔装改扮来这市中厮混,我都差点认不得她,傅府缺钱么?

还有魏郯,他一直看着她……

我揣着着心思,整日都过得有些恍惚。

而傍晚之时,魏郯却来见我。

有母亲盯着,我们不能独处,隔着绣屏,魏郯道:“你今日去寻我了?”

这话点到了心事。

“嗯。”我轻声道,“你不在。”

“我去了东市。”魏郯道。

“是么?”心暗自突跳,“去东市做甚?”

“季渊托我办些事。”魏郯说,“他今日有要事要办,又不得空闲,我就替他出来。”

他提到裴潜,我的心稍稍放下。裴潜是傅嫤的未婚夫,如此说来,倒是通了。

魏郯有时让人捉摸不透,可是他没有对我说过谎。

“你去寻我可有何事?”这时,魏郯问我。

我回神,道:“是有事。后日你能告假么?国舅在府中聚宴,卞女君邀我去,让我也带上你。”

“国舅?”魏郯似乎有些迟疑。

“正是。”我忙道,“宴上有许多才俊之士,你去了可结识友人,亦不会无趣。”

魏郯为人开朗,好结交朋友。我这么说,果然,他答应了。

他回去以后,我整个人都觉得松了一口气。

魏郯没有告诉我傅嫤为何在东市卖货,我也不想追问。如今更重要的事,是后日国舅家的聚宴。

我有我自己的筹划。

魏郯现在虽然是个羽林郎,可是还不足以让父亲看好。幸而我认识的贵女不少,能打听到一下不错的机缘。

国舅卞恒,喜欢召集青年才俊在府中聚宴,赏乐饮酒。此人是卞后的兄长,如今卞后一身恩宠,卞氏在朝中亦是炙手可热。被卞恒看中的人,都能平步青云。

我与卞恒的女儿卞盈相处得不错,前些日子,曾将此事问过她。她欣然应允,今日游宫苑之时,她跟我说,卞国舅曾见过魏郯,愿意邀他赴宴。

到了做客之日,我先到了国舅府。卞盈带着我和几位贵女到花园的小阁上用食品茗,绮户敞开,可以望见隔着一片假山,水榭亭台中案席精致,仆从鱼贯,身着华服美饰的宾客一边谈笑一边入席,而上首处,大腹便便国舅卞恒身着锦袍,正与一名长相俊俏的男子说着话。

“那是谁?粉涂得比女子还好看。”一位贵女用纨扇半遮着脸,轻笑道。

“那是新任的谒者仆射,”卞盈道,“刚从给事谒者升上去的。”

贵女们了然。庭院中灯盏照得似白昼一般,宾客们纷纷来到,只见都是些年轻男子,形貌各异,却无不赏心悦目。我心底赞叹着卞国舅挑选宾客的眼光,没多久,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庭中。

魏郯一身利落的绢袍,腰系玉带,步履矫健。

“那是何人?”有人问。

卞盈看向我,掩袖而笑:“这要问蘋。”

我微赧,抿唇笑笑。

再看向席间,家人已经引他拜见卞国舅,卞国舅看着他,笑容亲切,似乎在与他寒暄。魏郯毕竟年轻,从这里看去,神色有些拘谨。

而出乎我意料的是,魏郯入席的时候,卞国舅亲自将下首一席指给了他。

卞盈亦不禁讶然,对我说:“我父亲果然赏识他呢。”

我心中亦是高兴。

明月高照,歌伎缠绵的歌声传到小阁上来,良辰美景,观者亦是沉醉。

我和贵女们聊天说笑,却不忘时时瞥向那宴席。

卞国舅与宾客们饮酒相谈,时不时发出笑声。亦有人去与魏郯对饮,魏郯不拒,已经喝下了许多。这时,卞国舅从席上起身,拿着一樽酒走向魏郯。

魏郯连忙起身。

卞国舅已经面色酡红,看着魏郯,笑眯眯的。他说着什么,将樽一举。

魏郯亦将手中的酒杯举起,与国舅对饮而尽。

而国舅饮完之后,并未离开,朝魏郯伸出手。在我这个方向,看不清他是做了什么,可是那一瞬间,魏郯突然拉开国舅的手。

我愣住。

寂静片刻,席间发出一阵笑声,国舅亦笑。

魏郯却似浑身僵直,未几,他向国舅一礼,把杯放回案上,拂袖离开。

此事突如其来,笑声戛然而止,国舅立在原地,看着魏郯离去,脸上的笑意渐渐暗下。

贵女们亦面面相觑。

“怎么了?”卞盈问。

我不知如何回答,连忙起身,朝外面快步走去。

“孟靖!”我让驭者快马加鞭,终于在魏府门前赶上了魏郯。

“出了何事?”我急急问道,“怎突然就走了?”

魏郯看着我,面无表情。

他不说话,我就更加感到他的怒气。

刚才的事,明眼人都能猜到几分。卞国舅好结交年轻才俊,而私下里,我也曾听过他府中养有娈童。

长安纨绔好寻欢作乐,花样繁多,养娈童并非奇闻。只是我没想到卞恒堂堂国舅,会在宴上对人不轨,也没想到魏郯的反应如此之大。

“国舅……”我又愧又羞,支吾的问道,“国舅方才……”

魏郯的脸色沉沉,我看到他额边筋头跳动,连忙噤声。

“我无事。”少顷,魏郯深吸口气,平静下来,对我说。

我心中稍安,转念一想,安慰道:“国舅那边你不必担心,我与国舅家的夫人女君俱是熟悉,劝上一劝便无事了。”

魏郯目光一凛。

“劝?”他冷笑,“不必劝,我魏郯就算在长安待不下去,也不必他开恩青眼。”

我皱眉,但知道他在气头上,好言道:“今夜之事乃是意外,国舅亦喝醉了,你勿意气用事。”

“意气?”魏郯看着我,“国舅做出那等下作之事,我不忿,倒是意气用事?”

他的语气有些尖锐,我也恼起来,道:“那你欲如何?长安里等着高攀的人把城墙绕上百圈,国舅如今的权势你不是不知,你以为在他的宴上占得一席容易么?我让你与他结交,也不过想让你有个好前程。”

“好前程,便是那个谒者仆射一般的好前程?”魏郯盯着我,目光冷冷,“我要前程,自会奋发而图,这般歪道,我不齿为之!”

我急道:“我并非劝你屈从,长安的权势之家,亦并非只有国舅。孟靖,我知道你想像你祖父那般,建功沙场立业长安,可那是你祖父。你如今虽得羽林青眼,可将来呢?多少人当了十几二十年的羽林郎,最后也只得个军曹,连个立功的机缘也不曾有。今上好才俊,故而有少年羽林。你如今正当年轻,若能得贵人相助,必可事半功倍!”

魏郯的目光深沉。

“时辰不早,你回去吧。”他淡淡道。

我一怔,少顷才明白这是逐客令。

“我是为了你好。”我有些不可置信。

魏郯似乎有些疲倦。

“如此,多谢。”他说。

我伸手,想拉拉他,却落了空。

“回去吧。”他重复道,说罢,转身离开。

回家的路上,我的手一直发冷。

我觉得挫败又委屈,在车上哭了一场。我大费周章,图的不过是魏郯能得到父亲的青眼。

可是魏郯却不以为然……我擦着眼泪,想着前面的事,觉得自己真像个傻瓜。

父亲早就告诉过我,这个定婚做不得真,可我仍然满心期待地扑了进去。

“……你怎知他也喜欢你?”我忽然想起母亲的话。

是啊,我做这些,无非是因为喜欢魏郯,可是,他喜欢我么?

那日,他看着傅嫤的样子在脑海中浮起。

心中乱哄哄的,我闭闭眼睛,不知道该怎么样才好。

到家之后,母亲迎了出来,看到我的样子,她吃了一惊。

“你不是去国舅家赴宴么,出了何事?”她问。

我无从说起,摇摇头。

母亲却似明白过来:“是孟靖?我听说他也去了,他欺负你?”

这话刺中心事,我忍不住,伏在母亲怀里哭了起来。

“那魏氏小儿不必再理会!”父亲的声音从堂上传来,他走过来,将一张纸交给我,微笑道,“天子下诏,为皇子箴选妃,为父已经将你的名姓报去了奉常府。”

父亲的话终成现实。皇子箴乃卞后所生,大有立为储君的架势。父亲没有犹豫,登门魏府,以我有疾为由,将我和魏郯的亲事退了。

我不知道魏傕的反应如何,魏郯自从那日争执之后,回了羽林,听说先帝派他们去了洛阳,要过半年才回来。

这倒是正好。父亲退婚之时,我很不好过,吃不香睡不下,对魏郯,终究不舍。

但是我不能违抗父亲,也知道父亲的打算是为了我好。我和我的父母想要的,魏郯给不了,不如忍痛了却。

当魏郯终于回来,我听说他一度要到我家里来质问,但是,他终究没有来。

我们再度重遇,是我选入宫中学礼的时候。一次,我去见大长秋,回来的路上,正好看到魏郯。

四周无人,我们照面,各是一瞬间停住了步子。

“你入了宫。”魏郯看着我,神色平静。

“嗯。”我颔首。

“退婚之事,是你愿意的么?”

这大概就是他的质问。

我看着他,淡淡一笑:“孟靖,如果不是你我祖父定下亲事,你会娶我么?”

魏郯一愣。

他嘴唇动了动,可不待回答,宫道上响起了脚步声,有人来了。

我不再多言,向他微微颔首,转身离去。

后面的声音很快不见,我不知道魏郯是仍站在那里,还是已经走了,可我没有回过一次头。

如果不是我们的祖父,我和他,也许不过照面相识而已。我们要走的本是不同的路,现在回到各自该去的地方,也好……

有时,我觉得人世奇妙,因为你无法预定别人将来的样子。高高在上的人,说不定会瞬间跌落泥土,你觉得固若金汤的世界,也说不定会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破碎殆尽。

比如傅氏。

我听到傅氏一家被灭族的消息之时,还在跟着宫中的女史学礼。

那样一个辉煌、人人仰望的家族,天子一怒,竟一夜间连根拔起。包括傅司徒和相貌英俊的傅筠在内,傅氏一家都在处决的名册之中,而那个喜欢到市中售卖货物的傅嫤,却被刘太后保了下来。我听说刘太后为了把她留住,扬言不认儿子,天子无法,只得顺从。

我这样的局外人,听到这消息,也是心惊胆战。而另一面,我还有些小小的庆幸。此事,说是天子对傅氏不满,还不如说是卞后得胜。傅氏支持先皇后生下的皇长子琛,而卞后当然是要自己的皇子箴继位,如今傅氏倒下,皇子箴的地位算是稳固了。

这两位皇子我都曾经见过。皇子琛儒雅,少言寡语;皇子箴则好动一些,喜欢与人聚乐。平心而论,皇子琛更有储君的风范,不过,形势到底比人强。傅氏灭族之后,刘太后唯恐卞后加害皇子琛,把他也接入了太后宫中。可惜不到一年,刘太后就薨了,傅嫤被远嫁到了莱阳,而皇子琛则封作了济南王。

帝位争夺,每一代皇帝都有,天下人也习以为常。只是谁也没有想到,风云会变得如此之快。在刘太后薨逝之后,天子很快驾崩,卞氏欲立皇子箴为帝,先皇后族兄高觅起兵而反。长安登时陷入混乱,我被困在宫中,每日担惊受怕。卞后被高觅鸩死,而后,凉州牧何逵领军冲入长安平乱,杀了高觅。人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但是何逵亦并非善人。

父亲花了大力气,把我从宫中带出去,而后,即刻离开了长安。

天下已经大乱,各路军阀相争,汾阳老家亦不得幸免。

短短不过两年,从前的盛世繁华瞬成烟云散去。我在汾阳,听说皇子琛当上了天子,长安、洛阳皆在兵灾中毁坏,还时不时听到一些熟人的消息。他们或是死于战乱,或是随天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或是投靠了各路军阀,或是自己成了军阀。

一日,父亲从外面回来,告知了我们一件大事。魏傕平定了凉州、河套、陕西,将天子迎到了雍州,不久,就会来到汾阳。

这的确是一件大事,以至于我和母亲听到,久久都不能言语。

魏傕见到父亲,却似无所芥蒂,像分别多年的旧友那样热情相叙。他告诉父亲,天子将定都雍州,正召集旧臣,希望父亲归朝。

父亲思索再三,答应了。

再见到魏郯的时候,正是在雍州。

他骑马,领着军士从大街上奔过,许多人说,那是大公子。我立在街边,远远地望着他,那身形比几年前长开了许多,已经不是那个还带着几分稚气的羽林郎了。

乱世之中,人人难以自保,我家亦不例外。两年里,家中的田地荒芜,资财散尽,父亲把仆婢几乎都遣尽了。来到雍都之后,父亲仍是少府,可跟从前在长安的日子比起来,可谓泥云。朝廷新定,俸米少得可怜。眼见年关将近,家中居然酒肉也难备。

一日夜里,我从母亲的房里出来,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它戛然而止,似乎就停在了我家门前。

我心中一动,连忙去看,却见家人已经开了门。门外,一人立着,从人正将两三只竹筐搬进来。

那个身影,即便夜里我也不会认错。

“孟靖。”我惊讶非常,走上前去。

魏郯看着我,微微颔首。

“年节将至,父亲命我来送些节礼。”他说。

我看看那些竹筐,谢过,让家人搬进去。

“告辞。”魏郯道,转身便要走。

我连忙叫住他:“孟靖!”

他回头。

我望着他,只觉有许多话,却说不出口。

“你还好么?”我轻声问。

魏郯沉默了一下。

“好。”他低低道,说罢,朝坐骑走去。

我立在门边上,望着那身影消失在夜色和雪地之间,久久没有离开。

魏郯似乎知道我家境况不佳,此后,每隔些日子,他都会送些物什来。有时是米粮,有时是肉,有时是衣料,都是日常里用得着的。

母亲感叹说,魏傕到底是重义之人。

可我并不这么想。我觉得这都是魏郯自己送来的。

他为何这么做?

我想着那个身影,想着从前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日子,只觉两年来的阴霾一扫而空,连呼吸都变得快活起来。

天气转暖,战事又变得频繁,魏郯离开雍都出征去了。

我每日要到庙宫里去,不为别的,只祈祷他平安。三个月后,他随着魏傕回来,我听闻,洛阳已经收复了。

正当我为了能见到他而欢欣鼓舞,父亲却从朝中带回了一个消息。

“奉常奏请天子立后,天子下令在百官之女中遴选,丞相属意于你。”他微笑着对我说。

我听得这消息,只觉一阵空白。

几乎毫不迟疑地,我转身朝外面奔去。

我径自出了门,穿过街道和人流,来到城墙下。魏郯每日都会巡城,果然,我看到了他。

他见我来到,亦是诧异。

“你父亲要把我嫁给天子。”我喘着气,对他说。

魏郯似乎已经知晓此事,没有更多的惊讶。

他摒退左右,颔首:“如此。”

我心中觉得不好,望着他:“你呢?你如何想?”

“我?”魏郯看着我,“此事是我父亲与你父亲议下,且入宫为后,是你夙愿。”

这话,教我的心一下沉入谷底,我怔怔的,浑身发凉。

“那些用物,都是你送的。”我的声音发虚,喃喃道,“你心里仍然有我,不是么?”

“徐少府帮助过父亲,我不过还情。”魏郯低低道,“你还记得你从前问我,若非你我祖父意愿,我会不会娶你么?”

他注视着我,苦笑:“我后来想了许久,你说得对,我们从一开始,便已经错了。”

错了么。

我立在丹墀之上,看着魏郯。他身后,傅嫤立于妇人之首,华服裹身。

魏郯说,他与我是错的。

那么,傅嫤于他,就是那个对的人吧?

我仍然记得我听到她嫁给魏郯的时候,心中的震惊。当郭氏将他引入宫中拜见天子和我,我看着她,目光久久地定在那张脸上。

五年过去,众人各经磨难。我希望又失望,嫁给了天子,又流失了自己的孩子;傅嫤远嫁莱阳,静默无声,不想却一朝改嫁魏郯。

我所希翼的,她似乎全不费劲就得到了。

我妒忌又恼怒,曾经语带嘲讽地问魏郯:“你与裴潜是好友,如今娶他旧爱,是为了照顾友人?”

魏郯神色平静:“这不必你来操心。”

他们的确不必我操心。别人传说他们夫妻情深,我不相信,直到那日清晨的雪地里,魏郯在我面前拉起傅嫤的手匆匆走开,头也不回地将我抛在后面,我才明白,许多年前,魏郯注视傅嫤时,我心中的那一丝异样,也许是真的。

他说我们错了,原来早有渊源。

哀莫大于心死。从那一刻,我对魏郯的所有念想,俱是寂灭成灰。

我以为我会痛苦得发疯。

但是我没有。

也许我是个本性冷酷的人,也许从来就懂得生存之道,遇到死路,绝不会一头撞上。我仍然在宫中生活,做我的皇后。即便经历了赵隽之祸,即便魏傕把剑指到了天子胸前。

“疼么?”天子为我包裹受伤的手掌时,问我。

我看着他,似乎第一次审视这个作为我夫君的人。

他的年纪与我不相上下,可是艰难的处境、权臣的欺辱,还有压抑在他心中的志向,却把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生生熬出了一头白发。

我与他成婚三四年,但我们却是实实在在的相敬如宾。尤其是我小产之后,我每日与他说过的话,比不上侍中与他说的话多。他临幸别的妃子,有了孩子,我并不妒忌,反而安排照料之人,打理一切琐事。

有时候,我想想都觉得好笑,全天下,恐怕难找出比我们更和睦的傀儡夫妻。

“不疼。”我说。

“怎会不疼。”天子说,“都见到肉了。”

我淡笑,道:“见到肉又如何,丞相不若一剑下来,妾活这二十余年,亦足够了。”

天子没有说话。

“你其实不必挡。”他说,“丞相还不敢杀朕。”

他头脑倒是清楚,不过事后聪明,谁都会的。

“如此,陛下若觉得谁人讨厌,下次丞相再来,命他挡在身前就是了。”我说。

天子怔了一下,片刻,笑起来。

我也笑。

这话其实无聊得紧,亦无半点可笑之处,可二人对视着,竟越笑越厉害,只是没有喜感,唯有无奈。

“别走。”天子最后给布条打上结的时候,对我说,“你我都是无处可去之人,纵使只能活二十余年,当是看看戏也好。”

我望着他,片刻,移开目光,没有言语。

我并非无处可去。父亲和母亲虽然一直为我当上了皇后而骄傲,可他们还是心疼我的。母亲好几次入宫来探望我,说起是如今情势,都是忧心忡忡。她告诉我,只要我愿意,父亲可以去求魏傕废了我这个皇后,让我出宫去。反正魏傕将侄女送入宫中,图的就是把这皇后的位子占过来。

我很是心动,告诉母亲,我再想想。

若是在那日魏郯牵着傅嫤在我面前转身离开的时候,我也许会立刻答应母亲。可是如今,我却再三犹豫。

原因无他,我有了孩子。

确切地说,他不是我的孩子,而是被魏傕逼死的纪贵人所生。我收养他的时候,他才两个月大。

他叫励,刚来到我宫中的时候,总爱啼哭,我曾不胜其烦。可是后来与乳母一道照料,看着他小小的脸上时而冲我露出笑容,我的心却变得柔软。许是在励的身上花去了太多精力,我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有气力想乱七八糟的事,每日即便出门,我也会惦记着他什么该用食,什么时候该睡觉。

这大概就是做母亲的感觉,我想,这大概是上苍给我的一点回报,以弥补我那无缘孩儿的缺憾。我如果离开,这一点小小的慰藉便也不见了。

天子对这个儿子也很是疼爱,他每日都来探望,甚至时常住在中宫不走了。

许是因为励,又许是同样身在患难,我与天子之间奇异地亲近了许多。

我发觉他并不那样沉默寡言,遇到些有趣的事,他不会因为身处逆境而放弃开怀一笑。

他是个细心的好父亲,亲自教励说话,教他走路。有时,我们摒退左右,带着励一起玩耍,有说有笑,每一刻竟都快乐无比。

我看着自己的夫君和孩子,忽而有了些憧憬,觉得如果能一直这样,即便是个平头百姓,又有何妨?

大概是我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再失去了,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我忽然变得异常执着。

天子有天子背负的沉重,多年来,层层相积,他已经不堪负累。

“你走吧。”他抱着魏郯和傅嫤的女儿离开时,对我说,“国丈就在荣安门外接应,宫中起火,守门的羽林必会赶来,你可趁机带着励远走。”

“你呢?”我问,声音微微发抖。

他露出一丝奇异的笑。

“你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纵使只活二十余年,当看戏也好。”他望着城墙那边的光照,道,“我要去看最后一场戏。”

我深吸口气:“妾陪着陛下。”

天子看着我,双目如同深井。最终,他没有说话,只吩咐黄劭拦着我,转身而去。

我没有听他的话。大殿起火之时,我们潜出宫外,果然见到了父亲。但是我趁马车的驭者不备,一把将他拉下,自己坐了上去。

父亲和众人在后面大声喊我,我并不回头,只驾着马车奔向前。

我心乱如麻,但是,我并不彷徨。这是第一次,我笃定地知道自己该做的事是对是错,不再逃避,而是尽全力去争取。

我遇到了裴潜,等我赶到城楼上的时候,天子已经站上了女墙。

风吹着他的衣裾,像是随时要将他带走。

我不顾一切地奔向他,呼唤他,他看到我,那面容陡然变得震惊,可双目中的神采却已经不再死寂……

宫道漫漫,尽头处,一列马车和军士正在等候。

那是要送我们到封地去的,檀阳公,是天子禅位以后的封号。

励喜欢出门,看到车马,他高兴地奔上前去,我不禁唤他慢些。

钟磬之声在远方响起,曲调熟悉,是大殿上的乐声。天子走在我面前,脚步停住。

他回望,宫墙太高,只有一片被切作长矩形的天空。

“便是如此了么?”他低低问。

我默然。

我知道他心中所想,离开了此处,从前他背负的一切便是过往。

“陛下恨我么?”片刻,我问。

他讶然看我。

我轻声道:“如今之事,恐非陛下心愿。”

他注视着我,露出一抹苦笑。

他拉过我的手,声音缓缓,平静而淡泊:“为何要恨,若死去,便什么心愿都不会有了。”停了停,又道,“还有,此后,夫人不可再像从前一般唤我。”

我怔了怔,片刻,明白过来。

他说“我”,称我为“夫人”。

我看着他的眼睛,少顷,亦露出笑意:“是,夫君。”

番外魏郯

“浔阳大饥,浔阳太守刘殊急报,请朝廷拨粮赈济。”匡政殿上,大司农朱悯禀道,说罢,将文书交与侍中。

皇帝坐在御座上,接过那文书。

“浔阳。”他看过之后,沉吟道,“我记得今春水患,浔阳最重。”

“正是。”朱悯道,“今春水患,浔阳三十万顷颗粒无收,以致饥荒,若赈灾不及,将有民怨。”

皇帝不语,却拿起另外一份奏章。

“扬州亦饥荒,御史弹劾扬州太守公羊刿罔顾民生,大兴土木。”说罢,他让侍中将奏章拿给朱悯,道,“卿以为如何?”

朱悯接过奏章,看了看,明白过来。

公羊刿,在皇帝登基前一年去了扬州做刺史,三年之中,政绩斐然。皇帝遂命其为扬州太守,治理一方。此番饥荒,并非浔阳一处,其害蔓延江东大半,扬州亦不例外。御史弹劾公羊刿的事,朱悯也听说过,不过他留了个心眼,让人去打探扬州民人因灾流徙之数,奇怪的是,与其他州郡比起来,竟是少之又少。

朱悯心思通透,即刻道:“臣听闻,所谓大兴土木,乃是扬州太守鼓励州中富室兴修屋舍,又以朝廷赈济及私家募集之资造桥开渠,每日服力者数万,民人以工受食,是以扬州安然。”

皇帝颔首,道:“正是,朕以为此策得法。江东水道,失修多年,运河不畅,水旱不调。朕欲仿扬州之法,在江东募集百姓,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可为百惠之举。只是不知如今仓廪如何?”

朱悯思索片刻,道:“前年及去年,各地仓廪丰实,征调钱粮不足虑。只是长安城墙、宫室还在营建,亦耗资甚巨,若在加上江东如此大兴人力,只怕国库难捱。”

“长安且停工。”皇帝道,“待江东事毕,再继续营建。”

朱悯心中安定下来,向皇帝一礼:“是。”

皇帝又与众臣将诸多关节分派妥当,命尚书拟诏。

才散了,皇帝正要起身,宗正却来了。

宗正是皇帝族中的长辈,皇帝对他也多有礼让。不过朝政之事,宗正甚少参与,皇帝见得他,知道今日当有不寻常之事。

“近日闻知伯父身体抱恙,朕正欲往府中慰问。”命内侍赐席之后,皇帝微笑道,“不想伯父亲自临门,未知身体痊愈否?”

“陛下恩德,臣已无恙。”宗正在席上一揖,道,“今日前来,乃是有要事禀报。”

“哦?”皇帝问,“何事?”

宗正却不语,目视堂上。

皇帝会意,将左右摒退。

“陛下。”宗正微笑,道,“自古以来,为人君者,储嗣乃是首要。如今陛下登基已有五年,天下安定,正是充盈后宫之时。臣闻皇后近来有意将宫中年长宫人放出,陛下不若在新纳宫人之时兼以选妃,以顺天和。”

皇帝看着宗正,笑意不改。

“此事,是宗正之意?”他问。

宗正忙道:“并非臣一人之意。前番臣卧病在家,曾与来访朝臣谈论,皆以为可行。陛下正当年富力强,而后宫唯皇后一人,为子嗣计,还请陛下广纳后宫。”

皇帝倚在凭几上,缓缓道,“朕已有二子一女,子嗣足矣。”

宗正道:“陛下此言差矣。前朝高皇帝有子十四人,其后三百年,宗室繁盛。皇嗣关乎国运,望陛下三思。”

“高皇帝身故之后,四子相争,国祚几乎不保;往近了说,灵皇帝亦是多子,乱世之源亦是嗣子争位。”皇帝神色不改,“国运兴衰,乃在施政。宗正之意,朕已知晓,此事不必再议。”

这话说出来虽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

宗正还想再劝,可看着皇帝脸色,终是不敢再多言语。他只得寒暄几句,悻悻离去。

殿上终于安静下来,左右无人,皇帝望着殿外,轻轻叹了口气。

“出来吧。”他说。

无人答应。

“阿谧,要父亲逮你?”他拿起茶盏抿一口。

窸窣的声音响起,未几,御座后面的屏风边上探出一个小脑袋。当那双清亮的眼睛与皇帝的目光相对,女童粉嫩的脸上满是讨好之色:“父亲……”

皇帝一脸无奈,放下茶盏,朝她伸出一只手。

女童登时露出笑容,朝他奔过去,皇帝抱了个满怀。

“在殿上偷听了多久?”皇帝摸摸女儿汗湿的头发,“去玩了?苑中?”

阿谧却不答,抬头望着他:“父亲,什么叫广纳后宫?”

皇帝哂然。

“你说呢?”他不答,温声道,“不是学到礼记了么?”

阿谧想了想,道:“就是像仲茂叔父那样,给表兄找了好几位庶母?”

皇帝心中觉得好笑,面上却忍住,看着她:“算是,阿谧觉得好么?”

阿谧撅起嘴,斩钉截铁:“不好!阿谧就要一个母亲!”

皇帝忍俊不禁。

“今日苑中有什么?”他岔开话题,“你表兄他们不曾入宫,谁同你玩耍?”

“圉中送来了好些兽物!”说到苑中,阿谧脸上的不快立刻烟消云散,兴奋地说,“有鹿,有鹤,还有那种小鸭子!”

“鸭子?”皇帝失笑,“那是鸳鸯。你何时看到的?”

“一早就看到了!”阿谧说,“我用过早膳之后,听说……”话没说完,她突然打住,望着皇帝仍笑眯眯的脸,一下说不出来。

“用过早膳之后?”皇帝不紧不慢,“你不是要去听女史授课?”

“我去了!”阿谧连忙道,“女史昨日给的课业,我都背出来了,女史才放我去了苑中!”

那双眼睛望着皇帝,睁得大大的,倒真的像是受了莫大冤枉。

皇帝不为所动,道:“女史让你背什么?”

阿谧想了想:“礼记。”

“哦?”皇帝饶有兴味,“背给父亲听听。”

阿谧一愣,似乎有些踌躇,片刻,她想了想,还是张口背了起来:“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嗯,其言也约而达。嗯……微而臧,罕……罕譬而喻,嗯……可谓继志矣……”

皇帝看着她微微皱起的眉头,那搜肠刮肚的模样,似曾相识。

心中长叹,这个女儿,虽然人人说长得跟他比较像,可秉性却是七分随了她母亲。比如,不爱读书。

他想起当年,她母亲第一次在自己面前读书的时候,两只眼睛盯着书册上的生字,也是这般纠结之色。而自己那时如何呢?皇帝回忆着,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像个傻瓜一样,盯着他的美人目不转睛。那般心情,似乎现在仍有余味。

皇帝不禁自嘲。

他望向殿外,日光融融,天空在屋檐下露着湛蓝的颜色。

也有十五年了吧?

他常常想,如果那个午后,他没有去市中,将来会如何?

那时,还没有人叫他“陛下”。

他不过是长安城一个骑都尉的儿子,刚刚随着父亲来到长安,也还未取字。

他的母亲身体孱弱,来到长安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年幼的亲弟弟。

魏郯的母亲生前爱瓷,带到他也懂瓷。

他还记得,那日他凑巧走过南市,当自己看到路边那小贩怀中的梅瓶时,眼睛一亮。

而当他去问价的时候,眼睛不住瞟着的,却是小贩的脸。

那是一张生得十分漂亮的脸。细腻白皙的皮肤,阳光下,两颊透着淡淡的粉色。

从洛阳到长安,魏郯见过不少长得漂亮的少年,不过眼前这个,是个女子改扮的。她似乎并不知晓自己已经被人识破,犹自学着男子的腔调,像在为自己出来混市井壮胆。

此事之后,魏郯有时看到瓷瓶,心里还会时而想起那个小贩的样子,觉得好笑。

长安比洛阳大得多,魏郯要做的事也多得多。

比如,天子下诏,在世家子弟中选拔少年羽林郎,魏郯跃跃欲试。

比如,魏郯的祖父给他定下了一个出身优越的女子做未婚妻,叫徐蘋……

而那次市井里的偶遇,犹如瀚海中的沙粒,很快被他抛在了脑后。

魏郯的母亲和祖父相继去世,他守丧不得婚娶。而祖父定下的婚事,只得搁置一旁。

魏郯并不着急,因为他觉得立业才能成家,自己还需闯荡一番。

天子对少年羽林十分重视,不仅与禁中羽林同等俸禄,还有意从中拔擢人才。虽然遴选范围是世家纨绔,但有志的子弟也是不少。

魏郯出身将门,一路比试,倒是顺利。最后一关,他的对手是个长着面容白皙的青年,却长着浓密的胡子。魏郯看他面目颇为秀致,知道此人出身京中纨绔,开始时并不放在眼里。不料几个回合下来,这人竟是身法了得,好几招,魏郯险些接不住,忙打起十二分精神。最后,那人到底力劲不如魏郯,被打倒在地上,

场外的人哄然叫好,魏郯与那青年一个站着一个躺着,一边喘气一边互相瞪眼。对视了好一会,那人抹一把脸上的汗,慢慢站起来。

“你叫魏郯?”

魏郯昂首睨他:“正是。”

那人看着他,忽而一笑。阳光下,齿如编贝,眉宇和双眸泛动熠熠神采。

“后日可有空闲?”他问。

魏郯不解其意。

“后日申时,玄武池北校场,你我再比。”那人不等他答应,已经抛下这句言语,径自离开。

魏郯虽然不喜欢受人指使,却也不喜欢让人小看。到了那人说的时辰,他还是去了玄武池。可当他看到等在那里的人,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

那是裴潜。

魏郯虽然来到长安的日子不长,裴潜的名号却是听过的。无论走到何处,总会有人提起这位名冠京华的少年。不过魏郯向来对那些只爱舞文空谈的文人不感兴趣,就算在一些聚会之所见到,他也从不去凑热闹。

那个留着胡子的人,原来是裴潜。

虽然知悉了对方的身份,魏郯却没有手下留情,仍然使尽全力。日落之时,二人的身上都落了累累淤青。裴潜与他相视大笑,此后,二人竟成了好友。

裴潜虽名声在外,其人却平易谦虚。他对剑术着迷,常与魏郯切磋剑术,对魏郯的武艺更是推崇。

魏郯亦甚为欣赏裴潜,他虽文气,却没有纨绔子弟的脂粉气和势利做派,对一些事的看法也与魏郯相近。

有一回,众人踢蹴鞠,裴潜脱下汗湿的上衣指使,魏郯看到他的臂上有个红红的印子,像是指头的痕迹。

旁人亦见到,笑起来:“季渊,哪位女子这般凶悍?”

裴潜低头看了看,不以为意地说:“哪有什么女子,野猫抓的。”

有人戏谑:“季渊,那只野猫姓傅么?”

众人哄笑,裴潜亦笑,毫无恼色,继续与众人去踢蹴鞠。

那人提到“姓傅”,魏郯明白过来。他早已经听说过,裴潜十一岁的时候定了亲,未婚妻是傅司徒家的小女儿。两家都是世居长安的高门,合衬非常。

魏郯没有见过裴潜这个未婚妻,只知道她比裴潜小许多岁。可虽然裴潜不曾与他提及,魏郯却知道裴潜对他的未婚妻很是喜爱,因为他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小小的桃符,正面写着“潜”,反面,是一个“嫤”字。

少年羽林的名册终于张榜,魏郯的名字赫然其中,毫无悬念。父亲很是高兴,甚至提早给他取了字,叫孟靖。

第一次到宫门巡守的时候,魏郯立在高大的门洞前,看到宫阙层叠,阳光穿过云彩落在他的身上,只觉心中登时开阔。

那辆饰玉垂香的马车朝他驰来之时,也是这般光景。它穿过远方的一重城门,车轮碾过泛着金光的砖石,如同雷声暗滚。

魏郯新当上军曹,年轻气盛,执意要查验车中的人。引车的内侍很是不高兴,说车内的贵女乃是太后召入宫中。

正僵持间,车帏却忽然开了。

魏郯看到里面那个头梳总角的少女,愣了一下。

那是一张精致天成的面容,明眸如波,唇如英瓣。少女不愠不急,只瞅着魏郯:“你如今见到了,可放行了么?”

魏郯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让开,又是如何放行,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那车已经走远了。

“孟靖。”一位年长的羽林笑呵呵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那是傅司徒家的女君,太后疼爱得很,将来再见到,不可再得罪。”

魏郯听着他说话,想着的却是别的事。

那张脸,那般神气,他总觉得在何处见过。魏郯冥思苦想,只觉答案呼之欲出,可他总是想不起来。

直到走回家中,他看到角落里那只瓷瓶,幡然醒悟。

市井中那个女扮男装的小贩,也是这般瞅着他,学着男子粗声粗气的嗓门:“身无百钱,不走长安。我这梅瓶,要卖一百五十钱呢!”

魏郯自幼性情不羁,洛阳长安都被他走了个遍,别人嘴里的奇闻,他常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可是那个傅氏女君的事,却叫他思忖了好几日。

她出身高门,养尊处优,有太后那样的姨祖母,有裴潜那样的未婚夫。这样一个女子,竟会乔装改扮,到市井中贩货?

生活所迫自是不可能,那么,是爱好?

魏郯越想越觉得啼笑皆非,世上有人好文,有人好武,有人好奇巧之物,有人好非常之事,但是一个贵女好混迹市井,他是头一遭遇到。

裴潜知道么?魏郯好奇,却并非多舌之人,无意戳破。

嫤。魏郯想起裴潜脖子上的桃符,上面有这个字。

此事之后,魏郯又见过几回傅嫤的车。只不过,他没有再拦,只是查验通行信物,然放行。当然,车里的人也没有再撩开车帏来看他。

“孟靖,有女子找你!”一日,他正从宫门换班下来,有人大声对他说,停了停,补充道:“不是上次那位!”

同僚的羽林郎们一阵哄笑。

魏郯无奈地瞪他们一眼,走过去,却发现果然是一位陌生女子。

“足下就是魏郯?”那女子手执纨扇,一口娇柔又高傲的长安贵女腔调。

“正是。”魏郯道,心中亦是疑惑,不知此人是谁。

那女子藏在纨扇下的脸似乎笑了笑,将一方小小的物事递给他,“这是徐姊姊托我给你的。”说罢,转身走开。

魏郯立在原地,打开那物事,却见是一块帻巾。

徐蘋。他这才想起那个头簪着虞美人的女子——他那位连婚约也不曾定下的未婚妻。

魏郯的祖父与徐蘋的祖父是故交,两人的婚事亦是二老之意。

徐蘋与他初识之时很是害羞,魏郯入了羽林之后,虽不能常常回家,他们见面的次数却多了起来。帝后常常在宫中与臣属家眷聚宴游乐,魏郯有时经过林苑,会发现徐蘋也在那些贵女之中,远远望着他,时而一笑。

羽林中的同僚皆出身富贵,精于冶游,对这二人的举止,捉到了便笑上一回。

“孟靖原来喜欢徐少府家那般的模样。”有人道。

魏郯笑笑,不置可否。对于祖父,他一向敬重,终身之事并无异议。说实话,徐蘋容貌秀美,性情温顺,家世亦是上乘,魏郯也想不出自己有何反对之理。

至于喜欢二字,他觉得徐蘋与自己还算合得来,不反感便是喜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相识的两人要凑做夫妻,互相顺眼已是好事。

“孟靖,明日空闲否?”裴潜见到魏郯时,张口便问。

“何事?”魏郯看他似乎是特地来寻自己,觉得不平常。

裴潜露出一丝苦笑,四下里看了看:“有一事,眼下唯有你可帮我。”

魏郯很意外,他说的竟正是傅嫤的事。

裴潜没有讳言傅嫤喜欢贩货的癖好,并告诉他,从前每回傅嫤出门,她二兄会亲自或遣人跟着她,以免有失。

“如今仲勋兄不在京中,我明日亦有事缠身离开不得。此事实难启齿,非可信之人不敢告知,考虑之下,唯有来托你。”裴潜很是不好意思。

魏郯看着他,仍感到惊异,未几,却笑笑:“这有何难,季渊放心便是。”

魏郯一向守诺。第二日,他告了假,一早就去了裴潜说的城东龙音寺。

进香的富贵之家女眷,乘着各式马车络绎不绝。魏郯径自走到庙的一处偏门去。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只听门轻轻开了,魏郯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看到一个纤细的身影从里面闪了出来。

布衣巾帻,那女子看上去与随处可见的市井少年无异,魏郯却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张脸。买瓶的时候,还有锦帘后探出来望着他的时候,正是这眉眼。

傅嫤没有马,也不乘车。她肩上挂着一个包袱,里面的物事似乎并不重。她步履轻快,初时却有些警惕,时不时瞅向左右。

这等把戏,对魏郯并无多大妨碍。他时藏时走,时而扮作闲逛的行人,傅嫤并不曾发觉。

一路尾随,傅嫤最终停下的地方,正是初时魏郯向她买梅瓶的南市。傅嫤又四下里望望,似乎放下了心来,从包袱里拿出她的货物。

魏郯瞅了瞅,那是一只木盒,远远看去,似乎做得颇为精细。

傅嫤挑了一处柳荫,把包袱布摊在地上,木盒放在上面。然后,她坐下来,两只眼睛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魏郯立在一辆堆满货物的驴车后面,此时无事可做,只能隔着路盯着傅嫤。

人来人往,傅嫤也不急,时而瞅瞅路上的行人,时而又转头去看相邻的小贩与买家唇来舌往侃价,似乎津津有味。

魏郯望着那张脸,忽又想起宫门前见到她时的模样。装束天壤之别,魏郯却觉得有趣,相比起贵人的骄矜,眼前这个目光好奇的女子更显得生气勃勃。

傅嫤的货虽是旧物,品质却是上好。没多久,就有好些人停下步子来看。询价时,魏郯听到她的声音隐约传来,在嘈杂的市井中尤为清澈。她与人说话时,全然是一副市井小贩的模样,不羞涩,也全没有贵人放下身段时的扭捏。魏郯看到她算数时,眼睛不自觉地瞥向一旁,微微咬着嘴唇,认真得很。

那木盒最终被一个人买走了,魏郯看着傅嫤将几串沉甸甸的钱用包袱兜起来,打个结挽在肩上。

她似乎很是志得意满,也不着急回去,而是兴致勃勃地逛起了市井。魏郯跟在后面,看着她到处转个不停,一会看看买杂件的,一会看看看买布匹的,一会又被几个侃价正欢的人吸引过去。

市中的人多,常混杂着些手脚不干净的闲人,魏郯不敢掉以轻心,紧紧跟在傅嫤身后。转了许久,魏郯都觉得有些不耐烦了,傅嫤却似乎不会累。待得她终于尽兴地走出了南市,魏郯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可是,傅嫤还没有回去。她穿过街道,走了好长一段,却拐到了城南与城东之间的翠湖边上。

翠湖算不得大,地处偏僻,又是午后,游人并不多。魏郯正疑惑傅嫤来这里做什么,却见她径自走到了一处湖边的大石上,四下里望了望,似乎确定无人,便脱了鞋袜,坐在石上濯足。

魏郯哭笑不得。良家女子,独身坦足,被人看到终是不雅,这傅嫤竟一点不担心别人偷窥?

念头闪过,他又哂然。别人别人,这边上唯一的别人不就是自己?

想到这个,他又瞅瞅湖畔的傅嫤。她毫无所觉,正一边悠悠哼着不知名的歌,一边享受着湖水的清凉,双足湖水中搅起晶莹的水花,映得洁白可爱。

魏郯收回目光,只听着那水声,脸上竟起了些热气。

第二日,裴潜亲自上门来谢。

魏郯见了他,心底竟有些小小的心虚。

“市井中终归人杂,季渊还是多劝劝傅女君才好。”他真诚地说。

裴潜苦笑:“跟她说过许多次了,她不听也是无法。也罢,她本不是喜欢安分的人。”

魏郯看着裴潜,他脸上的神色虽无奈,却毫无厌恶。

裴潜才貌俱是优秀,长安城里明里暗里对他有意的女子众多。可是裴潜却不像别的纨绔子弟那样自命风流,对于接近他的女子,他从来不越矩半步。有人笑裴潜是怕丈人怕得做了柳下惠,可魏郯不觉得。因为每次说起傅嫤,裴潜目中的神采总是会变得温和,唇边带着浅浅的笑。

或许因为知道了傅嫤的秘密,裴潜对魏郯说了好些傅嫤的事。

比如,她讨厌读书。

比如,她从小爱算账。

比如,她讨厌别人刮她的鼻子。

比如,她一直幻想着将来要去海外寻仙山……

“她还非要我带她去。”裴潜啼笑皆非。

魏郯也笑笑。

听了方士的话就想去寻仙山,的确够傻。心里一个声音道。可当他转眼看向窗外,庭院的绿影之后,却仿若藏着一片水光,那边上,有个女子正哼着歌儿低头濯足……

这以后很长的日子,裴潜再也没有托过魏郯再去照看独自出门的傅嫤。不过,魏郯的家就在城南,有些空闲的日子,他会特地去南市,寻一处路边的食肆坐下来,望着人来人往。

“这位小郎君,可是寻人?”食肆的妇人很是热心,三番几次之后,笑眯眯地问他。

魏郯收回目光:“不是。”

妇人打量他身上的衣服,道:“小郎君这般一表人才,是羽林郎吧?”说着,压低声音,“这附近可有不少女子来偷偷问过我呢。”

魏郯讶然。

“哎呀,别人的事,你掺和做甚!”店主人走过来,对妇人道,“快去盛羹!那边几位等了许久!”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吵嚷嚷地走了,留下魏郯一脸哂然。他往四周看去,附近两间小店里,看门的年轻女子正朝这边频频顾盼。

寻人……妇人的话在耳边回响,魏郯忽而觉得自己这样的确可疑又可笑。举目看向集市中,人影纷杂,自己又在寻谁呢?他心底突然有些乱,拿起碗把羹汤喝干净,从囊中掏出铜钱给了店主人,起身走人。

祖父的丧期终于过去,徐蘋的年纪也已经不小。魏郯的父亲亲自去徐府提亲,徐少府允下了,将魏郯和徐蘋的婚期定在来年。

魏郯不再去南市,不过,太后每月十五会召贵眷们入宫,当魏郯在宫门前望着那些华贵的车马辚辚驰入之时,他知道,傅嫤在里面。

他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就算傅嫤曾让他觉得傅嫤心动,又如何?正如那香车上贵重的锦帘,虽然厚不过半寸,却是他不可逾越的阻隔,而里面的人,甚至不会知道他想着什么。

她的未婚夫婿,是裴潜。

魏郯望着远去的车马,心中已是平静。

徐蘋的父亲徐少府,对他们的婚事并不乐意。这是魏郯曾经听父亲与继母私下里说的。

魏郯没有太往心里去,因为婚事毕竟已经定下了,并且,徐蘋对他不错。

她会时常借出入宫禁之时去看他,每每相见,总是羡煞旁人。

“这般蜜里调油,休怪成婚那日兄弟们手下无情。”有人恶狠狠地拍着魏郯的肩头说。

魏郯笑了笑,不以为然:“尔等放马过来便是。”

说这话时,魏郯已经是一名小校,而他的父亲,据说不久就要调回河西老家任太守。

离开长安,许多人是不愿意的,可是魏郯知道父亲的志向,比起在长安碌碌无为,一方太守更能让他施展拳脚。

“你也想去河西么?”徐蘋问他。

“不想。”魏郯说,“陛下明年要拔擢将官,我要留下来。”

徐蘋莞尔,若有所思。

就在魏郯以为他再也不会去集市的时候,裴潜却又来托付。

“明日我要往太学中见博士,她兄长亦无空闲,还要再烦扰孟靖。”他说。

魏郯想推拒,可见裴潜为难,还是答应下来。

不过再去一趟。他看着裴潜放心离去的身影,深吸口气。

魏郯不是个爱纠结的人,他以为自己那日会有些心思沉重,结果却并非如此。

许久不见,傅嫤比从前更加出落,以至于扮起小贩来,已经不那么像。幸好,她说话时的市井味也比从前更加浓重,没有人怀疑这是个地道的生意人。

魏郯在不远处的墙根下望着她,饶有兴致。只觉得这女子怀揣心思时,每个神色都透着机灵气。

裴潜亦是有趣的人,这二人走在一处,才是真的般配吧。心里道。

至于魏郯,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长安繁华,每个在其中生活的人都想分得一杯羹,魏郯亦不例外。他出身将门,像父辈一样崛起于行伍,是他的夙愿。

但是,徐蘋并不愿意他这样,为此,二人争执一场。而之后不久,魏郯父亲的担忧亦是成真,徐少府登门而来,将徐蘋的亲事退了。

魏郯时隔数月之后才获悉此事,他不解而愤懑,可最终让他冷静下来的,却是徐蘋面对他质问时说的话。

“孟靖,”她说,“如果不是你我祖父定下亲事,你会娶我么?”

魏郯愕然。

那日,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家里,可是那夜的梦,却许多年后也仍然清晰。他梦到自己在街市里穿行,人来人往,却只有尽头的那个纤纤背影清晰在目。

他苦笑,徐蘋说得对,既然不是自己想要的,放弃又何妨?

时光荏苒,一些人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事,并没有发生;而一些人们以为不可能的事,犹如温壤中的萌芽,一朝破土,将世界全改。

傅嫤没有嫁给裴潜。

她的家族在他们成婚之前,突然倾倒,而裴潜的父亲则提前一步,把婚退了。

魏郯听到这个消息之时,正在陇西做军司马,闻得此事,急返长安。裴潜已经娶妇,却闭门不出,傅氏的府邸也被封了起来。他多方打听,才知晓傅嫤被刘太后保了下来,留在了宫中。

而一年之后,刘太后薨逝,傅嫤被嫁往了莱阳。

那是魏郯最后一次在长安见到她。确切地说,并非见到。新妇坐在马车里,上面的装饰甚至不如她从前乘坐过的任何一辆。围观的人站满大街上,议论纷纷。

“她走了。”城外的望归楼上,魏郯和裴潜并立在阑干上,望着车马远行。

裴潜消瘦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孟靖。”他目光幽远,缓缓道,“若我将来寻回了她,我们还能回到从前么?”

魏郯看着他:“你寻回?如何寻回?”

裴潜没说话,少顷,他将手中的酒盏凌空递了递,仰头灌下。

罢了,一掷,酒盏在地上“砰”一声摔得粉碎。

傅嫤离开之后,魏郯再也没有得到过她的消息。他也没有太多工夫去打探,因为傅嫤离开之后,祸起宫闱,长安风云骤变。

何逵倒行逆施,天下共讨,由此,朝野大乱,手中握有兵权的人,转瞬成了世间主宰。

魏郯的父亲魏傕,在河西拥兵五万而起。

“天道不行,唯强者生存!”那时,他将一副沉甸甸的铁甲递给魏郯,神色严肃,“给你五千军马,若拿不下扶风,提头来见!”

魏郯紧张而兴奋,他首次征战,三日内便将扶风攻下。之后,他随父亲转战南北,成为麾下最得力的大将。

风沙和铁血的磨砺,他再不复从前那个少年羽林郎的青涩模样。

他施展武功谋略,攻城掠地,为人瞩目。当他重新骑马回到长安,他听到路旁的人们说,那是魏傕的大公子,如今呼风唤雨的人呢。

“你变了。”这是在淮阳与吴璋谈判时,裴潜对魏郯说的第一句话。

魏郯笑笑,看看裴潜:“你也变了。”

裴潜自嘲一笑。

自从长安之乱,裴潜举家避往扬州,与魏郯再见,已过去四年。二人促膝长谈,天下时政,仍畅快如从前。

唯有说到各人家室,二人俱是苦笑。裴潜的夫人体弱,在往扬州的路上逝去,此后一直未娶;魏郯忙于征战,亦不曾顾及成家之事。

“她还在莱阳。”裴潜忽而道。

魏郯一怔。

“嗯。”他颔首。前番攻下洛阳的时候,降将之中有一人是莱阳太守韩逵的侄儿,他曾亲自问过傅嫤之事。

“扬州往山东的路在你手中。”裴潜道,“开春之后,我欲前往莱阳,把她带回来。”

“韩逵肯么?”魏郯问。

裴潜沉吟:“我打探过,她一直未曾生育,韩逵夫妇不喜。从长计议,当有万全之策。”

“你在扬州,往莱阳恐诸多不便。”魏郯看着他,道,“此事,我可代劳。”

裴潜讶然,而听他将行事之法细说之后,神色变得深沉。

“若她不愿过来,其当如何?”他问。

魏郯与他对视,毫不避让。

“若如此,她会是我的夫人。”他低低答道,“我会照顾她。”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嗯……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嗯……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嗯……记曰……”阿谧背着,似乎再也想不起下面是什么,眉头几乎拧在了一起。

皇帝从回忆中缓过神来,片刻,道,“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哦,对。”阿谧连忙道,“此之谓乎。”说罢,她向皇帝露出闪烁又讨好的笑容,小声道,“父亲,背完了。”

皇帝摸摸她的头:“还想去玩?”

阿谧眨眨眼睛,摇摇头,又点点头。

“阿谧想去母亲宫中看弟弟。”她说。

皇帝笑笑,离席起身,将她抱起来:“我等一同去。”

天气不错,入了宫城,树木映着丽日蓝天,甚是心旷神怡。中宫前的树荫下,几名宫人正聚在一起,带着一个两岁的小儿玩耍,很是热闹。见到御驾前来,她们连忙行礼。

“父……父亲……”小儿望见皇帝,张开手臂便要上前,差点摔倒,一旁的宫人连忙扶稳。

“宸,”皇帝看着长子肉乎乎的脸,温声道,“今日做了什么?”

宸望着他,又望望阿谧,奶声奶气地说:“捉……麻雀……。”

“皇后在室中照看三皇子,二皇子便在庭中玩耍。”一旁的宫人代为答道。

皇帝笑笑,正要上前去抱,阿谧紧紧抓住他的肩膀,不满地瞪着他。

皇帝无奈。

自从最小的儿子寰出世之后,阿谧就像只护食的猫,时刻谨防分宠。

“这是你弟弟,”他又好气又好笑,捏捏阿谧的鼻子,“父亲抱抱弟弟也不让?”

阿谧撅嘴不语。

话虽这么说,皇帝却没有把她放下,用另一只手将宸抱起,朝宫室中走去。

室内很静,服侍的宫人见得皇帝前来,正要行礼,皇帝摇摇头。

转过屏风后,只见一名女子倚在榻上,正翻着书。

“母亲!”阿谧才下地,立刻朝她奔去。

“嘘!”一旁的乳母连忙制止。

“勿吵弟弟。”傅嫤笑着抱住她,用手探探她的衣领,“去玩了么?”

“去偷听议事,课也不上。”皇帝一边走过来一边道,将寰交给乳母。

“谁让母亲陪弟弟,不陪我。”阿谧抱着母亲,委屈地说。

“傻瓜。”傅嫤摸着她的头,笑道,“等弟弟大了,不就有两个人陪你玩了?”

阿谧看看一旁小榻上熟睡的婴儿:“那他要多久才长大?”

“快了。”皇帝道,“你像宸那么大的时候,父亲还带你去看了海,如今你弟弟可什么都看不到。”

阿谧想了想,似乎觉得有理,小脸上这才露出笑容。

这时,外面的宫人来禀报,说襄陵王家中的小王子和翁主到了宫苑里。

“你堂兄他们来了,去吧。”魏郯对阿谧说,“不是要看鹿么?把宸也带上。”

阿谧应一声,高兴地跑了出去。

孩童们走开,室内登时安静下来。

傅嫤看看皇帝,微笑:“今日怎回来得这样早?”

皇帝看着她,亦笑,与她一起坐到榻上,半不正经半真诚地说:“想夫人了。”说罢,看向她手中的书,讶然,“列女传?”

“正是。”傅嫤道。

皇帝扬眉,目光玩味。

傅嫤知道他要说什么,叹一口气,道:“阿谧大了,妾总觉得该挑选些经典,陶冶性情才好。”

“哦?”皇帝问,“夫人挑到了么?”

傅嫤叹口气,摇摇头。

意料之中的事,皇帝笑起来,把她手中的书拿开:“经典仪礼自有女史教授,陶冶性情足矣。列女传、女诫之属,你当初亦不曾入眼,怎忍心拿来给阿谧看?”

傅嫤觉得在理,正要点头,觉得不对劲。

“妾自幼受教,列女传、女诫乃是必读。”她纠正道。

皇帝充耳不闻,却拥着她,道:“有一事,须与你说。”

“何事?”傅嫤问。

“长安宫室营造,要拖后。”

“为何?”傅嫤问。

“我欲将修长安的钱粮暂且调出,在江东兴造水利,赈济饥民。”他说着,觉得自己这样解释似乎不够清楚,正要再说,傅嫤却点了点头:“好。”

皇帝讶然。

傅嫤笑笑:“妾也听说了公羊刿之事。江东水利,早晚要做。此时饥荒人工便宜,动工可比丰年省去不少钱粮,何乐不为?长安工程浩大,反正一两年也完成不得,搁置些时日又何妨?”

“皇城紧要些,宫城么……等到中宫、东宫以及御苑建好,便可搬过去。”他摸摸傅嫤的头发,悠悠道。

“这么急做什么?”傅嫤道,“宫城这么大,造好再搬也不迟。”

“是呢,这么急做什么。”皇帝扬扬眉,一脸正经地思考,“那些嫔妃宫室都造起来,便可广采美人充盈宫室,每宫五人,再配一张黄绢……嘶!”

傅嫤好气又好笑地挠他肋下,皇帝大笑着,却带着她倒了下去。

“说起来,那列女传中真有我。”闹过之后,二人偎在一起,傅嫤忽然道,“与夫君成婚时背诵的,一字不差。”

“嗯?甚好。”皇帝道,“朕有个贤后。”

傅嫤不理他岔话,看着他,“夫君怎会去背列女传?”

“为夫心慕夫人,久而不得,唯背书可解思念。”皇帝弯唇,抚着她的头发。

傅嫤一愣,看着那双深深的眼睛,没来由的,原以为早已淡定的心底竟升起一股烧热。

“又作弄人。”她嗔道,却没有用手再掐他,只重新把头靠在那肩上。

二人谁也不说话,享受着忙碌之余难得的闲暇。

“阿嫤。”过了会,皇帝忽而道。

“嗯?”

“你可还记得我与你买梅瓶时的事?”

“记得。”傅嫤望着上方的房梁,微笑道,“身无百钱,不走长安。”

皇帝亦笑,思绪却又回到从前。

淮阳城外,裴潜看看傅嫤的马车,又看向他,目光平静而坚定,“若她不安好,我随时带她走。”

“只要我在世,必不劳烦季渊。”他缓缓答道,字字清晰。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780216/5819316.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