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一人敌百


朱祁钰反而喜闻乐见,砌上一壶上好的龙井茶,邀请了几位同僚,一同品茗,茶香四溢,却难掩朝堂上的暗流涌动。

于谦又喜又忧道:“这下王文等人可就缩起脑袋,不敢再轻易出头了。不过,殿下的决断虽快,却也暴露了朝中派系的对立。我们需得小心应对,以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他的话音刚落,便有其他大臣附和,认为朝廷的稳定才是当务之急,而处理王安一事,虽是正义之举,却也需谨慎,以免引发更大的动荡。他们建议朱祁钰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更加注重平衡各方势力,避免激化矛盾。

朱祁钰却是不乐意道:“好不容易开了个好头,干脆一鼓作气将这股风气彻底扭转过来。朝廷的风气若不正,何以正天下?我等身为朝廷重臣,岂能因私利而忘公义?王文等人若真有不轨之心,我朱祁钰定当不遗余力,一一查清,绝不姑息。”

言之有理,于谦无奈摇头转移话题:“如今殿下着手科举之事,明年开春之后便要忙起事宜,殿下可有计策?”

“没有。”

朱祁钰干脆利落承认毫无经验,于谦和众大臣一愣,没有那还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们还以为郕王早就计划好了之后的事宜,被他的直白呛了口茶。

于谦尴尬道:“殿下,科举一事可不是儿戏,需要慎重考虑,从选拔人才到考试内容,每一步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殿下虽然年轻,但肩负重任,不可轻视。”

朱祁钰点头:“本王自然是知晓,所以这才寻你们计划。”

众人都松下一口气,还好郕王不是一头脑热贸然行动。

他们知道,朱祁钰虽然年轻,但行事稳重,不会轻易做出决定。而今他承认自己对科举之事毫无经验,这反而让他们感到一丝安心。

朱祁钰先提观点:“自唐朝以来高门士族陨落,寒门崛起,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得更多有才学的平民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诸多弊端,如考试内容偏重文辞,忽视实际能力,以及考试过程中的舞弊现象等。八股取士使得考生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真正的学问。这些问题,若不加以改革,将严重影响选拔人才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本王认为,改革科举制度势在必行,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从选拔到任用,进行全面的改革。”

于谦觉得这番话新奇得很:“朱祁钰殿下所言极是,科举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但改革之路漫长,暂且不是现在。”

朱祁钰就知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无奈道:“那殿试总得继续,但必须严格规范,确保公平公正。我们不能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被埋没,也不能让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庸才占据高位。”

“孺子可教也,殿下的见解甚是,但改革非一日之功,需循序渐进。那就从殿试先行吧。”

得了于谦和诸位大臣的首肯,朱祁钰便面圣皇上提出改行之策,往年的殿试都由翰林院的学士们负责出题,但今年,朱祁钰决定亲自参与命题,以确保试题能够真正考察出考生的真才实学。

他提出,试题应涵盖经史子集、时务策论,以及对国家大事的见解,以此来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才,批卷时糊名,以防止任何舞弊行为。

胡濙和翰林院首先跳出来不同意。

“郕王未经科举,不知科举之艰难,敢问郕王读了多少的圣贤书,又可知多少治国之道?”胡濙质问道,翰林院的其他学士也纷纷附和,认为让一个肚子里没有墨水的闲散王爷参与命题,是对科举制度的不尊重。

他们坚持认为,科举考试的命题和评判应当由有深厚学识和丰富经验的翰林院学士们来承担,以保证考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胡濙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朱祁钰虽为皇族,但若无深厚的学识和治国经验,便难以胜任科举考试的命题之任。

简单来说就是看不起朱祁钰脑袋空空就敢大言不惭,说出去只会让大明蒙羞。

朱祁镇觉得翰林院言之有理,劝说道:“皇弟,咱们没有这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科举乃国之大事,非同儿戏,若无真才实学,岂能妄自菲薄?你我皆知,翰林院学士们皆是饱学之士,由他们来命题,方能确保考试的公正与严谨。此事,还是交由他们去办吧。”

“不!臣弟可不是空有虚名之人。”

“我虽非翰林院学士,但自幼饱读诗书,对治国之道亦有独到见解。科举考试非但关乎学问,更关乎选拔治国之才。若仅凭学识深浅来评判,岂不是忽视了考生的其他才能?”

他继续说道:“若是不信,那就让本王和那些书呆子好好斗上一斗!”

为了服众,朱祁镇干脆在早朝众大臣都在时,宣朱祁钰与翰林院学士们进行一场辩论。借此机会让朱祁钰展示自己的治国理念。

百官觉得真是笑话!未听说过一个王爷和学富五车正经科举出身的翰林院学士们比试高低。

朱祁钰却自信满满,这正是他的强项!

前世穿越前他可是出身名校的文学研究生,论学术造诣,他自认不输于任何翰林院的学士,利落干脆请翰林院学士们出题。

“以皇上和诸位百官亲眼为证!翰林院每个学士各处一道难题,本王一一作答。若本王答不上来,那便放弃命题资格;若本王答得上来,还请诸位学士不吝赐教。”

朱祁镇点头,内侍高声道:“哪位翰林院的学士先来?”

翰林院的学士们面面相觑,最终一位资历较深的学士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提出了一个关于古代经典文献的复杂问题:“有一部经典,其文辞深奥,含义丰富,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请问王爷,您如何解读《易经》中的‘乾’卦?”

朱祁钰胸有成竹地回答:“《易经》之‘乾’卦,象征天,代表刚健、积极向上之义。乾卦六爻,从初九到上九,每一爻都蕴含着不同的哲理。”

“初九‘潜龙勿用’,意指事物初始阶段,应潜藏不露,不宜轻举妄动;九二‘见龙在田’,则意味着时机成熟,可以开始行动;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强调君子应不断努力,不可懈怠;九四‘或跃在渊’,表示在关键时刻,应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九五‘飞龙在天’,象征事业达到顶峰,应居安思危;上九‘亢龙有悔’,则提醒人们,即使处于极盛之时,也应有所节制,避免过度。不知本王这解读是否合乎经典之意?”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4260510/14420135.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