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 章 为何没有一个朝代超过三百年
{为何没有一个朝代超过三百年}
看到这个话题,帝王们都显得很沉默,了解过各个王朝的国祚,明君们心中都跟明镜似的,王朝的末年各种问题就接踵而来,这是没办法的。
嬴政脸上有着深深的愁容,实在是在一众王朝中,大秦二世就没了,其中肯定是不乏各种问题。
同始皇一样忧伤的还有一个杨坚,大隋的情况,只要不要去瞎折腾,那怎么着也会坚持长久一点。
老百姓们也在分析问题,虽然不见得能分析的透彻,但一群人聊起来,那也是有聪明人的。
民国,先辈们没有太多在这个话题停留,时代不同,虽然他们也知道现在其他时空看得到,但说起来封建时代早点结束才是好事。
{一号回答:其实别说三百年了,实际上一个王朝的生命力,大概也就不足百年,五六十年的时间基本上就能将一个国家的潜力释放完,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改革来继续缓解社会矛盾。
举个例子,刘邦建立汉朝后与民休养生息。
他死后,汉惠帝上台继续执行他的政策,之后的吕后、汉文帝也同样如此。
然而到了汉景帝时期,国家发展的很快,社会繁荣昌盛,但同样的土地兼并也时有发生,就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各时空的老百姓们看得很认真,当人们接收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后,麻木的人也会有了思考的能力,对于愚民这一块,已然是被打破了。
年轻人们还边看边记笔记,哪怕是书院的学子们也聚在一起讨论学习,有些内容夫子可不见得讲到,而且也不可能说的很直白。
唇红齿白的少年郁闷道:“看来这个休养生息的政策也不行,还是有弊端啊。”
一旁眉目清秀的青年笑道:“对于当时的汉朝,本就经历了战乱,休养生息没毛病,张兄,你说呢。”
正在记笔记的年轻人放下笔,叹气,“其实不管什么政策,到一定时段都会有弊端,所以改革肯定是有必要的,但该怎么改变,也需要符合国情。”
......
帝王朝臣面露难色,他们其实都很明白,但想要改变,难度不是一点半点儿。
刘邦沉吟不语,国策这种东西是适合当前社会阶段,根据大汉王朝的发展来看,显然他的后代做得都还可以。
刘盈看着光幕很认真的在学习,他母后已经为他退让了,即使这一世是小四登基,但自己也不能让父皇母后失望。
吕雉看着儿子在努力,心中多少有些安慰,也不枉她暂时放过戚姬一马。
文帝朝
刘恒心里显得格外急躁,但在儿子的劝导下还是按捺住,准备先好好看看光幕是怎么说的。
赵顼君臣此时就面临着改革的问题,至少朝堂上虽然反对的声音少了,但要怎么去落实难度是真的大,大臣们也是提出各种想法,但都一一否决。
民国
一些进步人士对此表示理解,根本问题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富者通过兼并土地,穷人逐渐失去土地,就有了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这在历朝历代都普遍存在。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休养生息不好吗?给百姓减免赋税、减轻刑罚、政治上清静无为这哪一条都算是好的吧。
然而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宽松啊,朝廷很少管事,政策好,那些大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以后,他就有多余的财富去挤压普通人的财富。
为了抢占市场,大商人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哪怕是赔钱来抢占市场份额,但小商小贩没有那么多的本钱和大商人一样耗。
而且百姓们生活安居乐业,人人都富足后,那物价上涨是必然。
此外,朝廷也会鼓励百姓多生孩子,人口多了,几代人传下去,一家几十口,田不够种,吃的还少了,平时还能维持温饱,但一旦天灾降临,那妥妥的危机爆发}
老百姓们都恍然大悟,这样一说,他们基本上都看懂了。
越是看明白了,大家心里越不是滋味啊,这种情况,日子还怎么过,一时间,各时空都陷入了激烈的探讨中。
农人摊了摊手,蹲在地上叹气,“那该怎么办,难不成就只能等死不成?”
年轻的后生语气乐观的开口,“当然是只有改革啊,没看光幕上说了不超过百年基本上就会遇到一次状况,既然避免不了,那就只能改革。”
大娘忧心忡忡,“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现在朝廷不就在改革吗,改革成功了还好,要是失败,那就完了。”
姑娘郁闷的说道:“说起来,若是粮食产量高了,虽然土地还是那么多,但也还能坚持坚持。”
......
嬴政回顾起种花家的历史,基本上大大小小的改革也不少,还是需要执行者有能力,否则像宋朝的王安石变法,连皇帝都动摇了,那结果可想而知。
刘邦心中在想着对策,对那些大商人地主必然要有相对的措施才行,他倒是想学后世的土地归国有、分给百姓种,但明显大汉还没办法做到,别的不说,贵族们就会先联合起来抵制了。
刘恒不知道儿子上位后有什么办法,但看历史想来是把危机渡过去了。
{而且汉景帝时期,当时的汉朝已经频繁出现天灾。
在太史公的记载中,什么冰雹、地震、大蝗、民疫那是家常便饭,已经对百姓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等到汉武帝上位要解决问题。
首先是兴修水利,实行代田法;
接着就是收割贵族财富、打击地主豪强;
三是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平衡商品供求关系,稳定物价;
四是强化重农抑商;
之后就是对外战争,在打下来的土地上进行大移民。
各种措施实施下来,才将汉朝的危机度过}
刘邦看得很高兴,满眼写着欣慰,这个重孙啊,他还是很满意的。
刘恒心里大松,还是孙子好,他多攒点钱,现在高产作物也到大汉了,等推广下去,一切都会好的。
刘启傻乐,他儿子厉害,他爹也厉害,自己还真不用太操心。
刘彻强忍住笑意,但脸上还很傲娇,瞧见了吧,他爹、他爷、他祖爷爷,自信的汉武帝准备再多做点利于民生的事情,绝对要比李世民厉害。
只是光幕上的消息,对于武帝朝的地主豪强们来说,并非是什么好消息,人性都是自私的。
但民间的百姓们,多的是人夸起汉武帝来,普通人看重的也就是生活安乐、吃饱穿暖。
{之后就来到了昭宣中兴,刘弗陵和刘询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大汉再次兴盛起来。
然而老问题又来了,和平时期,经济好、人口爆炸,无业人口就会增多,没地没工作,流民再现,可是能移民的地方已经饱和了。
这个时候,朝廷又要通过改革来完成自救。
然而,遗憾的是等到汉元帝废除陵邑制度,地方豪强再也不担心被迁移了,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削弱,元帝改革失败,西汉也没坚持多久…}
嬴政看得很认真,怪不得后世有说汉朝的皇帝连续几个都是明君,的确是厉害,轮到这汉元帝时,已经不容易了。
刘邦还没高兴多久,结果脸上的笑容淡了,但好在之前已经知道了汉朝的历史,所以倒是没有太过难受。
刘恒虽然遗憾,但是现在要紧的还是处理当下的事情,如果他儿子登基以后天灾真的很多,那现在还是要尽快在大汉推广后世粮种才行。
刘启上有他爹下有儿子,不过他也不是啥都不去做,火药搞出来了,他现在也可以先搞地盘的嘛。
刘彻看着光幕心塞得很,但也知道王朝极限,没办法,不过这一次知道世界这么大,移民随便移,以后到处都是大汉的地盘。
刘询无奈扶额,他儿子嘞,得,也不知道高祖他们看到是什么心情,可别气坏了。
各时空,老百姓们也挺遗憾的,这改革啊,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的。
{这并非个例,而是普遍情况,多数王朝都这样。
唐宋元明清都有五六十年的社会矛盾。
九十年代的时候,国企改革,也有下岗潮。
即便是国外也免不了。
所以不会有什么两三百年才会出问题,基本上几十年左右就有矛盾出现,只有解决了社会矛盾才能发展下去,如果解决不了,那矛盾会一直累积,等到矛盾濒临溃点,那自然就崩溃了}
光幕下
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或许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说法,古代老百姓还是感觉到了震撼,脑子里被知识冲击的感觉还是很恍惚的。
“所以改革真的很重要,哪怕行不通,但至少也是在自救。”
“对啊,历史上改革的这些人物,是真的了不起。”
......
别看例子是西汉,但各时空的君王官员们也都在学,没办法不重视啊,然而各朝代的社会矛盾还是有差别的,这还需要因时制宜。
嬴政的学习日程满满当当,如今大秦也在改革,不管是教育还是政治民生,关系重大、马虎不得,一旦稍不注意那就分崩离析了。
西汉的皇帝们有了心理准备,接下来又有得忙了。
王安石心中大受触动,虽然现在一心扑在改革上很累,但为国为民,看到大宋焕发生机后他的心情无疑会高兴。
赵顼也受到了不少启发,他现在已经是坚定的改革派了。
{二号回答:原因有很多,这里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刚开始的政权没有土地兼并和垄断问题,一切欣欣向荣。
但随着王朝的发展,大量土地会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农民无地可种就会沦为流民,社会动荡是无可避免的}
关于这一点,现在各时空的百姓们都清楚了,但对此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请求皇帝能看到光幕做好改变,不然的话,一旦没办法,不少人可是已经期待建立人民的国家了。
君王们当然知道这是个大问题,时间久了,难免土地财富会集中到少部分人手里,然而知道归知道,并不是说改就能改变的,其中的牵扯太多了。
{其次,气候影响也是关键。
在古代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但随着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农业生产。
粮食减产就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税收,百姓交不上粮食,而统治者还可能增加赋税,百姓活都活不下去了,民间怨声载道,社会矛盾加剧就会引发王朝更迭}
各朝老百姓们脸上都有些愁容,如今各朝代都知道小冰期,想想历史上的小冰期,的确是气候的影响太大了,然而这属于是天灾,大家还真没办法。
小妇人忧心忡忡的开口,“这可咋整啊,老天爷不给人活路了。”
大叔看着满院子堆满的柴火,心里踏实,“应对天灾,咱也只能多做准备,俺家今年在小光幕上可是买了不少东西,棉衣棉鞋吃的,至少俺这心里踏实了些。”
老妇人忍不住说道:“说起来系统真是帮了咱不少忙了。”
......
昏君奸臣当道的时空,百姓们的日子简直跟泡在苦水里一样,但好在有光幕卖给他们的东西,还能看到点希望。
君王们也在考虑气候问题。
刘彻就很有感触,一到秋冬寒冷的时候,匈奴会南下抢掠中原,其实就有气候原因,没吃的所以南下,但抢掠肯定是不行,被抢的大汉百姓,没有吃的和御寒的衣物同样会被饿死冻死。
朱由检沉着脸心急如焚,因为现在已经进入秋冬,那女真必然会南下,但好在欣慰的是他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干,即便之前抓了魏忠贤,但现在这家伙也放出来了。
“王承恩,你从朕的私库里面拿银子,给边疆将士们准备些御寒衣物送去,还有传朕的旨意,叫他们好好干,赏赐少不了,升官发财朕都会给他们机会。”
王承恩都愣了,确定自己没听错,“皇上,这事老奴亲自去?”
“对,你亲自代朕跑一趟,将朕的意思传达给他们,朕明白他们的不容易,光幕出现以来,朕已经想了很多,会注意改变的,让他们不要对朕失去信心,朕会改...”
王承恩听着听着眼泪就掉下来了,“皇上,老奴遵旨。”
......
{此外,随着人口的增长,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就比如土地,地不够种了,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就会引发动荡。
还有就是封建王朝的统治,比如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外戚干政、权臣宦官等,这些都会导致矛盾加剧,就会催生出农民起义。
基本上这些王朝都逃不开这些因素}
光幕下
老百姓们欲哭无泪,这些问题,受影响最大的终究是普通人。
书院中的夫子们,也让学生们去讨论,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明君们都明白的道理,但架不住自家会出现不靠谱的后代啊,这就很麻烦了,甚至还有前面励精图治,后面变得昏庸的,总不能天天耳提面命的教导吧。
蒋琬不发一言的看着刘禅。
刘禅:...他记住了,丞相不要看他了。
刘禅轻咳了两声,“丞相,朕都记下来了,但也需要你们督促,所以你们也要保重好身体啊。”
蒋琬欣慰的点点头,“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会的,决不辜负先帝和诸葛丞相所托,全心全意辅佐陛下。”
费祎也附和着,“陛下,微臣同样如此。”
董允也觉得自己要活得久一点,看顾着点,虽然陛下是这样说,但他还是免不了不放心,以后要是有机会通过光幕和先帝他们沟通,自己也无愧丞相所托。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4047891/17385500.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