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对峙
叶宁语没有理会太子,继续念道。“有军士向太子揭发,主将叶永长通敌叛国。太子命人从叶将军营帐搜出书信一封,对比字迹,与叶将军相似。太子当即下令,捉拿叶永长,就地斩杀。”
“叶永长率十余人回营,高呼‘所有军士随本帅出征,营救顾将军’。彼时,叶将军右臂已断,左眼插着箭羽,血流不止。太子命人拿下叶将军,挥刀砍下头颅。是夜,梁国细作混入营中,在顾将军营帐一剑刺穿将军之喉。我军将士发现,将细作拿下。细作死前交代,叶将军营帐那封通敌书信并非本人所书,而是细作所为,意欲嫁祸将军,离虞国君臣之心。”
不知念了多久,朝堂之上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假的,都是假的,你……你竟敢陷害孤!”
听着自己亲手所为的一桩桩一件件被叶宁语声声道来,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太子早已吓得面无人色,忘记去想那本早已被他销毁的行军记录是怎么到了叶宁语手上的。
叶宁语读完所有内容,这才将行军记录合上,看向太子,面容冷清,眸子中带着不可言说的霸气。
有那么一瞬间,太子被这股气势所震慑。
“假的?那么请问太子殿下,什么才是真的?是殿下从边境带回的那本行军记录吗?”
太子强壮镇定,“那是自然,行军记录可以伪造。”
叶宁语轻笑反问,“原来在太子眼里,行军记录这样重要的东西,可以伪造?”
太子一噎,自知说错了话。“孤是说,你这本是伪造的!”
叶宁语没有说话,又看向皇帝。“臣女手中的行军记录为本次随行史官张大人亲手所书,是真是假,请陛下过目。”叶宁语双手呈上。
如今她已将上面的内容公之于众,就算皇帝看了想要替太子瞒天过海,也是来不及了。
刘公公急忙小跑而下,从叶宁语手中拿过东西,递到皇帝面前。
皇帝看着手里的行军记录,蓦然心里一紧,太子不是说梁国细作偷袭军营,随行史官在军中被梁人杀了么?
皇帝启用随行史官是有严格的标准的,大多数都是皇帝信得过且十分熟悉的人。张大人跟随皇帝多年,他的字迹皇帝是认识的。这上面每一页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张大人的笔迹。
而且,这本行军记录上除了污迹,还有血迹,一看便经历了数次辗转,才到了他的手中。
忽然,皇帝看着眼前这个儿子,产生了一种害怕的感觉。
他不怕太子没有军功,也不怕他杀了手握免死金牌的叶永长。可若人家无罪,他偷天换日嫁祸忠臣,那便会寒了臣子们的心。日后,谁还为他鞍前马后,谁还视他如一国之君!
太子低下头,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
太后威严中带着愤怒的声音再次响起,“行军记录可以伪造,那随行史官,也可以伪造吗?”老太太坐在那里,仿若一座冰山。
“什……什么?”太子本就极少见到如此威严的太后,又听太后提到史官,心里咯噔一下,一股不好的预感袭上心头。
“宣张大人!”太后道。
很快,又是一道身影进入大殿,他须发有些许白,脸上带着沧桑,双眼充斥着血丝却不失希望。这是一个经历了生死的老人,也是一个满心忠君的臣子。可在这些天里,他有些迷茫,不知自己的这腔忠贞是否值得。
“老臣张文修参见陛下!”史官在大殿前,长跪磕头。
一旁的太子像是见了鬼一样,止不住往后退。自己明明让人动手杀了他,为何此人还会出现在这里?是他们没有得手?
皇帝双眼直直地看着跪在面前的张文修,心中诧异。
此去边境不过半年,他怎么和出征前判若两人,仿佛老了十岁!他还不到五十啊。
皇帝心中的不安愈发明显,却依然面不改色。“起来说话。”
张文修起身,已是老泪纵横。
“老臣此行奉陛下之名随军修史,灰狼山一战,我军以六万大军命丧天关的代价险胜梁军,个中因由皆如叶大姑娘所言,老臣便不再赘述。只是臣没有想到,臣一个小小的随行史官,竟然让太子劳神费力几次三番以命相挟。”
说到此处,张文修又是长长一跪,以头抢地。“太子杀掉叶将军后,勒令老臣销毁行军记录。老臣谨记陛下临行嘱托,从实而录,不敢相从。太子大怒,亲手将行军记录放入火中烧毁。可陛下知道,老臣每每随军,行军记录都会做两份,以备不时之需,太子对此并不知情。从边境启程前一夜,太子令老臣副手模仿笔迹连夜赶制出一份行军记录,还派人暗中刺杀老臣,所幸老臣命大,才堪堪躲过一劫。一直等太子离开,老臣才敢踏上回都之路。伪造之物个中内容臣并不知情,可昨日也听闻了一二。臣起誓,真相绝非如此。”
张文修说得悲愤难当,众人听得也是目瞪口呆。
这……太子竟然伪造行军记录?还派人刺杀史官?!
“孤没有!没有!孤带回的行军记录是真的,要是伪造,那也是你伪造,你的副手可以作证!”
太子的眼中已有了血色,他并没有放弃挣扎。他们有嘴,自己也有一张嘴。
行军记录的字迹是一样的,他凭什么就能证明自己手里的这份就是伪造的?
太子不信,父皇对此人的信任会比他这个儿子多。
可大臣们狐疑了,太子说张文修的行军记录是伪造的。自己伪造自己,这……大可不必啊……
张文修终于抬起了头,满脸热泪地望着皇帝。“陛下,臣的亡母姓关,臣所书凡有‘关’字,都会在头两笔减去一笔,这是臣多年的习惯,陛下您是知道的。”
张文修三十岁才参加殿试,中了二甲第十名。后入翰林院,从修撰做起,一步步走升到了三品翰林学士,不管是朝堂纷争还是派系争斗,他从不站队。皇帝看重他的稳重和人品,三年前让他随军修史。
史书这个东西没有哪个皇帝不看重,虽说是军史,可也得交给极其信任之人。当时,皇帝曾对张文修明言,他手里的那支笔,只对皇帝负责。
正因为如此,张文修才敢在太子把刀架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义正严词地拒绝。
当然,这一切太子是不知道的。如果他稍微对张文修调查一番,便知这个史官也不是谁都能当的。怪就怪太子低估了张文修在皇帝那里的地位,还有太子自己没有能为他出谋划策的可信之人。
张文修避讳生母名讳的习惯,皇帝是知道的。皇帝更知道,张文修既然能说出这番话,必然是不怕当场对峙。
张文修没有问题,那么有问题的就是太子。
刘公公眼明心亮,早将太子带回的那份行军记录一同拿了上来,两份一比对。果然,叶宁语呈上的那份中,关字少了一笔。而太子的那份,关字笔画完整。
皇帝可以断定,太子的那本,绝非张文修所书。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4061428/19123007.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