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01


(现在时……)

郁教授、牟记者乘坐在驶往日本的客轮上,他们望着碧波万顷的浩森大海交谈着,同时远方叠印出相关的历史资料:

郁教授:“正当一九七八年金秋送爽之际,邓小平应口本政府的邀请于十月二十二日乘专机前往日本访问。这是中国领导人自建国以来首次访问日本。因此,邓小平受到了日本朝野普遍的重视和高规格的接待。  日本官方礼仪隆重,民间各界团体更是积极奔走,成立了联合欢迎实行委员会,统筹欢迎接待事宜。而你牟记者是幸运的,跟着小平同志访问了日本!”

牟记者:“是啊!我记得在邓小平访问日本期间,首先与福田首相就双边关系和国际形势进行了深人的会谈。他明确指出:‘中日友好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对日本,甚至对世界,都是件大事。’接着,他拜会了参、众两院的议长;与各党派负责人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出席了友好团体的联合宴会以及经济界的联合宴会;探望与拜会了经贸、文化、艺术界以及中日友好团体许许多多的知名之士和新老朋友。其中,他拜会日本天皇陛下、看望前首相田中角荣等引起各方的关注,也在中日关系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随着牟记者的画外音渐渐化为过去时……)天盛班宫正服行厅身着西服的裕仁天皇偕皇后站在正殿行厅等待着。

邓小平偕夫人卓琳、廖承志等随员走进正殿行厅。

裕仁天皇迎上前去,主动地握住邓小平的手,客气地说道:“热烈欢迎,能够见到你们很高兴!”

邓小平微笑着说:“感谢贵国的邀请!”

裕仁指着身边的皇后:“这是我的夫人。”

邓小平礼貌地轻握皇后的手:“见到您很高兴!”

皇后:“谢谢!”

邓小平指着卓琳:“这是我的夫人草琳女士。”

裕仁彬彬有礼地握了握卓琳的手:“欢迎你的到来!”

卓琳:“谢谢!”

裕仁:“都请坐下谈吧!”

裕仁与邓小平相对而坐。

皇后与卓琳并肩坐在一张沙发上。

裕仁:“你在百忙中不辞远道来日本,尤其是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还交换了批准书,我非常高兴。”

邓小平:“《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可能具有出乎我们预料的深远的意义。我认为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今后要积极地向前看,从各个方面建立和发展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

裕仁似轻松了一些:“在两国悠久的历史中,虽然期间一度发生过不幸的事件,但正如您所说,那已成为过去。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这实在是件好事情。今后,两国要永远和平友好下去。”

邓小平点点头:“一点也不错,我赞成。”

裕仁:“您身体很好啊!”

邓小平:“我七十四岁,听说陛下比我稍大一些,身体却很好,这很重要。”

皇后插话:“北京很美吧?”

卓琳:“的确是很美,再过几年,北京将会更美。”

邓小平:“北京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正加紧改造。”

裕仁:“东京也有公害问题。”

邓小平:“看天空,好像正在逐渐好起来,北京可差远了!”

裕仁:“皇后,我们向贵宾赠送礼品。”

皇后取出一幅照片:“这是我与天皇共同签名的照片。”

卓琳双手接过照片:“谢谢!”

裕仁取来一对银花瓶:“请收下。”

邓小平双手接过:“谢谢!”接着,他从随员的手中取来一幅画轴,与卓琳共同打开,特写:

一幅画有驴子的水墨画轴。

裕仁与皇后一起接过,共同说道:“谢谢!”

邓小平和卓琳共同送上彩色刺绣屏风。

裕仁和皇后一起接过彩色刺绣屏风,打开观看。

皇后惊叹地:“好美!”

裕仁:“谢谢!”

东京田中私邸大门外

田中角荣在私邸门前焦急地等待着。

门外警备森严,显出主人田中显赫的地位。

一辆插有中国五星红旗的黑色轿车驶来,戛然停在门前。

一位值班的警卫快步走上前来,迅速打开轿车门。

邓小平、卓琳、廖承志等步下轿车。

田中角荣快步迎上,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欢迎你的到来,邓小平阁下!”

邓小平:“我也十分高兴见到你这位中国的老朋友田中角荣阁下!”他转身指着卓琳,“这是我的夫人卓琳。”

田中角荣很有礼貌地握了握卓琳的手:“欢迎夫人的来访。”他看了看其他的随员,客气地,“室外温度低,都请进屋谈吧!”田中私邸客厅田中角荣感动地:“我再说一次,真诚地欢迎你们的到来!”

邓小平:“我们这次前来日本访问,一方面是为了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过去为两国的友谊作出努力的老朋友表示感谢。我们始终怀着感谢的心情记着田中先生就任首相时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田中角荣:“您的这次来访,是日中关系的新起点,所以受到全日本国民的欢迎。说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我等了六年,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邓小平:“这恰好说明: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田中角荣感慨万端地:“我见到您,心情就同与已故的周恩来总理见面一样。”

邓小平:“十分可惜,那时,我在离北京很远的地方,没能见到您。”他转身对廖承志说道,“承志,把送给田中先生的礼品拿来!”

廖承志双手捧来一套茶具,用口语说道:“邓副总理听我说:您对茶道很有研究,专门订制了一套工艺十分考究的茶具送给您!”

田中角荣双手接过茶具:“茶,源于中国;茶道,也源于中国。让日中两国人民每每在品茶的时候,就会记起这源远流长的日中友谊。”

廖承志转身取来一套文房四宝,用日语说道:“邓副总理听说你对汉学有兴趣,他就给您带来了一套珍贵的文房四宝。希望您喜欢。”

田中角荣一边接文房四宝一边说:“喜欢!十分喜欢。”

廖承志拿起一方砚台,用日语说道:“邓副总理听说你十分敬佩周总理,他就请人在砚台的背后刻了周总理当年留学日本前夕写的一首诗!”

田中角荣接过砚台,用中文说道:“让我用中文朗诵周恩来的这首诗好吗?”

邓小平带头鼓掌。

廖承志等随员热烈鼓掌。

田中角荣双手捧着这方砚台,看着背面,富有节奏感地朗读:“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邓小平再次带头鼓掌。

廖承志等随员热烈鼓掌。

新干线“光―81一号”超特快列车飞驰在日本大地。

车厢内,邓小平坐在列车上,隔窗望着车外日本现代化的工厂和农村,陷人深沉地凝思。

廖承志风趣地:“小平同志,乘坐日本新干线‘光―81号’超特快列车有何感想啊?”

邓小平:“一个字:快!”

廖承志:“还有吧?”

邓小平:“坐在这超特快列车上,就像是推着我们跑一样!”

廖承志:“还有呢?”

邓小平啃叹地:“我们的国家现在很需要跑啊!”

廖承志大笑:“这才是小平同志最真实的感想啊!”

邓小平指着窗外:“你是在日本长大的,今昔对比,有何感想啊?”

廖承志:“变得太快了!你呢?”

邓小平:“通过参观,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特快列车飞也似的驶向远方。

东京日本记者俱乐部

廖承志等的掌声化作东京日本记者的掌声。

邓小平坐在桌前侃侃而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访问贵国,就是希望中日两国加强团结、互相合作,贯彻和维护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各项原则,言必信,行必果,把中日关系不断推向前进,为维护亚洲的、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不懈的努力!”在邓小平讲话中摇出:

廖承志与翻译坐在邓小平的两边;

牟记者与日本、欧美等国儿十位记者专心记录着。

邓小平:“下边,我愿意回答你们的提问。”

与会的记者很有礼貌地举起手。

廖承志巡视一遍:“首先,请中国记者提问!”

牟记者:“我是中国新华社的记者。请问邓小平阁下,您是如何看待《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邓小平:“《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一九七二年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继续和发展。它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莫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为进一步发展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诚如方才我所说的那样,也必将对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廖承志巡视与会的记者:“请那位日本女记者提问!”

日本女记者:“请问邓小平先生,您是怎样看待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

邓小平:“中日双方在经济方面合作的余地很大。我们向日本学习的地方很多,也会借助于日本的科学技术甚至于资金。我们之间已经签订了一个长期的贸易协定,但只有一个还不行。那是两百亿美元,还要加一倍至两倍。”

与会的日本记者热烈鼓掌。

邓小平:“先不要激动!等我们发展起来了,道路就更广!”

与会的日本记者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邓小平:“由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和生效,今后两国人民的合作理所当然地要加强。除去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发展外,两国人民间的交往,包括派留学生、参观、访问等也要增加。”

廖承志巡视与会的记者:“请那位美国记者提问!”

美联社记者:“我是美联社的记者。请问邓小平先生,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有何评论?”

邓小平:“中美双方正在谈这个问题。这恐怕也是大势所趋。中美关系从一九七二年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以来,有了不断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实现正常化。障碍就是一个台湾问题。我们已经向美国指出了实现正常化的条件,就是美国同台湾的关系实现于条:废约、撤军、断交。”

廖承志巡视与会的记者:“请那位日本男记者提问!”

日本男记者:“邓小平先生,您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中日双方有争议的尖阁列岛问题的?”

邓小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日方是有争议的。你们叫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名字就不同嘛!我们和fi方共同商定,  留待以后解决。我们这代人智慧不够,这个问题谈不拢,我们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一些,总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与会的记者笑了。

日本男记者:“在没有解决之前,中日双方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

邓小平:“我想用八个字来说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所谓共同开发,无非是那个岛附近的海底石油之类的嘛,我们可以合资经营,共同得利嘛!”

与会记者热烈鼓掌。

东京邓小平的下栩处

邓小平坐在沙发上审阅有关访日的材料。

牟记者带着儿子吴钢走进:“邓副主席,吴钢来看您了。”

邓小平高兴地:“请坐,请坐。吴钢,你什么时候来东京留学的啊?”

吴钢:“一个月前!”

邓小平:“他们办事的效率还可以嘛!”

吴钢:“您发了话,他们敢慢嘛!”

牟记者爱责地:“你呀,就是像你爸爸一样不会说话!”

邓小平:“我就喜欢不会说话的人!吴钢,告诉我:你来日本一个月了,偷了多少知识啊?”

吴钢:“用不着偷!邓伯伯,我来到东京一看,人家的知识是公开的,只要你想学,各大学都有!”

邓小平笑着说:“好!我们的吴钢改偷为学了。”他吸了一口烟,“我送你两句话:一句是外国人说的,叫知识就是力量;另一句是中国老祖宗说的,叫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昊钢:“我记住了!”

邓小平:“你不是想搞钢铁的学问吗?明天,你就跟着我去向日本现代钢铁之父稻山嘉宽先生学习。”

大海

一艘气垫船乘风破浪航行在大海上。

稻山嘉宽陪着邓小平站在船头上,他们的头发、风衣被吹得向身后飘去。

廖承志以及牟记者等随员站在邓小平的身后,望着飞逝身后的大海,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廖承志:“牟记者,你知道这位稻山嘉宽先生吗?”

牟记者:“知道,他是日本新日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廖承志:“他还是日本现代钢铁业的创始人,被誉为日本的‘钢铁帝王’。他还担任日中经济协会的会长。”

邓小平转过身来:“他一年前来华访问,先念同志和他探讨了协助中国在沿海地区建造大型钢厂的设想,这就是创建上海宝山钢铁厂的最初动议。”

牟记者恍然大悟:“啊!我随团访问日本的目的地就要到了。吴钢,你向稻山嘉宽先生学习的时机也到了。”

船上的随员看着吴钢那高傲的样子笑了。

稻山嘉宽愕然地用日语问:“你们笑什么?”

廖承志用日语答说:“听说参观你的钢铁公司,大家都十分高兴。”

稻山嘉宽有些得意地:“你们知道吗?  日本战前生产的钢只有七百万吨,而今是一亿二千万吨。我们靠的是什么呢?完全是由于实现了工厂的现代化。在这些工厂中,就要参观的群津钢铁厂是最新式的。”

群潭钥铁厂

邓小平在稻山嘉宽的陪同下坐在汽车上参观炼钢车间。有顷,他们来到四号高炉旁边。

稻山嘉宽:“这座四号高炉,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炉,你们未来上海宝钢的高炉就像它一样。”

邓小平:“能不能帮我们搞个比这个还好的钢铁厂?”

稻山嘉宽:“当然可以!”

邓小平:“每吨钢需要投资多少?”

稻山嘉宽:“每吨需十万日元左右大概就可以了!”

邓小平:“在你的炼钢车间,为什么见不到很多的工人呢?”

稻山嘉宽:“我们的生产系统,全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所以你们见不到太多的工人。”

邓小平:“你的炼钢车间为什么这样清洁呢?”

稻山嘉宽指着四号高炉:“一是这座高炉的本身非常先进,再是我们严格要求,尽量减少大气污染。”

邓小平转过身来:“牟记者,从参观稻山嘉宽先生的钢铁厂,找到我们鞍钢改造的方向了吗?”

牟记者:“找到了!要从科技方面下大气力。”

邓小平回过身来:“稻山先生,你是知道的,我国管理能力差,想学习,可以吗?”

稻山嘉宽:“怎样学?”

邓小平:“老老实实地学。”他看了看稻山嘉宽的表情,“如果你们在管理方面不教我们,其他的事就不好办了!”

稻山嘉宽想了想:“用你们中国的话说:咱们订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管理方面上海搞不好,那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教师不好!”

邓小平:“稻山嘉宽先生,我向你推荐一位学生,希望你能收下。”

稻山嘉宽:“谁?”

邓小平指着身旁的吴钢:“他!”

稻山嘉宽愕然地:“他?”

邓小平:“对!他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专家。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名钢铁方面的专家,而且还发誓要改变中国落后的钢铁生产现状。”

稻山嘉宽伸出大拇指:“了不起,有志气!”

吴钢用日语说道:“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说:我先当好你们的学生。但是,请稻山嘉宽先生相信:有一天我们中国会当你们的先生的!”

稻山嘉宽大声地笑了:“好,好!你说出了我想说还没说的话:曾经是我们老师的中国,用不了多少年,一定会再次成为我们的老师!”

邓小平:“稻山嘉宽先生,  目前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当你们的学生!”

稻山嘉宽:“您太谦虚了!”

邓小平:“不!我曾对贵国的政治家说过,  日本早有蓬莱国之称,听说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问,也是为了得到它。或者没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想把日本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经验作为礼物带回去。”

稻山嘉宽恍然醒悟。

在郁教授、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历史画面:

郁教授:“正当邓小平访日取得‘精力十分充沛’、‘工作十分周到’、‘访问十分成功’等三个十分,并赢得‘邓旋风’美誉的时候,中央也正在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忙碌着。有关批判‘两个凡是’的讨论以及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也在向纵深发展。同时,随着这场方兴未艾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蓬蓬勃勃的展开,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街面上又出现了大字报,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物再次粉墨登场,顽固地想用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中国。”

牟记者:“邓小平胜利结束访日回到北京,他又立即了解国内发生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接着,他在积极准备访问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同时,又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认真地准备发言稿……”中南海邓小平办公室邓小平坐在桌前审阅一份文稿。特写:《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谭震林

邓小平吟哦片时,拿起笔批示:

“我看这篇文章好,至少没有错误。我改了一下,如(红旗》不愿登,可以送《人民日报》登。为什么《红旗》不卷人?应该卷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看来不卷人本身可能就是卷人。  邓小平。”

李秘书引胡乔木走进:“乔木同志到了!”

邓小平放下笔站起身来:“请坐吧!”随手拿起一份文稿,“你为我起草的发言稿看过了!点题明确:从明年一月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上来;措施得体:也就是如何实现这个带有战略性的转移。但是,我认为你还得下大气力修改。”

胡乔木:“主要在哪些方面修改呢?”

邓小平:“一、在我们党内―尤其是在这届领导人当中,有相当部分的同志认为:‘四人帮’粉碎了,顺理成章地应当转移到生产建设方面来。但是,他们并不清楚我们的党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就应该很快实现这种战略转移。”

胡乔木:“这就廓清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转移。”

邓小平:“二、你在修改这篇发言稿的时候,一定要有理论高度!”

胡乔木:“我努力去修改!”

邓小平:“全国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吗?”

胡乔木:“有!一、有极少数造反派贼心不死,想借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东山再起。”

邓小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胡乔木:“二、还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想借此打倒毛主席,抛弃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坚定地:“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表明这样的立场:没有毛泽东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的旗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旗帜。”

胡乔木:“是!”他转身退下。

邓小平走到窗前,一边吸烟一边眺望窗外的长空。

李秘书走进:“叶帅办公室来电话,他和李副总理约你谈中央工作会议的问题。”

邓小平:“知道了!请你通知郁教授和牟记者:今晚到我的家,谈北京知识界的思想动态。”

中央办公厅会议室

叶剑英:“在你访日期间,常委开会研究了中央工作会议的内容。由先念同志向你传达。”

李先念:“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议题有三项:一、讨论如何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尽快把农业生产搞上去的问题;二、商定一九七九年、一九八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三、讨论我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

叶剑英:“你有什么意见或补充吗?”

邓小平沉吟顷许:“我建议在讨论上述议题之前,先讨论一个问题,从明年一月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李先念:“我赞成!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应该成为这次会议的中心思想。”

叶剑英:“那就先讨论二至三天!”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4272758/14197217.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