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前往党校
第二天一早,县委书记陈志刚就兴冲冲地来到阎晨的办公室:“小阎啊,你这次可是给咱们九河县长脸了!省里领导都看到了这篇报道,对你赞赏有加!”
阎晨谦虚地笑了笑:“陈书记,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陈志刚拍了拍阎晨的肩膀:“好好干!组织上已经决定,调你去省党校学习一段时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
阎晨心头一震,他知道,这意味着他将有机会接触到更高的平台,学习更先进的理念,为九河县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书记红光满面地拍着阎晨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小阎啊,好好学习,争取更上一层楼!省里对你的期望很高啊!”说完,便示意阎晨可以离开了。
阎晨回到办公室,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便坐在椅子上,思绪万千。
重生到这个年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到如今受到省里关注的青年干部,这其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想起姜丹丹那副尖酸刻薄的嘴脸,想起冯东那副小人得志的嚣张模样,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冷笑。
如今自己即将踏上更高的平台,而他们,注定只能在九河县那个小泥潭里挣扎。
思绪万千之后,阎晨起身回家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便乘车前往省城。
前往省城的路上,阎晨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内心隐隐有些激动。党校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更是结交人脉,拓展视野的机会。他深知,在这个时代,人脉和信息的重要性不亚于能力本身。
到达省城后,阎晨住进了党校的招待所。简陋的房间,一张单人床,一个老式木桌,却让阎晨感到无比的踏实。
他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重生后的点点滴滴,肥皂厂的扭亏为盈,张紫涵、黄依依等人,以及即将开始的党校学习,这一切都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辗转反侧,兴奋得难以入眠。
第二天一早,阎晨准时来到教室。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
有些人西装革履,派头十足,一看便是来自省直机关;有些人则衣着朴素,却掩盖不住眼神中的精明和干练。
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谈笑,俨然一副小圈子的模样,谈话内容也多是围绕着各自的背景和关系,偶尔夹杂着几句对时局的点评。
阎晨环顾四周,发现并没有认识的人,便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翻看着带来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对基层工作的思考和心得。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阎晨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与周围的喧嚣隔绝开来。他翻看着笔记本,不时在上面添加几笔,眼神专注而认真。
午休时间,这种“圈子文化”更加明显。精致的餐盒摆满了桌子,从家乡特产到星级酒店打包的菜肴,应有尽有。
众人纷纷聚在一起,互相交换着美食,谈论着各自的背景和关系,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言语间充满了优越感和自豪感。
阎晨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默默地吃着带来的面包,简单地喝了口水。他知道,这些人基本都是来自各个地市,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
自己一个从九河县来的小干部,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乡下佬”,自然入不了他们的眼。
阎晨并不在意这些,他甚至有些庆幸自己没有被卷入这些无谓的社交活动中。
他来党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他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迟早会得到认可,而不是依靠那些虚无缥缈的关系。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知道,党校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了解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的机会。
他要抓住这个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淡绿色的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阎晨早早起床,温习了一遍昨天的学习笔记,又翻阅了一些党史相关的书籍。他知道,党校的学习机会难得,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第一堂课的铃声响起,学员们鱼贯而入,教室里渐渐热闹起来。有人在讨论着昨天的晚宴,有人在分享着各自带来的地方特产,也有人在低声交流着对未来仕途的展望。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在众人的注视下,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教室。他身穿一件朴素的中山装,银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虽然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却透着一股坚毅和睿智。
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几声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阎晨听到周围有人小声议论,这位老者正是党校的校长,一位在省内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据说曾经参与过许多重要的政策制定。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历史……”校长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并没有急于开始讲课,而是环视了一下教室,目光在每个学员的脸上停留片刻,仿佛要将每个人的面孔都记在心里。
“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校长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各位同学,谁能说说,明朝的灭亡,除了农民起义之外,还有什么重要的原因?”
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主动回答。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历史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学员们大多来自基层,对历史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阎晨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他曾在大学期间深入研究过明朝历史,对明朝灭亡的原因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但他环顾四周,见无人应答,便也沉默不语。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4165373/50944176.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