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章 中元节1


中元节一早,刘晓希睡得正香,就迷迷糊糊听到她爸在门外叫她,有气无力的回了两声,“来了,来了。”

打着哈欠打开了放在床头的手机,早上八点半,想到她昨天说要去赶集,刘晓希只好从床上爬起来,换上衣服抹了把脸,迷迷糊糊的登上老爸的三轮车。

刘妈妈忍不住吐槽,“晚上不早点睡,白天起不来。”

刘爸爸也笑呵呵的附和着,“一天就爱睡懒觉。”

刘晓希才不理会她爸妈说啥,在三轮车上被风这么一吹,也渐渐清醒了。

祖辈们还挺好奇这三轮车的造型的,特别是后车厢能拉货,对于不少老百姓们来说,可太喜欢了。

而今天,老祖宗们也在准备过中元节,只是在不同的时空上演的场景也不一样。

唯一相同的就是今儿个大家也是一大早就起床了忙活了,但老百姓们并不是在忙地里的活计,取而代之的是忙着祭祖、或是采购各种物品,之后还要准备各种仪式,相比起现代人的简约,古人们的活动更加复杂繁琐,当然更多也是族里一起行动。

大娘一边准备着食材,边抬头看看光幕,“感觉还挺奇妙的,我们在祭祀祖先,后世人也在祭祀祖先,这一代代往前推哩。”

一旁洗菜的大婶点点头,“是哩,不过后世人过中元节,似乎跟咱不太一样了。”

换好衣服准备出门的少年挠挠头,“后世人过节看起来更简单啊,他们不需要去祖坟祭拜吗?”

......



镇子离刘晓希家大概三公里,刘爸爸骑着小三轮也就十分钟左右到地方。

集市上的摊位一个挨一个,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有摆摊卖衣服的、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糕点的、卖肉的...应有尽有,摊贩们的吆喝声,还有各种喇叭声此起彼伏。

顾客们看到心仪的商品就在摊位前驻足,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讨价还价的声音。

来赶集的人有点多,人群熙熙攘攘,想来是因为今天中元节,大家都来买东西了。

还有一些农村的叔伯婶子将家里种的蔬菜、养的鸡鸭、鸡蛋、编的竹筐等农产品带来集市上换钱。

“小希,你饿不饿,要不去吃点东西?”

刘晓希跟在她妈屁股后面,“不饿,等回家再吃吧。”

见女儿这样说,刘妈妈也不管了,转头让刘爸爸去买袋大米和香烛纸钱。

刘爸爸离开后,刘晓希就和她妈开始了今天的采买,主要是她妈来买,她跟着拎东西。

光幕下

祖辈们看着这个乡镇的集市,人声鼎沸,虽然和城里相比少了繁华,但烟火气却很足,人们的精神面貌倒是没有什么差别,脸上显得更加红润有气色,城市里的人会更加白皙些。

还处在市坊分离的朝代,人们看着后世的集市还挺羡慕的,他们的时代商品交易都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更喜欢后世这种不限制交易时间、地点的贸易活动。

帝王们也在考虑是否放开对商品贸易的管制。

宋元明清朝代,商品交易倒是宽松多了,而且各种各样的商品也丰富了,虽然还比不上后世,但也没有很差了。

一边看着后世的乡镇赶集,祖辈们一边继续忙着他们的活。

前面的朝代虽然不过中元节,但大家也在举行秋尝祭祖活动。

宋元明清时期的男子们都在忙着祭祖仪式的举行,各种各样的祭品,比如食物、酒水、糕点、果品等都是之前就准备好的,由族里统一行动、或是自家行动的,只是基本上都会是一个家族一起,更甚者会到祖坟去祭奠。

大娘婶子们在忙着处理食物,顺便一起聊聊天,八卦八卦最近发生的趣事,聊聊光幕里的后世。

孩子们在附近跑来跑去,拿着新得到的玩具和小伙伴们玩闹,他们也不敢跑远了,不然等会儿长辈们找不到他们,该被揍了,而且今天还有那么多好吃的,他们可不傻。

相对而言,各时空都是繁忙的一天。



刘晓希母女这边,一会儿功夫也大包小包的买了一堆,刘爸爸买好东西放在三轮车上后,又回来帮忙拎东西。

刘爸爸举了举手里的袋子给刘晓希看,“那边有卖鱼的,水库里刚钓上来的,我买了一条,晚上让你妈做红烧鱼。”

“我妈刚还买了些排骨,准备炖萝卜。”

“小希,那有卖糕点的,要不要买点回去?”

刘晓希顺着她爸手指的方向望去,是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些老式糕点饼干,有枣泥饼、绿豆饼、云片糕、老式鸡蛋糕、虎皮蛋糕、江米条、桃酥…差不多十几二十多种品类,十来块钱一斤。

在摊子前放着小篮子,想要吃哪一种就自己夹进篮子里,最后称重就行。

刘晓希心里也有点痒痒,“那买一点吧。”

……

街上还遇到了不少村里人,刘爸爸刘妈妈他们热情的打着招呼。

刘晓希尴尬的在一边,她高中在县城念的,大学去了鲁省,毕业后在省城工作,这些年在村里的时间很短,已经不记得这些村里的叔伯婶子怎么称呼了。

她爸妈让她怎么叫人,她就怎么叫,叫完后又缩在一边当鹌鹑,最好是隐身,就怕话题来到她身上。

比如你家晓希什么时候谈男朋友啊、什么时候结婚啊、现在工作怎么样啊、每个月工资能拿到多少…

光是这样想想,刘晓希就感到头皮发麻,尽可能躲在一旁装死。

不过好在今天大家都忙,加上她就算回老家也不怎么在村里转悠,刘爸刘妈不说,村里能认出她的还真不多。

半个小时后,终于买好了,一家子踏上了回程,刘晓希也是松了口气。

“走走走,咱回去还要忙着磨豆腐。”

光幕下

祖辈们看着后世热闹的大集,看到刘晓希的反应又不免感到好笑。

大娘笑得揉了揉肚子,“这丫头,躲那么远干嘛?一看她娘和别人打招呼,她就恨不得躲得远远的。”

小媳妇捂着嘴乐得不行,“就是,跑那么远,眼睛还往其他地方看,这是装作不认识她爸妈?”

小伙笑得合不拢嘴,“可能是不太熟悉吧,这不熟悉俺也尴尬,躲又躲不掉。”

……

常年在外的人倒是很有感触,衣锦还乡当然好,但并不是谁都能这样。

看了看光幕,祖辈们继续忙活。

前面的朝代准备的祭祀品还有大包子,既然是祭祀活动,自然都要拿出最好的东西。

也许包子在后世人眼里是很普通的食物,但这可是他们才第一次接触到的美食,也是献给祖先的心意,敬祖尽孝。

早期也没有冥币,加上条件有限,活动是没有后面朝代丰富的。

宋元明清的观众们不仅准备了冥币,还准备有河灯等东西。



回到家,刘妈妈买了些饺子皮,然后剁了些肉馅,一家人早餐就包饺子吃了。

吃完后,刘晓希负责洗碗,刘爸刘妈要开始磨豆腐了。

洗完碗后,刘晓希就坐在屋檐下,看她爸妈忙活。

刘爸爸不知道去干嘛了。

刘妈妈则是将昨晚泡好的黄豆掺水少量多次加入石磨里,磨成豆浆,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半小时,主要看豆子有多少。

“妈,你怎么不用磨浆机啊?”

刘妈妈头也不抬,就盯着手里的活,“磨浆机坏了,只能先将就用石磨了,就是累得慌。”

又磨了两下,刘妈妈转头往库房喊,“你修好没得,怕是等你修好,我都要磨完了。”

刘晓希跃跃欲试,“妈,要不我来给你推。”

刘妈妈摆摆手,“你?你那个小猫力气,还是得了。”

“来了来了”,刘爸爸抱着磨浆机从库房出来放在院子里,又从屋里拉来电源插上插头,“修好了,换这个用,小希去一边玩。”

......

光幕下

祖辈们一边忙边抽空看看光幕。

前面没有饺子的时空,又知道一种食物的做法,心里都很高兴。

同时,还不会做豆腐的朝代,大家虽然忙碌,但也会抽空看着后世人是怎么做豆腐的,这可是关系到他们是否多出一道食谱,要知道,平时他们吃菽,那都是煮熟了直接食用的。

昨天看到刘妈妈泡豆子的时候,不少人也拿出了家里的豆子,学刘妈妈的样子泡着,今天就能用了。

据说石磨是鲁班发明的,即便是更早没有石磨的时空,看着后世石磨的模样,不少聪明人也能模仿着做出来。

嬴政心里也有些高兴,后世人都爱吃的豆腐,黔首们学会后,餐桌上也能丰富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六国乱贼就没机会搞事情。

嬴政心里对光幕还是很感激的,更何况让他知道了大秦的历史和胡亥等人的事迹,有机会避免了。

刘邦也等着今晚的豆腐菜,他可没忘记这是他孙子发明的,还有饺子,他都得尝尝味儿。

刘安看着刘晓希一家做豆腐,心里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他发明的豆腐后世人好像还挺爱吃,难过的是他还没能吃上,也不知道此番去了长安,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吃到。

刘彻也想起来豆腐是刘安弄出来的,关于淮南王的处置,刘彻也还在考虑。

后面的时空,也有不少人家在做豆腐的,基本上也都是用石磨来磨豆浆,人力磨。

有条件的,倒是用驴来拉磨,虽然也辛苦,但人好歹轻松了些。



刘家这边,刘妈妈已经换上磨浆机用了,电动的就是比人力好使。

只需要往里面不断加入豆子,细腻的豆浆就会顺着机器的一端流出来,流进盆里。

刘妈妈吩咐女儿,“小希,去把买的排骨洗干净,和萝卜一起炖上。”

“好。”

吩咐完女儿,刘妈妈继续安排刘爸爸,“你还在这坐着干嘛,去把鱼杀了,还有鸡也没杀。”

“是了是了,我这就去。”

......

光幕下

看着后世使用的磨浆机,老祖宗们突然想到了之前看到过的工业革命,大概就是这些东西逐渐将后世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

不过大家还是很羡慕,对比一下他们现在的人力,不知道节省了多少。

小院里,青年擦了擦汗水,边拉着石磨,“要是咱现在也有磨浆机就好了,磨豆子方便,人也不会那么累。”

老妇人往磨盘里加入黄豆,“害,有也没用,后世还要插电,咱现在也没电使。”

外面的乡路上,一个大娘笑着打招呼,“呀,李嫂子,你家在准备做豆腐啊。”

老妇人笑着回应,“是啊是啊,家里没什么菜,正好磨点豆子做点菜吃。”

“巧了不是,你家今年黄豆种得多,我想着来买几斤回去,也弄点豆腐吃吃。”

......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4047911/19320524.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